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双辽市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2018-09-13林文明刘浩先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期思考

林文明 刘浩先

摘 要:阐述了双辽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剖析制約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制约因素,发展农机化的想法,对双辽市的农机化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7.013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东西辽河的交汇区,幅员面积30.98万hm2,耕地面积198万亩,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双辽市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双辽市现有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校四个机关事业单位、18个乡镇街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20个农机新兴主体、365个农机合作社、农机从业人员2.65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市农机保有量达2.90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5万台、小型拖拉机1.35万台,联合收割机 0.309万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8.6万 kW,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7%、90.2%、80.5%,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2%。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1.084亿元,纯收入0.324亿元。

1.2 取得成效

(1)农机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大功率、高性能的动力机械,多功能、复合式作业机械不断增加,小型、低水平农业机械逐步淘汰。大型机械成为主流,拥有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8753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13台。

(2)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广泛应用,农机薄弱环节实现突破。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全程农机化技术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农机新技术大范围推广,深松整地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成为主要作业机具,水稻机械插秧等薄弱环节实现突破。2017年,全市玉米机播率94.9%、玉米机收率86.3%,水稻机插率60.7%,水稻机收率81%。

(3)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农机作业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拓展,农机新兴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加,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程农机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6-2017年新增农机新兴主体20户,增加农机合作社45户。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4)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45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65个;农机注册率、上牌率达95%,农机检验率达80%,多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农民安全意识水平和自主尊章守法意识提高;农机监理工作和执法水平工作更加规范;建立健全了“平安农机”创建组织管理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农机监管长效机制。

2 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小型农机占农机保有量的46.4%,且大多数比较老旧,机车状态不好,配套农机具少,无法满足农田作业要求;主要农田作业机械多,经济类、林果类、田园类机械少;产后机械少,粮食烘干、粮食深加工等产后机械配备少。

(2)综合农机化水平不高。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农机化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牧业、蔬菜、林果类农业机械受作业环境影响,大多数为小型机械,配套机具少,整体机械机化水平不高。水稻机械化育种和插秧、马铃薯全程农机化机械等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化综合服务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农机新兴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数量大幅增加,但是大多数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组织化程度低;农机服务组织分布不均匀,无法形成全面覆盖作业;受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绝大多数农机服务组织存在“吃不饱”问题,经济效益不高;农机跨区作业服务不到位,没有形成服务体系,处于自发状态;农机售后服务和维修网络不健全。目前,农机售后服务基本都委托给经销商负责,一方面农机售后人员不足,在农忙作业季节无法满足维修要求,另一方面,售后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农机配件供应量不足;农机销售、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无法及时处理农机故障。

(4)农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农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比较慢,农机操作水平不高;二是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违规载人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3 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双辽市今后的农机化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这个核心,着力解决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综合农机化水平。

(1)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装备水平提高的重大推力,90%以上农机装备都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购买的;按照主要农作物全程农机化生产技术要求以及主推农机新技术配置要求,引导农民购置相应大中型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对水稻插秧机、马铃薯播种机、马铃薯收获机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补贴额度,解决农机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加快粮食烘干机、打捆机等粮食产后机械的引进推广速度,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机化服务;逐步淘汰老旧过时的中小型农业机械,通过更新换代使农机装备结构趋于合理,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大力推进全程农机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继续推进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全程农机化技术推广,逐步提高马铃薯等经济类作物全程农机技术水平;增加水稻育种机、插秧机数量,提高水稻育种、插秧水平,弥补水稻机插薄弱环节;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抗旱节水等农机新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3)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创建,提高农机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农机协会、农机新兴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机大户、社会组织创建农机合作社,改善合作社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农机化组织程度,解决农机户分散经营、应对市场能力差等问题;引导农机合作社与高标准良田建设对接,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机新兴主体、农机合作社,通过示范引导作用,不断规范发展、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完善售后和维修服务网络建设,合理布局,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维修技术水平;稳定农机队伍,抓好基层农机队伍建设;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行动,构建农机信息网络系统。

(4)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农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机行业管理、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熟练掌握农机政策、法规、新机具、新技术,全面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农机新兴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为主体,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针对新技术、新机具开展培训,让农民掌握农机新技术的关键环节,农机新机具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和维修技能。

我市农机化的发展为农业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针对我市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总结,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尽快实现我市农机化发展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新时期思考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