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09-14陈睿
陈睿
近几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较为常见的症状为头痛、疲劳、头晕、颈项板紧和心悸等,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抽搐、神志不清,还有患者短期内会引发严重的肾、脑、心等器官的病变与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2-3]。本研究比较缬沙坦单独治疗和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4~86岁,平均(68.84±13.03)岁;病程2~21年,平均(11.37±2.65)年;体质量46~75kg,平均(66.82±14.36)kg。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2~85岁,平均(67.90±14.71)岁;病程3~22年,平均(10.86±2.30)年;体质量45~ 76kg,平均(67.35±15.06)kg。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戒烟酒、避免劳累、限盐、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注意休息等。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生产厂家: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508;规格:80mg)80mg/次,1次/d,早晨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11;规格:2.5mg)2.5mg/次,1次/d,早晨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 [包括血浆内皮素-1(ET-1)、氧化亚氮(NO)]情况。疗效评价标准[4]: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正常且降低大于 10mmHg(1mmHg≈0.133kPa),或者改善大于20mmHg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低虽小于20mmHg,但已达正常水平,或降低10~19mmHg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未达上述水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4.68,P< 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ET-1、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ET-1、NO均较治疗前改善(均 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 3。
3 讨论
高血压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增加趋势[5]。研究表明,该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与年龄、药物、遗传、生活习惯、精神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6]。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较大,血压波动范围较大,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随病情发展,患者血压不断增高,引起肾、心、脑等靶器官损伤,最终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病死率。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缬沙坦为强效活性的一种新型降压药,通过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从而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进行抑制,防止由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水钠潴留、组织重建和血管收缩等,改善肾微循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起到降压作用,但单独用药疗效并不理想[7]。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的一种,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起效和缓,作用持久,能使血管平滑肌直接舒张,生物利用度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患者较易耐受,特别适合高血压老年患者[8],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血压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ET-1、NO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和内皮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