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学院派的反叛者——巡回展览画派
2018-09-14编辑
编辑◆张 敏
巡回展览画派题材总的来说分为人物肖像、风景、历史画面、现实风俗。许多画家都致力于各类题材的绘画创作,但也有一部分画家以画某一个题材著称,例如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苏里科夫的历史题材绘画等,以下以巡回展览画派部分画家的部分作品来展现巡回展览画派在题材上的突破和其作品中深刻的精神性。
人物肖像细微情绪与独特气质
巡回展览画派肖像画家在题材上,跳出了只描绘宗教的局限,更多将画笔触及到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及诸多现象,在刻画人物面貌特征的同时更注重对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再现。
《荒野中的基督》
作者: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Ivan Kramskoy)
创作年代: 1872年
尺寸 : 180×210cm
材料: 布面油画
收藏: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列宾在他的回忆录《抚今追昔》中,有专章对克拉姆斯科依的评述:克拉姆斯科依是一位关心社会和大众命运的人,常为不平等的社会而苦恼。因此,他曾画过《荒野中的基督》,借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肖像画家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终注意对人的外貌,特别是眼神的刻画,他所画的肖像,目光总是盯着观众,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颇大影响。他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大师,最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正如评论家们所言:“他的肖像画可以构成一个展示十月革命前夕从事民主进步事业的杰出艺术家和卓越的活动家的画廊,这不仅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荣,也是肖像画的光荣。”
《无名女郎》
作者: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创作年代:1883年
尺寸 : 75.5×99cm
材料: 布面油画
收藏: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在《无名女郎》这幅颇具美学价值的肖像画中,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了对象的神韵。画中的这位女郎高傲的望向观者,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就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同时画中的无名女郎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有些孤高。这正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列宾是19世纪俄罗斯绘画的一面旗帜,他对幻想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自始至终都放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列宾的作品不限于某一类题材,创作兴趣十分广泛,并且在各个题材上都达到令人赞叹的高度。而肖像画是列宾从未间断的创作生涯的重要方面。
在列宾一系列肖像画中,最杰出的是《穆索尔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
《护林人》 又译《山林看护者》
作者: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Ivan Kramskoy)
创作年代 : 1874 年
尺寸 : 84×62cm
材料 : 布面油画
收藏: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画家以不露笔痕的细腻笔触,描绘镶在面孔上那双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他的内心:坚毅、果敢与责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给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山林看护者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是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不向暴力和蛮横妥协,为了正义可随时站出来的人。”是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气质,正是这样的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创作年代: 1870年至1873年间
尺寸 : 131.5×281cm
材料: 布面油画
收藏: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1870年至1873年,列宾用三年时间创作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列宾在毕业前曾两度到伏尔加去,对纤夫的生活做了长期的观察,画了许多速写,熟悉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经过反复推敲和长时期的酝酿之后,列宾笔下的纤夫们,既是苦难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是有毅力的生活强者。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
在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11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面上对伏尔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这幅尺寸不大的画面具有宏伟深远的感觉。
《弗谢沃洛德·米哈伊洛维奇·迦尔洵》
作者: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创作年代 : 1884 年
尺寸 : 88.9×69.2cm
材料 : 布面油画
收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弗谢沃洛德·米哈伊洛维奇·迦尔洵》是一幅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列宾作品,也是极少数在美洲大陆能够看到的列宾作品之一。弗谢沃洛德·米哈伊洛维奇·迦尔洵(英文为Vsevolod Mikhailovich Garshin,1855年2月14日-1888年4月5日)是俄罗斯作家,国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似乎有翻译和发行过他的小说。他患有家族遗传性精神病,曾不断反复发作,因此这位作家在年仅33岁的时候就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列宾的这幅作品创作于1884年,是这位作家自杀前四年。列宾在这幅作品中着重对这位作家的头部尤其是面部和眼睛进行细腻的刻画,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作家敏感而脆弱的眼神含有一丝对外部世界的犹疑和惊惧。使这幅作品能够使观众一下就能与画面的主体建立交流,体现了列宾非凡的功力。尔斯泰肖像》。他还喜欢用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诸如《蜻蜓》、《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实际上是一种类似风俗画的肖像画。
《白嘴鸦飞来了》
作者: 阿列克赛·康德拉第耶维奇·萨夫拉索夫
创作年代: 1871年
尺寸 : 62×48.5cm
材料: 布画油彩
收藏: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萨夫拉索夫41岁时创作了这幅代表他思想和水平的作品,它是俄国风景画的里程碑。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它与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相媲美,斯塔索夫说它具有俄国现实主义的划时代意义。
在寒冷的俄国,白嘴鸦归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尽管大地还在沉睡,积雪还没溶尽,可是万物已经苏醒。白嘴鸦最先感到春天已降临这深沉的大地。
