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探讨

2018-09-13祝士苓张淑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祝士苓,张淑玲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19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又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后,又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己创造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心。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文化自信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和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这种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美好期望,而不是对自己所从事和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切合实际的狂妄自负和盲目乐观,也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妄自菲薄和迷惑茫然。

一、高职院校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是其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精神,是由一定社会群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的。它承载着这个群体的沧桑历史和意识形态,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根,没有魂,这样的群体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自信是这个群体对自己发展历史的传承,是对自己群体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体现在高职教育工作者办好高职教育的理想、信念和满怀热情的身体力行,体现在高职学生学好职业技术、技能的信心和从事这一职业的自豪,体现在高职院校在弘扬职业教育理念、办好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方面的努力探索和积极践行。

In a word,Eve’s requirement of independent working and eatingtheforbidden fruit areresistanceto Adamand God respectively.

Analysis on Key Technology of Pile Test of Super Long Steel Pipe Pile in Offshore Wind Farm LIU Bo,REN Hao,FENG Yimin(86)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树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孕育了其核心价值理念,这些核心价值理念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文化支撑。强化和塑造其核心价值理念也会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应该包括“服务地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服务地方”是对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定位,“爱岗敬业”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目标。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高职毕业生才能真正被社会和企业所需求,一所能培养被地方需求和欢迎的毕业生的高职院校才能真正的蓬勃发展,也才能真正的树立起文化自信。

二、我国高职院校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学生缺乏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学习,都抱着一种“学了将来也找不到好工作”的心态,对学习缺乏起码的热爱和敬畏,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第二,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对待工作多在应付差事,这种行为模式表明教师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第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校的发展缺乏明确定位,在办学的过程中没有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中,没有用在发展自己的职业教育的特色上,而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能升格为本科院校,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第四,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塑造和宣传自己的特色教育,而是照搬照抄其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发展计划,导致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雷同,缺乏自己学校特色,这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育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大国工匠”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育发展,树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时代契机。

千克的出生地为法国。1799年,法国科学家提出了千克的最初定义,即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为1千克。很显然,最初的质量单位千克是由法国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

1.对内构建学校特色。如何构建高职院校鲜明的职业特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学生职业信仰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坚定地职业信仰是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教师职业信仰的养成是基础,只有拥有坚定的职业信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拥有坚定的职业信仰的学生。教师职业信仰的培养可以从职业发展前景的角度进行提升。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比如农业院校的旅游专业,可以在当地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方面,让教师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建设权,并能使建设的结果和教师的绩效挂钩,使教师体会到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教师就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其次,学生职业信仰的养成是目标。这可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理想和信念”的教学内容为平台,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特色,通过专题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既增强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激情和信仰,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以及未来的趋势,做到既有理想信念又能脚踏实地。第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要以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为前提。因此,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吸取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理念,使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钻研也会与日俱增。第三,学生专业技能的娴熟。把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成既深谙专业知识又娴熟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并能在学生的专业技能竞赛中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第四,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育人为本、工学结合、注重实践的特点。因此,学界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从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四方面入手。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们人手一机,并且一天24小时在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面对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如何因势利导,将新媒体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中来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考虑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职业、行业特色,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方面着手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互联网思维模式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意识。因此,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确立不能离开互联网。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把高职教育打造成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育模式,把高职院校建设成学生认同和热爱的大学校园,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树立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新的机遇。

最后,社会普遍存在着对高职教育的歧视,也导致高职院校缺乏文化自信。社会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低人一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国家,很多家长认为高职学出来就是干流水线,不能坐办公室,所以,宁可愿意缴更高的学费让孩子上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学个技术。家长的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信,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也导致高职院校缺乏文化自信。

三、我国高职院校确立文化自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特有的并有优势的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命脉所在。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自有的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没有强大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真正建立起来。虽然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历史不够久远,在文化底蕴上也不够深厚,但是在行业发展与服务地方方面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旅游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适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推广、宣传的专业课程计划;农业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色以服务“三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在与企业、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在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文化本源,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树立文化自信,并将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高职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我国正规职业教育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行业企业要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确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2.1 B7-H4和B7-H6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1、图2)显示:B7-H4和B7-H6蛋白阳性着色为棕黄色颗粒,在卵巢良性肿瘤中不表达或低表达。B7-H4在卵巢良性肿瘤中的A评级为1、B评级1,IHS为1;B7-H6在卵巢良性肿瘤中的A评级为1、B评级1,IHS为1。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规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既适应了创业创新的时代要求,又能在被社会所需和认可的基础上使高职教育获得自信,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也会逐步确立。

