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差异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2018-09-13张瑞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效喷药除草剂

张瑞芳

(运城市农业委员会,山西运城 044000)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广泛使用除草剂防治杂草,不仅能够降低农民劳动的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同时,也避免了草害的影响带来的减产问题。然而,在使用除草剂之后往往会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导致农民进行除草剂使用的二次操作,影响玉米的生长,也提高了成本,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和分析,发现影响除草剂防治效果的因素,为玉米生产过程中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1 影响除草剂防治效果的因素

1.1 天气条件

天气条件也称气候条件,比如风力因素,降雨因素,温度以及阳光等条件,都会对除草剂的防治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增加了杂草的防治难度。

1.1.1 风力影响

在玉米播种期间,一旦风力达到3级以上,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不显著,主要表现在:3级以上的风力能够将除草剂的雾滴刮出几米、甚至是几十米,无法保证除草剂落在目标地,即便是能够部分落在目标地,但是会远远低于预计除草效果的使用量,无法在地表形成用药膜层使除草剂的防治效果产生巨大差异。

1.1.2 降雨问题

降雨因素的影响对除草剂防治效率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遇到小雨天气,除草剂可以通过雨水的渗透作用,到达杂草种子的部位,使发芽后的杂草充分吸收,提高了除草剂的防治效率;如果在除草剂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大雨或者是暴雨,那么除草剂随雨水的渗透比较严重,渗透量会有所提升,这样容易使农作物感染药害,特别是在用药量较大的地方,不利于玉米的生长,甚至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导致玉米出苗后出现叶片卷曲,不正常发育,如果药剂渗透量过大,会造成玉米出苗后地下烂根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玉米幼苗的成活率。因此,降雨因素是决定除草剂药效的关键因素,必须正确掌握除草剂与降水因素的关系,因时制宜,既要达到除草目的,又要做到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防止因水分蒸发而造成的药效损失。

1.1.3 温度和阳光的制约

玉米种植有春季种植和夏季种植。春季的阳光相对较弱,气温相对较低,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降低除草剂的活性,降低除草效果;夏季的阳光比较强烈,气温相对较高,容易造成除草剂在蒸发的过程中分解,降低药效,影响除草效果。

1.2 土壤因素的影响

1.2.1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是制约除草剂药效使用的重要因素,药剂在湿润的地表容易均匀地扩散到用药层,使药剂能够更好的被杂草吸收,增强药剂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地表过于干燥,药剂被吸附在干燥的土壤上面,不仅不能得到充分的扩散,甚至会产造成药效的蒸发,无法在地表形成药层,严重影响防治药效。

目前,在药剂的使用过程中,农民往往持有“惜水不惜药”的态度,盲目追求防治效果和喷药效率,不能按照药剂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任意加大除草剂的用量,不能做到根据地表的湿度适当增减用水量,无论地表是否干燥,都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上的标准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式,不仅药效差,还会导致同一地块药量标准不均衡,导致药害现象的发生,制约玉米的正常生长。

1.2.2 土壤地质

土壤的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地表的重要因素。对于土地较为平整,土壤颗粒小,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剂的药效;在沙土地地质中,药剂虽然易于扩散,但是不易于形成药膜层;在黏土地或者是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的地质条件下,吸附能力相对较强,不利于药物的扩散,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形成药膜层。因此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药剂的使用必须因地制宜。

1.3 除草剂使用方法的影响

1.3.1 喷药时间

通常情况下,喷药时间应该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可以防止在播种时破坏药膜层无法全部覆盖杂草现象发生,从而有效提高药效。

1.3.2 配药方法

通常情况下的配药是直接将药剂导入到喷药箱内,然后进行兑水,这样兑出的药液浓度可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导致使用效果出现差异。

1.3.3 施药方法

施药的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药剂防治效率。比如:在喷药的过程中没有配置扇形喷头;喷药时有漏喷或者是重喷的现象发生;还有就是喷药的方式不正确,容易踩踏喷药后的地块,破坏药膜层。

综上所述,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各种因素,以达到提高除草剂使用效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2 解决除草剂防治效率的措施

2.1 天气条件因素解决措施

在施药的过程中尽量的规避大风天气,在播种后3天内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早晨和傍晚进行喷药,喷药时注意观看天气预报,按照天气状况进行喷药,小雨前可以进行喷药,规避中雨和暴雨,切记在中雨或者暴雨前中进行施药,否则将会降低药效,使药剂渗入到玉米中,影响玉米的生长。规避雨后天晴的时候进行喷药,因为雨后天晴容易造成因地表水分的蒸发而降低药效。喷药时,应规避强光照射,应当在早晨或者傍晚进行,适宜气温在10~15℃之间。

2.2 土壤因素解决措施

土壤因素是制约药膜层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施药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湿度确定用水量,保证用药层能够均匀的形成,通常情况下,施药应当在播种完成后的当日或者三日内的早上或者傍晚进行,在地表湿润的时候进行施药,以45kg/667m2的使用量为宜;在晴朗的天气中,由于地表水比较容易蒸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施药时,应当在不增加用药量的前提下把用水量提升到60kg/667 m2进行操作;由于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3点之前,阳光的强度相对较大,土壤相对比较干燥,因此此时不易进行喷药。由于沙土地扩散性能相对较强,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喷药时,应当适当减少药剂和水使用量,在黏土地和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应增加药剂和水的使用量。

2.3 提高除草剂药效的具体措施

2.3.1 药剂的使用

最佳施药时间为播种后当天或者3天内进行,当玉米露出苗头的时候,不能再喷药。如果此时继续喷药,不仅药效较差,甚至很有可能产生药害,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后,可选择在玉米3~6叶期间喷施专用除草剂。

2.3.2 配药过程

除草剂的配药应当采用“二次稀释”的方式进行:首先在喷药容器内加入容器容量一半的常温水;然后用500g左右的温水(水温在30~40℃之间)与除草剂进行均匀的配制成母液;再按照比例要求,把母液均匀的倒入喷药器具中,搅拌均匀;最后在加入另外一半的常温水,再次进行搅拌后才能进行施药操作。如果要混合使用2种以上的除草剂,则需分别制成母液,操作步骤同上述方法。也可以在兑药液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有机硅助剂,用以提升药膜层的稳定性,确保除草剂的效果。切记不可盲目的加入一些化学药剂,以免造成药效降低或者失效。

2.3.3 喷药过程

在喷药的过程中要选用扇形喷头,可利于药液均匀的形成药膜层。尽量顺风喷药,坚持“一次一垄”的原则,设定好地面与扇形喷头的距离,按匀速倒行的方式进行喷药,防止踩踏喷洒后的土地,破坏药膜层。

3 结论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除草剂的使用必须遵守药剂使用的一般规律进行,严格按照最优原则进行。在喷药的过程中注意气候条件影响因素,注意地质土壤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进行科学用药,提高除草剂的防治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药效喷药除草剂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药效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生物除草剂,馅饼还是陷阱?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