风景绘画超越视觉表象的强烈情感表现
巡回展览画派画家描写简朴、雄伟的大自然,着意表现自然内在的诗意和美。与印象主义不同,巡回展览画派风景画家并未局限在对光和色的追逐上,而是更强调对形象的概括。
阿列克赛·康德拉第耶维奇·萨夫拉索夫
萨夫拉索夫一生从事风景画,足迹遍及俄罗斯各省城乡。他认为风景画乃是对于人民、对于祖国的爱的一种手段。他对自然美的探索,不是着眼在锦山秀水上,而是要在穷乡僻壤、荒无人烟之处,去提取具有精神气质的自然“感情”,因此他成为俄罗斯民族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风景画大师。
在技巧上,讲究光和空气。他曾说“没有空气的风景画,不是风景画……”由于萨夫拉索夫杰出的创作和他对后一辈如列维坦等人的教导,从而形成了一个俄罗斯民族风景画派,它拥有库英治、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弗·阿·华西里耶夫、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等一大群优秀画家,形成一支足以和法国巴比松画派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风景画流派相媲美的劲旅。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
《在墓地的上空》
又译《在永恒的安宁之上》
作者: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创作年代: 1894年
尺寸 : 150× 206cm
材料 : 画布油画
收藏: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山坡上那黛绿色的小白桦树被急剧的阵风吹弯了腰。白桦林间掩映着一座用圆木建造的破教堂。一条僻静的小河流向远方,绵绵细雨给草地染上一抹阴暗的色彩,雨天如海,浩瀚无边。一团团阴暗、滞重的雨云低悬在大地上空,斜雨如麻,遮盖了整个空间。在列维坦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画家能以如此凄凉而又磅礴的气势描绘出俄罗斯阴雨时刻坦荡无垠的远景。它是如此宁静、庄严,令人感到如此宏伟、肃穆。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
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那些摇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充满生机。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
希施金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性质。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他一生为万树传神写照,描绘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宏伟壮丽,探索森林的奥秘,被人们誉为“森林的歌手”。克拉姆斯柯依称他为“俄国风景画发展的里程碑”,并说:“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画派。”
《夜》
作者: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
创作年代: 1871年
材料 : 布面油画
收藏: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希施金在此再现了一幕俄国典型的仲夏日暮的静谧美景。希施金的技法全面,其带有质感的笔触充分地体现出每一种自然物象的形态与特点。而画家本人也似乎相当享受在画面上呈现各类树木花草的过程。
历史题材民主思想之歌
巡回展览画派在历史题材中进行了改革,在借助历史题材反映民主思想和倡导新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
苏里科夫是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成熟阶段成长起来的画家。他的历史画在取材和创作思想上,都具有革新的价值,在巡回展览画派中与列宾齐名。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就是一幅充分体现苏里科夫历史画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苏里科夫花了3年的时间研究大量实物资料,在巡回展览画派的创作中,历史画原是比较薄弱的,因为历史题材的处理往往不易与现实生活关联。苏里科夫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
作者: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
创作年代: 1899年
材料 : 布面油画
收藏: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苏里科夫在这幅画中鲜明地歌颂了俄罗斯民族英雄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画中突出表现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率兵远征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情景。画家没有正面描绘两军相遇战中的俄军统帅与士兵,而是选择描绘征服险要的阿尔卑斯山所表现出的无畏精神。
《钓鱼者》
作者: 瓦西里·列高里耶维奇·彼罗夫
创作年代: 1871年
材料 : 布面油画
收藏: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1871年,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的首届展览在圣彼得堡开幕。彼罗夫的这幅《钓鱼者》在这届展览会上备受公众的瞩目。画面中心可见一位憨态可掬的老年男性钓鱼者。他将帽子上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浮漂,对周遭环境毫不在意。画家在此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彼罗夫在作品中曾多次关注“安静的嗜好”,力求借此展现出人类超越俗世烦扰的一面。
风俗绘画平凡人的不平凡
巡回展览画派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别人之间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吸引着人们去探求被描绘者的思想感情。
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彼罗夫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谈到彼罗夫的绘画作品时说。他又补充道:“这种艺术的真实性只有真正的天才可能获得。”
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彼罗夫是巡回展览派著名画家之一,绘画题材广泛多样。他的观察力很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变化,具有辛辣的批判、讽刺才能。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其成名作是《复活节的乡村祈祷游行》(1861),该画在1862年10月展出一天,即被官方禁展。
彼罗夫一生悲惨,在沙皇的迫害下,饥寒交迫,死于肺病。
V·V·普基廖夫
普基廖夫(V.V.Poukirev )是俄国19世纪60年代最有声望的风俗画家。1863年他还是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时,就展出了名作《不相称的婚姻》。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梅汉成:《觉醒与繁荣——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民族觉醒与艺术繁荣关系之研究》
《不相称的婚姻》
作者 : 普基廖夫(V.V.Poukirev )
创作年代: 1862年
材料: 布面油画
尺寸:173×136.5cm
收藏: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与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优秀绘画作品。这种绘画较早的有菲多托夫的批判性讽刺油画,较迟的有画家普基寥夫作品,这一幅《不相称的婚姻》是他的代表作。《不相称的婚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件作品色彩简洁,极注意明暗、冷暖的对比关系,手法写实。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而这一丑恶的行为恰恰是在庄严的教堂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