造成上述文化自信缺乏的原因有:首先,高职教育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正规办学时间较短。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此高等职业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道路。20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和全面提高质量阶段,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由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二级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社区学院、成人高等学校等六类院校共同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基本形成。正是这种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和短暂的正规办学时间,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和价值理念,所以,高职教育在自身发展中缺乏文化自信就在所难免了。

再次,高职教育的生源缺乏竞争力,缺乏自信。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每年700万左右的录取考生中,高职录取人数占到一半左右,这一半左右的高职生都是不够本科录取分数线的。更有甚者,很多高职录取根本没有分数线,为了录够招生计划的人数,有分就上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原则。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学生本身缺乏自信,高职院校缺乏文化自信就在所难免了。

无论是顶层设计、政策倾斜还是时代的呼唤,高职教育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确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四、确立和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路径分析

确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应以职业特色和服务地方为基石,从高职院校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努力,做好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的确立和提升工作(见图1)。

(一)以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特色为基石,从对内构建学校特色,对外宣传学校特色两个方面进行文化自信建设

其次,高职教育培养的杰出人才屈指可数。从高职院校或者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来看,除了办学时间短,迄今为止,每年三百多万的高职毕业生真正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屈指可数,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各行业杰出的“能工巧匠”屈指可数正是高职教育缺乏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这也使高职院校到底应该怎么办学,高职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图1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2.对外宣传学校特色。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师生对本校文化的认同、信仰以及热情的实践,也离不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和赞同,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宣传学校特色。第一,每年定期举办一到两次的校园文化节。通过校园文化节的举办,使当地社会更好的认识自己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校园文化节时间要选在新生报道以及老生毕业用人单位到校园招聘期间,每次文化节可以持续两到三天,以便充分向社会展示学校,这样可以让家长和用人单位认识到学校的特色、成绩和文化底蕴,起到更好的口口相传的效果。校园文化节的内容要以学校特色为定位,突出学校服务地方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杰出人才;突出学校的历史底蕴、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校园文化节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可以有板报宣传、专题报告、学生演出等,也可以有一些专业特色的体验活动,以便达到更好地宣传学校的作用。第二,学校要善于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一切条件,通过地方电视、电台以及网络媒体宣传自己学校的特色、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并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实例和专题的形式进行媒体的宣传。第三,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各种知识类、技能类大赛,并努力在各类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努力提高本校在高职院校中的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在同类院校中的排名,真正增强学校自信,为学校文化自信的建立创造坚实的基础。

美国制起司越来越不“美式”,美式起司的衰颓可从农业部资料看出一二。1920-1950年代约七成以上的美国制起司都是美式起司,然后比例逐年递减,到了1980年代末期美式起司已无法维持一半的占比。1990年代美式起司努力让比例维持四开头,2017年占比则为40%。

(二)以服务地方为基石,从对内打造服务地方的校园文化,对外培养服务地方的人才两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自信建设

1.对内打造服务地方的校园文化,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要能够担当起学生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导师,更要具有服务地方的精神担当,将自己的专业和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走出课堂和校园,为当地企业服务,为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排忧解难。第二,学校要积极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搭桥铺路,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实习、实训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这种被需求的充实和快乐会增强学生的内在自信,会激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加努力学习和拼搏,就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这种良性循环会塑造自信、自强的新一代职业青年,有了这样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就会确立起来。第三,除了到企业实习、实训之外,学校还应安排和支持学生进行积极的专业课外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当地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从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的角度能解决到什么层次等等。通过专业课外实践的开展,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更可以锻炼学生对专业发展的思考,积累自己的创业经验。第四,打造企业文化理念与校园文化理念一体化的新型高职校园文化理念。以职业院校的育人宗旨确立自己的文化理念,结合本校所服务的职业和行业,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学校文化理念。成功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背后有员工认同的正向的企业精神和理念的支撑,这些理念和精神也是教会学生做事做人的重要信仰。因此,企业文化理念与校园文化理念一体化的新型高职校园文化理念对于确立和提升师生员工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外培养服务地方的人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高职院校要密切和当地相关企业的联系,将企业的成功人士请进课堂和校园,现身说法,激励学生的专业热情。更近距离的接触自己专业的成功企业家,从企业家们的创业经验教训中,从他们发展自己行业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献身本专业的热情,进而增强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文化自信。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奉献、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是职校学生参与企业劳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员工才能真正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用得上,留得住”。为此,要结合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各种生动有效的教学安排,真正将职业道德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使之自觉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国家出台规范高职院校办学资质和条件的纲领性文件,确保本科、高职高专、中专院校、民办院校等不同层次的办学主体能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创办高职教育。针对高职生源质量不高的现象,建议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和比例,对于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降低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确保高职院校招到自己想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各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以服务地方为目标,切实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相信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确立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