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背景下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意义探讨
2018-09-13吕玉爽倪华阳
吕玉爽 倪华阳
摘 要: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与人文领域融合衍生出的新兴领域,其为古籍资源的整理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发展出发,分析数字人文对古籍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探讨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人文;古籍资源数字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3-87-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3.023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Humanities
Lv Yushuang ,Ni Huayang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2.Army Infantry Academy, Shijiazhuang Hebei 050200)
Abstract: Digital humanities is an emerging field that is derived from the fusion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It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olid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Starting from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n the field of ancient books research,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Key words: digital humanities;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significance
1 引言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据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GB/T 3792.7—2008)古籍主要指1911(含)年以前中国书写或印刷的书籍,在实际工作中,常有图书馆将民国甚至现代影印的线装书视为古籍[1]。古籍资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华夏儿女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长期以来,由于古籍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其“藏”与“用”的矛盾十分突出,现代古籍资源开发形势不容乐观。古籍资源的整理与研究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研究领域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人文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深度融合下,产生了数字人文这一新的交叉领域。其发展与兴起,为古籍资源的整理与开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开展古籍资源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 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发展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又称作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是一个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深入应用于传统的人文研究与教学的新型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源起,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人文计算,而后随着支持人文研究的工具与技术的更新,经历了起步阶段(1949—1970年)、巩固阶段(1971—1980年)、新发展阶段(1981—1990年)以及互联网时代(1991年—)等4个不同的演进时期[2]。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正式演变为数字人文。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其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个新概念,相关的研究工作都仍在探索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数字人文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学科范围广泛,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计算机科学等[3]。其是新兴技术与人文探究之间动态对话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被界定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人文活动,或者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进行感兴趣的人文实验[4]。数字人文学科从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看待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关系及其带来的影响,带来的是人文研究范式与方法体系的更迭,为人文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海量的数字资源组织、标引、检索、挖掘和分析利用,从而有效提升了人文研究各个环节的效率。
3 数字人文与古籍资源数字化
我国古籍汗牛充栋、类目繁多。但由于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古籍纸本资源流失严重,数量愈发减少,现存古籍寿命也大大降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藏古籍在5 000万册以上,其中1/3破损严重,亟待保护[5]。由于古籍资源物理载体的限制,其对保存环境具有极高的要求。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研究部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实施古籍纸本资源的保护,却见效甚微。而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古籍资源的整理与开发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性的方法。即首先可以对现存古籍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后基于数字化的古籍资源,从文本挖掘、GIS技术、文本可视化和古籍语料库等方面可以进行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6]。
所谓古籍数字化,相关理论还处在不断探索中,其概念尚未能统一。毛建军[7]曾这样定义:“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古籍数字化所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形式,有助于形成开放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数字人文的大环境加快了人文学科资源的大众化获取和知识流动,突破了原有自主探索的封闭学术文化,形成了跨学科与公众参与的开放学术文化与科研运行机制[3]。
4 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意义探讨
数字人文运动的深入发展深刻影响了古籍研究领域,图书馆、古籍研究部门等机构也意识到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革,纷纷开展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相较于传统古籍,数字化的古籍资源有更多优势。古籍资源数字化不仅为古籍资源的保存与使用打开了新的大门,也为古籍资源研究与开发翻开了新的篇章,更为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数字人文背景下进行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1 古籍数字化有利于古籍资源的长久保存
