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污名影响因素的成因分析

2018-09-13卢森邹晓蕾

科技视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多元核电影响因素

卢森 邹晓蕾

【摘 要】煤电、水电、核电是世界能源供应的三大主要来源。然而,核电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之后,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国际间的有关核的争议事件表现出社会中的大众对核电的安全性问题有不同程度上的担忧,在社会舆论层面产生了对核电的污名化。公众对核能的认知与态度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因此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理论范式,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核电污名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电;污名化;影响因素;多元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4-019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4.091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nuclear stigma

LU Sen ZOU Xioa-lei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Coal, electricity, hydropower and nuclear power are the three major sources of world energy supply. However, the issue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ebate in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after the nuclear accident in Fukushima, the nuclear disputed events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cern about the security of nuclear power in the community, and at some levels it has produced a stigmatization of nuclear power. The public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nuclear energy is caused by many reas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sociological psychology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nuclear stigmatization through empirical methods.

【Key words】Nuclear power; Stigmat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Pluralism

0 引言

在全球環境问题与气候问题急需解决与保证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核电无疑是最有效、最清洁,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型能源。但无法回避的是,核危机与“反核”的种种行为是推迟中国的核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国家出台了《核能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提出“积极发展核能”方针,期间因日本福岛核事故延缓了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步伐。但自2011许多核电站建设项目停滞多年来,似乎正逐步走出福岛核事故后产生的负面效应。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我国在2020年以前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务,部署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这成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发展的行动指南。

然而,日本核危机的影响已经引起公众对核能的恐惧,一些核电站在选址和开工建设的各个过程中均遭到公众不同程度上的反对。一方面,为缓解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现状,核电成为国家必须要发展的旨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大战略性事业;另一方面,公众对核电污名化而产生的对核电的担忧,引起了社会不同层面对核电事业建设的反对,这是核电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令核电建设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社会话题。

本文试图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斯洛维奇等人对核电污名化的研究进路,对中国本土的核电污名化问题进行诠释。并运用量化的方法揭示出社会中各因素对核电污名化的影响,其中的影响逻辑究竟如何,是什么原因致使公众对核电的污名化,当这种污名化产生后又是何种因素加固了这种对核电的污名。本文基于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2018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对核电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人口统计变量

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影响公众对核能态度的较为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在对日本中学生的核态度调查中,“喜欢”核能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核能源”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另一个在美国核能和煤炭选择倾向的比较表明,选择使用核能的人往往是男性、老年人、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白人。对核能态度的性别差异可以用性别在风险知觉中的不同作用来解释。男性和女性对风险,如核能风险的建构与感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男性往往把这个问题理解为科学和技术的问题。也正是因此,男性与女性对核电的污名化会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文关于性别对核电污名化的假设:1a:男性与女性对核电的污名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1.2 受教育程度、阶层的区别

不少研究表明,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比较低教育水平的人对发展核能态度更加积极,他们普遍对核能感受到更多的收益,更低的风险。1995年在韩国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随着被访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感知到的核能风险越低,但是感知到的核能收益却越高。一些研究者把这些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称为“精英”或者“专家”群体。美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调查了科学家、政治领导人、记者等群体对新技术的态度。与政治领导人相比,科学家群体普遍认为核电站是比较安全的。核安全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也有关系。媒体记者多对核能源持有怀疑态度,而且经常对科学家的观点进行不精确的解释。政治领导人的价值观受到他们选择的自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影响。在美国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展环境保护运动也对公众对核能源的支持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关于性别对核电污名化的假设:2a:受教育程度、阶层不同的人对核电的污名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及结论

本文主要需要用到研究方法为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单变量模型,分析对象是核电的污名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变量是体现对核电的污名化水平的变量。将体现公众对核电的污名化水平进行操作化即Q10:我认为核泄漏和核爆炸随时都可能发生;Q12:经专家证实某核电站核风险特别小(几乎为零),我会同意该核电站建设在我家附近;Q16:一提到核电,我就会想到令人恐惧的场面。三个变量均为李克特五分变量。自变量主要是性别与受教育程。造成核电污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对不同性别思维的差异塑造是主要原因之一。 性别作为最重要的人口学要素,是影响对核电污名化程度的重要变量。 因而,本文的分析也从性别开始。

由以上分析得知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不同的经历与社会分工,使得性别变量在对核电态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进而导致了性别不同对核电污名化程度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人对核电污名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对核电拥有更高的了解程度和认可度。

3 结语

越来越多的“反核”行动表明,核电的污名化带来了对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核电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促使社会冲突愈加明显。核电领域的污名化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因素表明,各种与风险相关的污名化效应是社会各利益群体对自身所遭受危险的一种必然反应,不应当简单地被认为是非理性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性别的差异对于核电污名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受教育水平对核电了解程度和认可度的产生的影响让我们可以在今后核电宣传中更加注重差异性的宣传与科普。本研究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首先,分析方法较为简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污名化形成的影响的论述较为模糊。最后,在模型设计上还存在可以补充的变量。这些问题有待未来的研究继续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Slovic P. Perception of risk.Science,1987,236(3):280-285.

[2]Kasperson,R. E.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risk” in S. Y. ,Kimsky and D. Golding eds. Social Theories of risk. Westport. CT: Praeger,1992. 153-178.

[3]方薌.我国大众在核电发展中的“不信任”:基于两个分析框架的案例研究[J].科学与社会,2012,2(04):63-78.

[4]方芗.风险社会理论与广东核能发展的契机与困局[J].广东社会科学,2012(06):206-212.

[5]韩自强,顾林生.核能的公众接受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6):107-113.

[6]王刚,张霞飞.风险的社会放大分析框架下沿海核电“去污名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03):119-125.

[7]Greenberg M, Truelove H B. Energy Choices and Risk Beliefs: Is It Just Global Warming and Fear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J].Risk Analysis, 2011,31(5):819-831.

[8]Rabow J,Hernandez A, Newcomb M D. Nuclear Fears and Concerns among College-students: A Cross-national-study of Attitudes[J].Political Psychology,1990,11(4):681-698.

[9]Choi Y S,Kim J S,Lee B W. Public's Perception and Judgment on Nuclear Power[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00,27(4):295 -309.

[10]Rothman S,Lichter S R.Elite Ideology and Risk Perception in Nuclear Energy Policy[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7,81:383-404.

猜你喜欢

多元核电影响因素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核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