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在鼻尖整形术中移植填充效果观察

2018-09-14张正文戴传昌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8期
关键词:鼻翼鼻中隔鼻尖

金 铭 ,张正文 ,戴传昌 ,马 杰 ,李 娟

(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整形美容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上海, 200000)

随着对美的需求增加,现代人寻求手术整形也越来越多,鼻尖整形是整形外科常见手术[1]。过往鼻部整形中,以硅胶或膨体假体填充为主,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整形效果,但随着时间延长,排异反应、手感差等缺点也暴露越多,而自体软骨因排异性小、成活率高、触感真实等优势,在鼻部整形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较为常见[2,3]。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鼻尖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移植填充,其效果如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鼻尖整形的患者80例,纳入标准:合乎鼻尖整形适应症[4],首次进行隆鼻手术,鼻通气良好,自愿进行整形手术且研究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自体排斥反应者,面部有毛囊炎、痤疮等病灶,术前两周内有抗凝药物服用史,处于感冒等疾病期,审美畸形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把选入患者分为自体组与膨体组各40例,自体组与膨体组性别男/女[(4/35)和(3/37),P >0.05],平均年龄[(26.42±3.11)岁和(25.98±2.95)岁,P >0.05],鼻尖情况鼻尖圆钝、低平/鼻尖低平、低垂/鼻尖畸形/其他[(18/14/5/3)和(17/15/4/4),P >0.05],两组在性别、年龄、鼻尖情况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自体组使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进行鼻尖填充,手术前与患者沟通后,估测鼻中隔前角至预期鼻尖及鼻中隔尾侧缘至预期鼻小柱尾侧缘距离,根据患者鼻小柱长度、宽度及鼻尖高度设计取骨量,进行静脉基础麻醉及局部麻醉,1)取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备用[5]:修理鼻毛,对鼻孔、面部及耳廓皮肤进行消毒,给予局部麻醉,在鼻翼软骨下作倒“V”型切口,剥离鼻翼、鼻翼软骨和侧鼻软骨外侧韧带后,锐性剥离鼻中隔尾侧,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切取适量鼻中隔软骨放入生理盐水中备用;耳部术区局麻显效后,于耳廓后行切线,剥离耳甲软骨,避免耳甲软骨前颇丰剥破,根据软骨缺少量,于耳甲腔切取适量耳软骨(通常2cm×(1.2~1.5)cm),放入生理盐水中备用;2)手术填充:根据患者需要,鼻小柱支撑物及鼻中隔延伸物采用鼻中隔软骨制成,鼻尖移植物采用耳软骨制成(帽状或盾状);在鼻尖处行切开,沿着鼻翼软骨和鼻背筋膜剥离,根据整形需求,将制好的鼻中隔延伸物置于患者鼻中隔尾端,进行软骨缝合,固定;鼻尖移植物植于鼻尖,于超出顶端2mm左右处缝合固定;鼻尖低垂者,经6-0尼龙线缝合鼻翼软骨中间脚张开处,并缝于侧鼻软骨与中隔前角,从而使鼻尖上提;鼻尖上旋者将鼻翼软骨外侧脚表面软组织充分剥离,使鼻翼软骨松懈;确定好鼻尖、鼻背后,剥离鼻骨膜下假体腔隙,将雕刻好假体植入,并同鼻翼软骨缝合固定;切口使用6-0尼龙线缝合,于术后24h使用凡士林纱布填充鼻腔,包扎固定5d,抗感染治疗3~5d,1周左右根据情况进行拆线处理[6]。膨体组应用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膨体假体进行鼻尖部填充,术后治疗同自体组[7]。

1.3 观察指标

①整形效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8],测量手术术前后两组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上下小叶之间夹角)、左右鼻尖顶点间距。②美学达标率:统计术后两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符合美学标准率,其美学标准参考文献[9,10]。③术后满意度:术后半年,进行三方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临床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第三者满意度。④并发症:观察两组1年内并发症出现情况。

1.4 数据分析

鼻长、鼻尖高度等计量结果以(x ± s)列出,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整形效果比较

手术后,两组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自体组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改善水平与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间比较(x ± s,mm)

表2 两组术后鼻尖高度、鼻尖角等美学达标率比较[n(%)]

表3 两组术后三方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术后美学达标率比较

手术后,两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美学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三方满意度比较

手术后,两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第三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后,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见表4。

3 讨 论

鼻子对面部美感起着关键作用,而鼻尖处于鼻部制高点,其形态直接影响鼻部观感[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提高及整形技术发展,鼻部整形术取得了较大进展,人们不仅要求手术能改善鼻部美观程度,也要求手术对鼻部功能不造成不良影响,鼻尖由于其解剖位置等因素,是鼻部整形中最难的整形部位[11]。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较假体具有效果逼真、相容性好、易存活等多方面优势,且取材方便,适量切取对鼻部外形及功能没有不良影响,在鼻尖整形中越来越受医师及患者青睐[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两组在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美学达标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第三者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手术后,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说明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进行鼻尖填充和膨体填充均能取得较好整形效果,且两组效果相当,而自体组术后并发症更少,与尹卫东等[5]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采用的膨体假体是一种聚四氟乙烯材料,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柔韧性、可塑性和组织相容性,本身对机体无毒副作用,但由于其属于外源性物质,部分患者可出现一定的排异现象,且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多孔材料,若血液、细菌等残留在材料中,容易引发感染。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可塑性及柔软性很强,组织相容性极好,吸收率较低,不需要大量血液供养,易成活,而且几乎不会出现移位情况;此外自体组织基本不产生排异反应,不会造成鼻尖部皮肤反复过敏、变薄,使假体外显,而且采用自体软骨术后真实感更强,触感更好,可抵抗轻度外力,因此用在鼻尖整形效果好,相比膨体等外源性材料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故自体组远期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鼻尖短患者,鼻中隔软骨一般不长,需取部分中隔软骨移到鼻中隔软骨前端,作为向前延伸,但鼻中隔软骨位置较深,选取操作复杂,过量取用会致鼻中隔塌陷,故往往难以取足量鼻中隔软骨,而耳廓软骨取用方便,半年内可再生填满,不会造成耳廓挛缩、畸形,故通常截取部分耳廓软骨辅助填充。鼻尖外形由软骨支撑效果决定,本研究将耳软骨雕刻成帽状,可使鼻尖表现点更佳,雕刻成盾状,可增强鼻翼软骨支撑力,可针对性使用。为确保手术效果,在缝合鼻小柱撑杆前,采取26号针于正确位置先暂时固定,然后缝合,可以维持对称性,否则鼻小柱可能倾斜;对鼻尖隆起要求更高时,可以3~5mm宽度从鼻脊开始垫起后缝合。

综上所述,在鼻尖整形中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进行填充,能取得满意整形效果,且具有取材方便、存活率高、排异反应小等优势,从远期效果来看,其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小,安全性更好,值得应用在临床鼻尖整形中。

猜你喜欢

鼻翼鼻中隔鼻尖
鼻翼退缩的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自体肋软骨雕刻“新月形”帽状移植物在鼻尖精细化的应用
悠悠一夏
鼻翼肥大的分类及临床治疗进展
鼻翼过宽整形的研究进展
超 越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鼻尖上的小花(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