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现实主义”的味道

2018-09-13郝枰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馆子黄桷火锅

郝枰

我曾经在重庆生活了五六年,最近再次回到这座西南山城,发现它摇身一变成了视频网站上“超现实主义”的网红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旅游打卡热潮的兴起,重庆美食也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在“魔幻”的外壳之下,不变的是亲切、踏实的生活味道。

用嘴投票的老火锅

老火锅,是指用多次回收的油做成火锅底料的火锅。熬煮火锅需要大量油脂,如果全部使用新油,成本和价格都会很高,于是最初的火锅业者便在每一桌的欢宴过后,将火锅表面凝固的油脂回收、过滤、提纯,第二天将这种“老油”混入新油,作为锅底。

2003年,随着“地沟油”概念的广泛传播,开始有人质疑:老火锅用的老油是不是地沟油?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因为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界定。为了维护重庆火锅的形象,相关行业协会和一些研究机构2005年公布了他们历时一年的研究结果,表示:“重庆火锅老油无毒、无致畸性以及无致癌作用,对人体无害。”但争议并未就此停止,2011年,该协会发布公告,要求会员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回收油脂,改用一次性锅底。于是,一些新式火锅店开始用塑封的块状油脂作为底料,水烧开了丢上一块,等客人吃完,开一瓶墨水倒进锅里,以示本店油脂不再回收,与老油划清界限。

老火锅是否真的不健康?一个在医院工作的重庆朋友表示:“没问题,高温消毒,有啥关系?越煮越有味。”有味,是老火锅最大的吸引力,火锅油在熬煮的过程中,海椒、花椒等调料的色素和香味物质逐渐溶解其中,同时融入了烫煮的各种菜品的味道,久而久之,油脂的颜色由浅入深,直至变成深红黑色,味道浓郁而厚重。这锅老油,一开始只是缘自店家节约成本的无奈之举,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化出了难以言表的神奇魅力。

重庆人着迷于这种味道。一个从小在江北长大的朋友说,重庆每个区域都有一两家最出名的老火锅,比如渝中区最出名的“朱氏胖子烂火锅”,在洪崖洞旁边开了二三十年了,每天排队到晚上10点;解放碑旁边的“莽子火锅”有两家分店,味道都非常好,就是一般人受不了那个辣;还有隐藏在江北区居民楼里的“黄姐火锅”、沙坪坝的“记忆老火锅”连锁店、南岸区南山上的“枇杷园食为鲜火锅”“猪圈火锅”……短短几分钟,重庆地图就在我脑海里逐渐融化成了一锅一锅翻滚的老油。

重庆南山老厂一带的黄金公路,就是一个老火锅的朝圣之地,人称“火锅一条街”,每年夏天都要办“火锅节”。从城区通往“火锅一条街”的路原本崎岖漫长,从南坪边上的上新街出发,经过九曲十八弯的龙黄公路到达黄桷垭,再往老厂方向一路飞驰,颇费周折。夏夜,到老厂吃火锅的,到南山一棵树看夜景的,以及吃完火锅再去看夜景的,汇聚成一条长长的车流,从龙黄公路路口的道观老君洞一直到南山下的内环快速路南山立交,四五公里的盘山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2012年,向黄隧道从四公里修到了黄桷垭,拉近了重庆万千火锅迷与黄金公路上各种老火锅的距离。

“还记得南山上咱们常去的那两家连锁火锅店吗?”朋友问我,“不用老油了,一次性锅底又不行,每次吃饭还要收锅底费,没人去吃了,关门了。”看来,在火锅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重庆人很难妥协,也绝不将就。

Tips

■锅底

除了红汤,都是异端。

■点菜

以荤菜为主必点鲜毛肚、鸭肠、黄喉、鸭血、千层肚等,家常的有老肉片、耙牛肉、撒尿牛丸、午餐肉、耗儿鱼、鹌鹑蛋等,重口味的人可以尝试脑花、肥肠等。少点绿色蔬菜,下锅后油腻且辣。

■小料

有油碟和干碟两种。经典的油碟由菜仔油和香油混台而成,加入蒜蓉.口味重的还要放调味盐,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加入葱末、芫荽、醋。油脂可以保护胃粘膜,蒜蓉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干碟通常是辣椒粉加上花椒粉等;看起来有点像烤串的配料。一般吃牛肝时会用干碟。

