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8-09-13王婧婧
王婧婧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业天生具有“讲故事”的优势与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出版人的崇高目标和使命。本文结合中国出版行业现状,针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出版物对外传播提出四条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以期使更多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故事 对外传播
政治持续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安康富足,当今中国正以强大的国力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外部世界从未像今天一样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故事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动诠释,是我国国家形象的立体刻画,今天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清中国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道路和人民意愿,就是要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民主、法治、繁荣、进步的现代国家形象,展示充满自信、雍容大度、和平友好的中华民族形象,展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又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形象。
出版业天生具有“讲故事”的优势与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出版人的崇高目标和使命,但由于长期以来出版业对外宣传思维僵化、传播渠道不畅、出版物内容吸引力不强等原因,目前中国出版物在国际上尚未形成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来自中国的真实声音没有被有效地传播出去,普通外国读者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符号化和过时性的特征,因而无法引发他们的认同与向往。
在当今全球化的传播背景下,出版物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既要强调“中国”,又要强调“故事”。如果只强调故事性而忽略传播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对外传播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一味注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宣传而缺乏让外国人民易于理解的叙事方式,对外传播就将陷入单向的自说自话。只有将“中国”的内核与“故事”的外壳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下面针对此,笔者结合出版行业的实际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对外传播策略。
一、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世界贡献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文化。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政治昌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应该自豪于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着眼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核心与目标。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设置议题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在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正需要我们主动设置议程,有意识地多对外推广体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故事,如《长征》《中国道路》等。在这些作品中,既有精彩的故事,也有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对现实的关怀,集中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反思和传承,对现实使命的勇敢担当,对美好未来的殷殷期许,能够增进他国人民对中华文化内核及其现实意义的了解与认同。
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日渐突出,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舍生取义、自强不息、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中华文化精髓流传至今,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精神养分,也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舞台上显现出独特魅力,如何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独树一帜的文化风格,彰显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成为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这就要求出版人首先要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与当今时代有机结合,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宝贵的文化资源及其对现代命题的积极意义。其次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近代以来国家发展的历史渊源、崛起道路和今后走向讲清楚,说明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传播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传承民族文化血脉,才能构筑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传播话语体系。
三、寻求共同利益、情感共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抓手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政府所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及“一带一路”等,以形象生动的语汇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理念、中国愿景,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符合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今天,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消解对立思维,寻求共同利益,讲清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从而引发国外受众的主动关切,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莫言在孔子学院演讲时曾讲道:“一部文学作品只有表现了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翻译成外文后才可能打动外国读者。”出版物对外传播也是这样,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找好切入点,关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基本情感,如对家园的依恋、对亲人的关切、对自然的向往等,只有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找到中外情感的共通点、价值观的契合点,表达对外交往的善意,“中国故事”才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四、故事化叙事、细节化表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手段
人们往往排斥观点,但并不厌恶故事。故事化叙事、细节化表达,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沟通情感、凝聚共识的有效手段。今天我們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在把握西方受众心理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宣传思维走向叙事思维,处理好“声音”和“话语”的关系,既要讲得好听、耐听,更要入情、入理,以中国故事为元素,用世界共通的叙述手段将扣人心弦的情节串联组织起来,吸引外国受众的主动关注。
另一个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关注国家战略层面的宏大叙事,应该与多维现实相契合,聚焦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讲述关乎个体命运的现实故事,让外国人民了解到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使中国故事深入人心、暖人心田,向世界展现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充满矛盾复杂的真实的中国,这样,对外传播才能更具可信度、广度和深度。
立足新时期,中国出版业的对外传播需要有更迫切的担当和更主动的作为,站在新起点,中国出版人应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让中国故事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和纽带,以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引领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唱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姜加林,于运全.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2.杨雅雯.文化中国的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杨海金.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中国理论国际化[J].前线,2013(9).
4.王芳.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J].中国报道,2016(5).
5.莫言.怎样讲好中国故事[J].商周刊,2013(12).
(作者单位系安徽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