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形测量》课程教学设计

2018-09-13张利黄密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全站仪实训测量

张利 黄密

(黄冈职院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湖北黄冈 438600)

引言

地形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认真组织课间实习和综合实训,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1]本文主要从课程开设、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保障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 课程开设

1.1 课程来源

通过专业调研,明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及专业人员的市场需求情况;根据测量员岗位需求,进行职业分析,从而开设本课程。

1.2 课程性质

《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所必需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相关技能,从而能够从事一般工程测量工作,并为后续核心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地位

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各门主要课程在内容上的先后传承关系,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得当。将《地形测量》设置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第一门专业课程,其后续核心技能课程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本课程的最后几个学习项目“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就是为后续两门课程作铺垫。

1.4 课程目标

依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①四等和图根水准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三角高程导线测量,交会法测量,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②水准仪、全站仪及皮尺、钢尺的使用方法,水准仪、全站仪的检验方法;③水准路线、图根导线、三角高程导线、前方交会测量的布设和观测、记录、计算作业方法;④高程、平面控制点之记的绘制方法;⑤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使用及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⑥地形图分幅及图内、外整饰的方法。熟悉:①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水平面三者之间的关系;②高程与高差的关系;③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④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⑤高程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的划分;⑥水准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原理;⑦坐标方位角、象限角、坐标增量三者间的关系;⑧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等高线的特性,等高线、等高距、坡度之间的关系。了解:①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②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③视线高、转点、视差、水准轴;④水准仪的校正方法;⑤水平角、竖直角;⑥侧方交会、后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施测方法;⑦地物符号的分类及等高线的种类。

能力目标:①能进行四等和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案设计和观测、记录、计算;②能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③能使用皮尺、钢尺、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④能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⑤能进行图根导线测量方案设计和观测、记录、计算;⑥能使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⑦能进行交会法测量方案布设和交会法测量、记录、计算;⑧能进行地形图测绘方案设计和地物、地貌测绘。

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②培养学生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作业,保护小组人身和设备安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测量任务的责任意识;③培养学生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观念,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克服困难、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1.5 建设思路

①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好两个课堂的结合;②注重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③根据课程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实效;④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来培养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成长。

2 课程设计

2.1 课程描述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任务,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教学做合一设计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学。

2.2 课程内容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在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3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共计108个教学学时,6个学分。各课程任务的具体课时安排如表1。

表1

2.3 课程标准

根据课程定位,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说明与建议等7个方面制定课程标准。

2.4 教材开发

所选教材均选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辅以建筑工程测量员岗位培训教材。

2.5 可用资源

包括测量仪器、课程网站、移动学习平台、动画、视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3 教学设计

3.1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发布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拓展提升为主线进行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运用课程网站、微课、虚拟仿真、动画等教学手段,“理虚实”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2]

3.2 场境设计

本门课程所涉及的场境包括:“理虚”一体化教室,测量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3.3 考核反馈

课程考核主要包括:网络学习平台成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成绩,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专家评分等五部分构成50%的过程考核成绩,以及50%的期末考试成绩。

课程反馈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作业,期末考试情况;信息员教学评教信息反馈;院视导听课评课交流指导;校督导教学过程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五个部分。

4 保障设计

4.1 条件保障

“理虚”一体化教室,测量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4.2 队伍保障

①《地形测量》团队由6名教师组成,具备两年以上项目经历,实践能力较强;②职称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合理;③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职责划分清晰。

4.3 质量保障

构建“行业、社会、学校”三方联动,“教师、学生、企业”三元互动,“教学、服务、管理”三面齐动的“33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5 结束语

针对《地形测量》课程,采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理论知识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实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便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全站仪实训测量
全站仪中间法在矿山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河南镇平县地形测量为例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车载全站仪位姿估计方法研究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