下菜顺序

先荤后素。素菜通常是一餐將尽的标志。

“堕落二街”的3年

我3年前住在重庆时,尤为钟爱“堕落二街”,这次回来,特意绕远去这条两百多米长的小巷走了两个来回,发现我最常去的那家“社林边”关张了。“社林边”是这条小街上最早开业的馆子之一,老板是四川人,年轻时做酒水生意,曾经富甲一方,后来生意失败,移居重庆,潜心学习厨艺,开了这家小饭馆。印象中,他家门口总有一块小黑板,写着老板独创的几道菜:霸王腰花,水煮牛肝菌,大蒜鱼等。大蒜鱼算是老板的独门秘籍:鱼洗干净切块,扑上面粉下锅油炸,先用滚油,让鱼块表面形成脆皮,再用温油复炸,把鱼块彻底炸熟,外酥里嫩;鱼块、蒜瓣加泡椒、葱段等一起煨,临出锅前下水淀粉收汁,装盘,最后在上面放一两根芫荽。

充满乡土气息的食材,豪迈的烹调方法,让重庆饮食的特点极为鲜明。现在各地川菜馆的名菜,有不少最初是诞生于重庆各个角落的小馆子——辣子鸡,出自歌乐山三百梯旁边的一家小店;酸菜鱼,出自江津路边为过往司机提供饮食的大车店;毛血旺,缘于磁器口一家小店的无意之举;泉水鸡,最初是南山植物园附近一家小店老板跟朋友聊天时随手做的……一家小店有了一道好菜,会有人前来偷师,再加以改进,之后不断传播,久而久之,形成了“江湖菜”这一流派。

“堕落二街”上有一家专做汤锅的馆子,叫“好又多”,顾名思义,好吃,量大,加上服务热情周到,让它成为街上最火爆的小店,一到饭点,楼上楼下全满,还有不少人等位。老板来自铜梁,待人和善,与客人和周边邻居相处得跟亲戚一样,他深谙每位熟客的喜好,食客们会放心地把点菜的权利交给他。4年前,老板打算退休,便把手艺教给了隔壁恰好想转行做餐饮的邻居昌年,从选择菜品、翻炒汤料到制备蘸料,事无巨细,倾囊相授。2014年,昌年正式继承老板的衣钵,开起一家新店,取名“好又来”,和师傅一样,他记得很多熟客的习惯,谁不要香菜、葱花,谁希望少放辣椒,谁喜欢吃牛肉而不是鸡肉。

我笑问昌年:是不是生意兴隆,走向了人生巅峰?他摇摇头:时代不同了。确实,如今“堕落二街”也涌现出几家新派馆子,串串,汉堡,牛排,炸鸡,铁板烧,新式火锅……各种时髦饮食层出不穷,店面光鲜明亮,走的都是“标准化”的套路,包括菜品的味道。

新派馆子也是“堕落二街”上外卖的主力军。曾经有数据显示,重庆人最喜欢点的外卖是冒菜。冒菜,其实就是将各式荤素菜品用麻辣高烫煮后再浇上调味汤汁,便宜实惠,方便快捷,就算手艺不精,也难吃不到哪里去,有个形象的说法是: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

在“堕落二街”点外卖的主要是附近的学生,主要是充当夜宵,绝大多数重庆人,还是宁愿去路边熟悉的“苍蝇馆子”点一份盖浇饭或酸辣粉,因为外卖小哥可不会像餐馆老板那样,乐呵呵地看着你吃完,再问问你的就餐感受。昌年也试着做过一阵子外卖,只卖盖饭,但销量并不大,熟客还是会来堂食。快节奏的生活多少改变了人们对于美食的期望值和态度,新派馆子更多追求的不是今天的“菜”口味好,而是今天的“货”卖得掉,当连锁铺面做大做强变成主要目标的时候,“苍蝇馆子”的魅力也就消失了。

还好,像“堕落二街”上这样的老馆子重庆还有不少,它们让老食客的味蕾和心都有了着落。

重庆小馆私家推荐

■花市豌杂面

位于繁华的解放碑一带,重庆国贸格兰维酒店的斜对面,是临街的一个档口,门面不大,收洽得挺干净,招牌上赫然写着“重庆小面前5强”,店里挂着各种奖牌。成为网红后,更加坚守品质,豌豆面的口感和以前一样的鲜美。

地址:渝中区民生路85号

菜品推荐:豌杂面(豌豆杂酱面),牛肉面

■耿格格

这家店在万州城区几乎无人不知。“格格在这里指的不是清朝大户人家的小姐,而是可以一个个堆叠起来的小蒸笼。走到万州卫校门口就可以看到他家的招牌,要进店得先从梯坎下去,里头豁然开朗。

地址:万州区关门石40号

菜品推荐:羊肉格格(粉蒸羊肉)、排骨格格(粉蒸排骨)、汽水(汽锅肉圆)

