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13张海芸李琴
张海芸 李琴
摘要:移動学习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高校大学生是移动学习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文章从移动信息技术、移动信息网络配置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条件优势,重点探讨了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教学;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融合,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悄然而生[1]。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能给大学生带来一种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全新感受,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积极响应。而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移动学习方式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
1 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作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学习方式,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其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项目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中。
1.1 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虽然移动学习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因此当这一新颖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立刻就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吸引了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相拥护,纷纷推出各项移动教育计划,以期为本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溯源头,移动学习起源于信息技术发达的美国。1994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展了一个名为Wireless Andrew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后来因为广泛使用无线网络连接等移动设备,而改名Handheld Andrew。此研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学习”科研项目,被人们视为开创了移动学习的先河。
在此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开展了多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在英国,Ultra lab实验室根据M-Learning计划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了 16?24岁的欧洲青年人的学习特征,开发和建立了支持移动学习的WAP教育站点。英国的伯明翰大学还尝试把移动技术和设备应用于终身学习,启动了HandLeR移动学习研究项目,旨在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实际需求的移动学习资源。在法国里尔大学,以Derycke教授为主的团队开发了一个叫作个人培训助理(Personal TrainingAssistant,PTA)的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和移动工具,
在各种情境中提供不同的动态信息。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在移动学习方面比较典型的有山内佑平负责的BEAT项目,该项目由世界级专家学者共同组成项目组,研究移动媒体的教育应用,其中有一个就是使用手机帮助家长和儿童开展科学教育的“Oyakode Science”(日语含义“亲子学科学”)项目。新加坡于2001年启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的Mobiskoolz项目。Mobiskoolz项目将Internet平台搭接移动终端进而实现学生随时查看在线作业、开展在线测试和获得反馈等功能,教师随时通过邮件收发学生作业的功能,从而改善了教学环境。这些研究对推动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移动学习体系的建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在我国,2000年爱尔兰的戴斯孟德·基更博士在上海电视大学作题为“From e-Leaning to m-Leaning”的报告时才首次将“移动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拉开了国内对移动学习进行研究的序幕[2]。若以移动学习项目研究作为初始,则始发于2001年由北京大学以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为目标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而若以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为发端,建成于1988年的深圳大学无线校园网,为国内移动学习应用的先驱者。2007年,作为我国移动学习的代表者一上海电视大学,在移动学习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投入使用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切实的把移动学习应用于实践。上海蓝卓信息技术公司的“移动校园”项目,自年建设以来,已覆盖全国众多广播电视大学,为广大师生进行移动学习服务。同时各大高校也参与举办移动学习的相关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承办了2008年和2010年国际知名的移动学习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科研实力[3]。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移动学习项目主要还是应用在高校的课程学习、语言学习方面,并且研究探索与实际应用并重。这说明移动学习这一随着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新的学习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在全球蓬勃发展。研究者和实践者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一新生的学习方式为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让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 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优势条件
移动学习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融合,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因此,移动学习的开展和推广离不开3个条件:技术、设备和资源。
2.1 移动学习的技术与设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互联网络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覆盖着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各种网络智能终端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而资费却在下调,特别是各个网络运营商针对高校学生都有特殊优惠的网络套餐供大学生选择。我国高校是信息化建设比较集中完善的代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大部分高校都有校内WiFi无线网络覆盖。移动设备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由《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可知,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2 830万人。在网民年龄结构上,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而这其中,高校大学生又是比例最高的群体。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据笔者观察和了解,90%以上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持有Pad或Kindle阅读器等智能终端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另外,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移动充电设备的普及以及公共场所充电设施的开放等也保障了移动智能终端能得到及时的电源补给。
2.2 移动学习的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有学者将移动学习资源定义为,移动学习的各种信息媒介,它是移动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力量,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高校作为专门的教学与科研单位,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文献资源配置上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适应移动学习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相应的也配置了不少的移动学习资源。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学校图书馆先后采购了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泛在微讲堂、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库等,购买的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也专门开通了移动客户端——中文期刊手机助手,中国知网有专门用于移动端的、整合全球文献资源、向读者实时推送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热点的CNKI全球学术快报。另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和超星公司合作,推出了专门的移动图书馆系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移动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更好地满足师生们的移动学习资源需求。高校图书馆丰富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解决了移动学习的关键问题,是移动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由上分析可知,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上有完善的配置,移动学习资源上有大量的投入,再加上智能移动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从技术、设施以及资源上充分地保障了移动学习的顺利开展。
