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以奔牛港物流园区为例
2018-09-1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引言
物流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创新发展。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201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拟重点支持“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物流企业联盟、“互联网+”产业联动等物流新模式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随后,国家大量出台有关“互联网+物流”的政策、文件。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状态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模型,促进物流园区创新绩效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核心概念界定与“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特征分析
物流园区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概念,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进行创新绩效评价,首要工作就是要明确物流园区、“互联网+”物流园区创新等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1“互联网+”
“互联网+”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并不陌生,“工业4.0”、智能交通、智慧家居等都属于其范畴。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在我国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而“互联网+”的理念被提到国家层面并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主要是从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始。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传统行业”后仍然是完成了互联网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即企业将互联网技术、思维与原有业态、组织、工作结合后,完成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2 物流园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技术、机制、管理模式、思维观念也都日新月异,物流产业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而物流园区正是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家、社会物流需求的必然产物。1998年12月1日深圳平湖物流基地设立,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提出“物流基地”概念。随后物流各流派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园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年)中提出:“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的集约化、物流运作的共同化,或者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合适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园区建设的内容包括众多不同类型的物流业者和物流基础设施群。”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自发型、政企合作型三种,其中政府主导型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应对物流园区进行企业化管理,才能使其健康发展。
同时,我国政府愈发重视物流园区的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指出要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
2.3 物流园区创新
物流产业是一个融合运输、仓储、代理、信息等多个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其服务、服务对象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大多数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各园区之间相互信息开放不足,重复化建设较为严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园区信息孤岛,实现园区之间、产业之间联动发展,促进物流园区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2.4“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特征分析
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物流园区”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园区内、园区间、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是“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的表现形式,其本质仍是物流园区,所以并不改变其基本功能。“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的创新具有不同于传统物流园区创新的特点。
(1)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交易安全性。在物流过程中,供需双方身份信息的可靠性是决定交易双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在“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对园区内企业进行集中备案管理,并与工商、公安、海关等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最大程度上确保交易各方的身份可靠性。同时,通过信用等级制度、担保制度等手段为物流园区企业集聚客户,促进园区良性发展。
(2)园区之间相互协作,提高载运工具满载率。目前,由于物流园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导致很多载运工具单程,或者双程满载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可以明确园区定位与产业链分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零散货物需求进行整合,形成大批量货运需求,通过园区交易平台寻找、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进行后续业务流程,进而实现园区之间的互通、互联,促进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
(3)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互联动,扩大园区服务范围。物流园区之间存在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其中物流是基础。“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之间可以在强化物流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联动,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金融平台等载体,使物流园区从单一载体拓展为综合服务商,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区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特征见表1。
表1“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特征
3“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物流园区创新绩效客观、准确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前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3.1“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依托系统创新相关理论,采用规范的方法,结合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这也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
(2)系统性原则。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创新型产物。“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衍生出的“互联网+物流”型物流园区。对“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要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
(3)简明性原则。虽然影响因素很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多的评价指标、过于繁杂的评价系统会导致评价产生混乱,反而影响评价的可靠性。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到科学性、系统性,也要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简明性,突出核心因素,抓住关键问题,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进行合理评价。
(4)可获取性原则。再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科学的评价方法,如果不能保证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也无法产生有效的评价效果。因此,可获取性也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要尽可能保证评价指标所需数据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对于获取有难度、不方便量化的指标,则需选取可替代指标。
3.2“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与传统物流园区相比,更加充分的使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而提高物流园区的效率,实现物流园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虽然其本质仍是物流园区,但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与传统物流园区相比有新的特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将“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创新绩效分为创新过程与产出两部分。具体来说,又将创新过程绩效结合创新活动过程内容分为服务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绩效、运营管理创新绩效等内容;而创新产出绩效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1)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物流行业包含范围极广,各个细分领域标准亟需完善,主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内知名企业,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与地位。在“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创新必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也直观的反映了物流园区的创新水平。在创新过程中自主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创新力度的体现。因此,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包括行业标准参与制定数量、先进信息技术实际运用种类数量、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等次级指标。