由于传统古籍文献载体的脆弱性,随着岁月流逝,古籍资源损坏严重。在简帛和纸质古籍的时代,每逢天灾或者战乱,古籍都无法逃脱焚掠散佚的厄运[8]。传统的古籍资源寿命有限,对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极高,易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大量人为翻阅都有可能对古籍造成严重损坏。
但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以字符、图片等形式保存于计算机中的古籍资源彻底挣脱了纸质载体的桎梏,使得古籍资源的自由存取与长期保存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古籍纸本原件的使用率降低,从而减少了古籍原件磨损消耗,大大延长了古籍原件的寿命,有利于更好地传存古籍。
4.2 古籍数字化方便了古籍资源的查阅使用
古籍资源大多由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系统保存,其服务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部分馆藏单位将其看作“镇馆之宝”,束之高阁,不予示人。更有图书馆设置多项阅览规则,限制读者借阅时间与数量,读者获取古籍文献难上加难。
而且,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速度慢、查全率查准率低下,不仅在查询过程中会对古籍造成二次损害,更会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资源。
古籍数字化带来的与时俱进的存储与管理方式,使得古籍资源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基于古籍资源数据库,使用者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查阅电子古籍文献,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古籍资源利用率。同时,数字化古籍文献具有其优越性,其中的超链接设计使得读者可以通过链接快速地查看到相关注释和资料,甚至可以轻松查看典籍内容与网站[9]。使用者在浏览阅读古籍时就可以根据个性化目标需求改变传统印刷版的线性顺序,以语词点、知识点为中心,发散性地、及时性地、有选择性地寻找需要的内容[10],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古籍资源的查阅与使用,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4.3 古籍数字化有利于古籍资源的研究开发
中华古籍卷帙浩繁、类目繁多,大部分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古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常常需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古籍收藏点。再者,进行古籍研究需要研究人员大量阅读与统计,完全基于人力,耗时长且效果不佳。传统的古籍应用与开发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下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
随着数字人文理念的出现,传统古籍整理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越發突出。古籍资源数字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古籍资源存储数据库,更是构建了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合流的新平台,构建可持续完善和丰富的数据集和分析工具,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跨学科方法对古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挖掘。极大地改善了研究者的研究条件,在计算机中保存的数字化古籍信息对古籍内容实现更系统、全面地揭示,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链接类似的古籍资源等。另外,基于古籍全文数据库,借助于大数据时代的文本挖掘、词频分析、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可以轻松实现海量古籍资源的深度分析,例如对某一时代、某一流派等作品内在联系的发掘,实现古籍资源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增值研究。
古籍数字化为古籍研究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术研究者的热情与动力,从而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带动古籍开发研究方法的进步与研究范式的创新,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12]。
4.4 古籍数字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中华古籍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产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古代珍贵典藏的重要部分。古籍记录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领域的发展,是体现中国古代各时期发展状况的关键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是一个民族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古籍数字化技术使得古籍资源实现了网络共享。使古籍资源的传播更加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实现了在任意时间任意空间的大范围共享。处于全球互联网环境中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古籍信息,并可以超低的成本、超快的速度实现古籍资源的复制与利用。信息传播量大,资源利用率高,古籍资源的使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公众可以极为方便地接触中华古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入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古籍数字化不仅拉近了普通大众与古籍资源的距离,还激发了有志之士致力于古籍资源的开发研究,这对古籍资源普及与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数字人文浪潮袭来,对古籍资源研究领域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站在数字人文领域的视角下分析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意义与必要性。我们应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资源,积极进行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共同推进古籍资源研究领域甚至于整个人文研究领域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整合与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2):29-31.
[2] Hockey S. The History of Humanities Computing[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1-19.
[3] 柯平,宫平.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6):13-30.
[4] Varner S,Hswe P.Special Report:Digital Hu-manitiesin Libraries[R].2016-05-20.
[5] 吴敏霞.古籍保护堪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0-13(18).
[6] 范佳.“数字人文”内涵与古籍数字化的深度开发[J].图书馆学研究,2013(3):29-32.
[7] 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82-84.
[8] 曹天晓.新技术下古籍数字化分类及意义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9):37-41.
[9] 陈畅.论古籍资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建设[J].山西科技,2017(2):73-74,77.
[10] 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21-26,41-91.
[11] 欧阳剑.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2):66-80.
[12] 米淑琴,谢红.网络环境下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