3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
随着移动学习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并习惯了采用移动学习方式。任课教授会在授课时向大学生推荐一些课程相关的移动学习资源供大学生学习参考。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资源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的数据资源使用统计显示,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使用频次为103 174人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移动图书馆使用频次为149 546人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移动方式学习,通过移动学习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那么,移动学习对高校的教学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移动学习使高校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也影响着高校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讲座、课堂和纸质文献资源为主,教学方式大多以师生面对面进行,或者借助于网络进行远程授课。而移动学习的开展,增加了高校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方式,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课业传授,如把课程内容以专题视频、微课或配有丰富图片的短文等通过学院或专业等的微信号、微博、QQ服务群等发布出去。这样,大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通过手机、PDA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的高校教学原则就是把需要大学生学习或掌握的知识内容无痕渗透到大学生的移动信息学习环境中,让大学生隨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用到,不知不觉中学到需要的内容。
3.2 移动学习增强了高校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相对于单一枯燥的文档资源,现代的大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形象、多彩的视频资源。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高校授课教师可以借助于相关软件工具,把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视频资源、图片展示以及游戏等方式,呈现给大学生读者,增加高校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5]。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为例,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信息检索课借助于2017年4月图书馆举办的“书香中国·石大阅读季”读书月活动,专门设计了其中一项活动——“我爱图书馆,我爱读书”微视频大赛。该活动鼓励大学生读者以自己的视角,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某一项服务或者一本图书。视频制作者可以用故事、动画、漫画配音等各种形式,使微视频既生动形象又精湛实用,吸引读者的观看兴趣。这种类似的活动既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又使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到了课程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用大学生制作出来的微视频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移动学习材料,供其他的大学生参考学习,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3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更加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完全是一种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完全由大学生自主决定。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或者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移动网络的互动性,与授课老师或其他人联系,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在高校,一些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由于多种原因好多都是大班授课,一名教师要面对上百位学生,课后答疑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按照传统的方式在时间上不易协调。移动学习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等打通师生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即时交流通道。大学生们在学习时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咨询,任课老师或其他了解的同学都可以及时回答。这种方式既不受时空限制,使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又可以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还可以给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和积极认可。移动学习凸显了大学生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移动学习使大学生的学习变得灵活机动
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只要网络畅通、移动智能设备到位,大学生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大学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学习。只要有移动设备,无论是在晚上睡觉前,还是餐后休息,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打开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方便地查阅资料、阅读图书、学习专业课程等。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使大学生能对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很好的利用,让大学生的学习变得灵活机动,这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个特点,积极向大学生推荐适用于移动学习的信息和资源,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碎片时间来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科前沿信息获取以及个人兴趣学习等。
3.5 移动学习方式下获得的信息资源是碎片化的知识
移动学习虽然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但是,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课业学习方式并不能取代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移动学习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是片段性的学习或专题性的学习,不能进行系统化的、有计划的学习,不利于大学生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培养。再者,移动学习时每次的学习时间比较短,而且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加上某些智能终端本身的限制,导致移动学习成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活动培育模式应该与传统高校教学方式互相结合,互为补充。
4 结语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新知识、新信息犹如浩瀚的大海一般层出不穷。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最新信息的途径,也需要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来随时提升自己[5]。移动学习方式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大学生是移动学习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小则影响着个人未来的发展,大则关乎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高校应该重视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引导发挥移动学习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移动学习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德群,潘丽华,赵博娜,等.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制约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51-54.
[2]李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李健,王文萍.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4(3):158-161,176.
[4]方海光,吴淑苹.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75-79.
[5]左晓琴.基于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