(2)服务创新绩效指标。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已经不再满足于空间服务层面(如做房东,收取停车费、物业费、租金等),还拓展了运输管理产品、集配产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良好的交通条件不仅是传统物流园区的重要基础,更是“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成功运营的基础。“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中既存在物流供需关系,也存在资金供需关系,物流金融服务也是“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因此,服务创新绩效指标包括一体化服务水平、对接运输方式种类、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情况等次级指标。
(3)运营管理创新绩效指标。无论是政府主导的物流园区、企业自发形成的物流园区,还是政企合作的物流园区,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物流园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责权,政企分开。“互联网+”形态下的物流园区实施连锁开发,有助于园区之间打破孤岛,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园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集中零散物流需求,有效对接供需双方,降低载运工具空载率。因此,运营管理创新绩效指标包括运营主体企业化程度、物流园区与其他园区协同联动水平、信息平台建设程度、空载率降低程度等次级指标。
(4)经济效益指标。物流园区营业收入、上缴税收、投资收益率是评价物流园区经营状况、创新发展经济化效果的直观指标、主要指标。作为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的物流强度以及单位时间内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即劳动生产率直接反映物流园区创新后的工作效率。因此,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创造税收、投资收益率、物流强度、劳动生产率水平等次级指标。
(5)社会效益指标。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为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负面效应。通过物流园区的创新,降低负面效应,增强城市与外界的有效交流,促进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环境改善程度、城市发展提升程度、新增就业人数比例等次级指标。
4 基于AHP的“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具有可靠性高、误差小的优点,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 Saaty提出的分析法,它能够将复杂要素之间的关系化为有层次的结构,并运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赋予各项因素以权重,通过一系列的运算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为评选合适的发展方式提供有效的依据。
而物流园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中,部分因素的难以确定和模糊性的特征使得无论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都难以很好地对其进行评价,为选择提供建议。同时,这些因素又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往往一个微小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得现实情况产生非常巨大的变化,这就更加提高了选择时的复杂程度。而AHP方法能够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层次结构,同时也能够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综合进行评价,运用该种方法在选择发展模式时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层次分析法步骤:
(1)明确问题与要求,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关系。
(2)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和“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次结构体系与判断矩阵:
(3)权重向量计算。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与特征向量,进而计算下层评价指标相对于上层某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
(4)一致性与随机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平均一致性比率RI、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CR<0.1时,即表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可依据该矩阵进行相关权值计算。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前期研究构建的“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互联网+”形态下常州地区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前期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得到的信息,进行规划整理,得出各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各矩阵特征值得到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进而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合前期走访、问卷调查情况,邀请9位资历、经验相近,从事物流领域研究、工作方面的专家,其中包括政府机构中从事物流方面工作的专家、在物流企业工作的专家、科研院所从事物流领域研究的专家,他们的观点可以涵盖政府、企业等各方面主体物流工作人员对“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对其中一位专家的评价信息进行整理,得到目标层与准则层判断矩阵:
λmax=3,CR=0<0.1,满足一致性要求。
满足一致性要求。
将其他8位专家的评价也做同样处理,并将9位专家所做评价归一化。由于9位专家水平大致相当,故将其结论同等对待,做平均计算,见表2。
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都认为创新产出绩效比创新过程绩效重要。调研过程中也发现,现实中都倾向于用已经取得的成果来对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在创新产出绩效中,经济效益的比重又比社会效益的比重大很多。物流园区设立的初衷也是为了集约化使用城市资源并使城市规划布局更加合理,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政府对物流园区的放权也是必然趋势,从而使得园区越来越倾向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来运行,因此经济效益指标在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中权重最大也就很正常了。
表2“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指标权重
5“互联网+”形态下奔牛港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
5.1 奔牛港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奔牛港物流园区位于常州市新北区与武进区交界处,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完善产业体系。
奔牛镇地处古运河畔,历史悠久,全镇总面积55.808km2,户籍人口52 028人,辖14个村委、3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奔牛镇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奔牛港所属江苏武进港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港口和铁路装卸、仓储、货代、配送、流通加工、铁水公联运等业务模式。根据“以港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方针,公司还开办了木材交易市场、汽车修理厂和煤炭检测中心等附属产业。
5.2“互联网+”形态下奔牛港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基于前文构建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对常州市奔牛物流园区进行创新绩效评价,对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进行实践研究。
“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过程非常复杂,很多指标的模糊性很强,只能通过相对主观的估计、调研等方法进行评价。而客观统一、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专家对其所评价的指标熟悉程度,都是准确评价的基础。本文基于政府文件、行业组织工作总结、物流领域专家访谈结果等方面获得信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本文选取10位对常州市奔牛港物流园区熟悉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物流领域专家进行调研,请专家对调查问卷中的“互联网+”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整理专家评价结果,得到奔牛港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情况见表3。
基于常州市奔牛港物流园区各指标实际情况,计算其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得分情况,进而评价其创新绩效水平。
行业标准参与制定数量:H1=A11×ω111=0.037×0.84=0.031 08;
先进信息技术使用种类数:H2=A12×ω112=0.022×0.82=0.018 04;
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H3=A13×ω113=0.048×0.68=0.032 64;
一体化服务水平:H4=A21×ω121=0.030×0.57=0.017 10;
对接运输方式种类:H5=A22×ω122=0.014×0.80=0.011 20;
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情况:H6=A23×ω123=0.017×0.8=0.013 77;
表3“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运营主体企业化程度:H7=A31×ω131=0.036×0.64=0.023 04;
物流园区与其他园区协同联动水平:H8=A32×ω132=0.019×0.70=0.013 30;
信息平台建设程度:H9=A33×ω133=0.051×0.76=0.038 76;
空载率降低水平:H10=A34×ω134=0.013×0.72=0.009 36;
营业收入:H11=B11×ω211=0.101×0.62=0.062 62;物流强度:H12=B12×ω212=0.061×0.46=0.028 06;劳动生产率水平:H13=B13×ω213=0.127×0.83=0.105 41;税收创造:H14=B14×ω214=0.043×0.57=0.024 51;投资收益率:H15=B15×ω215=0.119×0.74=0.088 06;
环境改善程度:H16=B21×ω221=0.121×0.72=0.087 12;
城市发展提升程度:H17=B22×ω222=0.053×0.63=0.033 39;
新增就业人数比例:H18=B23×ω223=0.091×0.61=0.055 51;
常州市奔牛港物流园区创新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该物流园区的创新绩效程度为良好(0.8≥V2>0.6)。评价结果与奔牛港物流园区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常州市物流示范基地”情况相符,实践验证该“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