马氏蒸菜

磁器口古镇是重庆的必游之地,街巷深处藏着一些传统美食,一定要在背街小巷里才能吃到原汁原味。“马氏蒸菜”位于磁器口正街的尽头,只卖传统的地方小菜,滋味地道。

地址:沙坪坝区磁器口正街258号

菜品推荐:烧白(梅菜扣肉),粉范蒸排骨

■黄桷古道第一碗豆花

莆桷古道曾是沟通川黔两省的一条重要通道,现在是重庆人特别钟爱的一条爬山步道。黄桷古道的末段现在叫做黄桷垭正街,著名女作家三毛就是在这条街上出生的。这家百年豆花老店位于黄桷垭正街尽头与崇文路相交的地方,一口大锅散发着豆香气。

地址:南岸区南山街道黄桷垭正街1号

菜品推荐:豆花、绿椒碟、红椒碟

历史不到30年的“非遗”

2016年公布的第五批、123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饮食直接相关的多达41项,其中最年轻的一项,是“黔江鸡杂传统制作技艺”。实际上,第一锅现代意义上的黔江鸡杂炒制于20世纪90年代初,距离现在不到30年。

黔江鸡杂肇始于另一道著名的重庆江湖菜——歌乐山辣子鸡。

辣子鸡起源于沙坪坝歌乐山下的一个路边小店,是用带骨的鸡腿肉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腌制后炸脆,与大量海椒、花椒、冰糖等輔料一起翻炒,出锅后辣椒多于鸡肉,食客们在辣椒堆里细细翻找肉粒的同时,慢慢品味着鸡肉酥脆的口感,别有妙趣。

辣子鸡从沙坪坝传播到黔江,广受欢迎,以辣子鸡为主打菜的饭馆遍地都是。这道菜吃的是鸡肉,剩下的鸡内脏大多丢掉了,十分可惜。有一次,一个饭店老板在家招待朋友,将搪瓷盆架在火上,把鸡血、鸡心、鸡肝、鸡肠和泡菜混合起来,用菜籽油炒了一大盆。一碗用了几十年没换过的泡菜水,将鸡杂的腥味去得一干二净,只留下食材多样的口感,酸辣鲜美。这道菜迅速传遍了整个黔江乃至整个重庆。

黔江长征路和交通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家“鹏琳天龙鸡杂”,我去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店里人不多,环境看上去也很平常,红黑色的四方玻璃桌面,中间架起装了鸡杂和各种配菜的锅。当地朋友说,这是黔汪最早的几家鸡杂店之一,常有重庆市区的老饕特地跑来大快朵颐。

有趣的是,这道“非遗菜”从诞生到发展的这段时间,刚好是“大重庆”这个概念逐步形成的阶段,原本同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重庆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都成为直辖市重庆的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几年的融合,迅速形成了极强的认同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多样的美食形成的饮食文化,也是重庆人在时代格局中寻找认同感的一个途径。有类似经历的还有火遍大江南北的“万州烤鱼”,万州和黔江同时成为“大重庆”的一部分,万州烤鱼也成为重庆美食的亮眼之作。

重庆也有不少外来的“渝漂”。我的朋友超群老家在湖南,读大学时来到重庆,毕业后就留了下来,后来又成了重庆女婿,问他为什么选择留在重庆,他脱口而出:“因为吃得好啊!”然后又补充说:“发展快,机会也多。”来自山西的六子回答得也很干脆:“因为火锅好吃!隔几天不吃就想得慌——你在北京不会特别想吃吗?”

对于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而言,美食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黏合剂,让人对一个城市、一种文化、一群朋友、一段时光有着特别的归属感。

Tips

■重庆只有火锅、小面?

火锅和小面的确在羹庆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熏庆人的日常绝非只有它们,水煮肉片、毛血旺、辣子鸡、烤鱼等“江湖菜”也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庆人爱吃麻辣是为了刺激食欲?

麻辣的味道的确能刺激食欲,尤其是天气酷热时,但重庆人这一习惯的养成并非只是因为好吃,还有除湿、驱虫的目的,辣椒能刺激排汗,花椒的香气可以驱逐毒虫。

除了典型的麻辣味,重庆菜还有鱼香、咸鲜、椒盐、蒜泥、姜汁、豉香、酸甜、纯甜等味型.例如,仔姜肉丝是以姜汁味为主,合川肉片是以椒盐沫为主,茄子煲是以成鲜昧为主,烧白则多半是甜的。

■重庆火锅更适合冬天吃?

对重庆人来说,火锅是没有时间属性的饮食,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夏天吃火锅配冰镇啤酒,畅爽开怀:冬天吃火锅配煮啤酒,放上冰糖、枸杞、银耳,别有一番风味。

猜你喜欢

馆子黄桷火锅
火锅
苍蝇馆子
最熟悉的陌生者
94岁“黄桷兰婆婆”收到百元假钞直接烧掉
五花八门的火锅
火锅飘香
自制火锅
重庆黄桷坪长江大桥选址确定
黄桷湾立交二期工程跨内环桥梁方案
苍蝇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