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首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
2018-09-12郭文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青年社会组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身影活跃。共青团北京市委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青年社会组织约8507个,其中高校学生社团3329个,中学学生社团3211个,社会领域1967个,上百万青少年参与其中。青年热衷的跑团、驴群、贴吧、唱吧、微信群、游戏群、主播粉丝圈、明星粉丝俱乐部等具有组织特征,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年社群,更是数量庞大、难以统计。进入新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强烈,青年社会组织也呈现出很多新特征。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是关乎青少年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关乎新时代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乎首都社会稳定、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新时代首都青年社会组织的新特征
趣缘成为主要纽带。趣缘是因人们的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满足精神需要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城市青年社交纽带从传统社会以血缘、地缘、业缘为主,变成了现代社会以趣缘为主。据调查,青年创办社会组织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服务社会需求。趣缘的黏性很强,多数组织骨干是兼
职,但参与活动的意愿强烈持久。
高校社团成为孵化器。学生社团成为在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同学们在这里培养兴趣爱好、锻炼组织能力、学习社交技巧、有序接触社会。高校作为青年从学习生涯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养成的重要阶段。据调查,社会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多数曾经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骨干,甚至很多人从中学开始就是社团的活跃分子。学生社团尤其是高校学生社团成为青年人创建或参与青年社会组织的行动源头。
社会组织成为新的择业方向。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城市青年生存型就业成为过去。社会分工的细化、就业竞争的加剧,让很多青年人不再向往在传统单位挤独木桥,或为别人打工。更多人转向可以满足自己兴趣爱好、工作时间灵活自由、竞争和压力相对较小的新社会组织领域寻找发展机会。现代社会青年群体的多元分化和多样需求也创造了大量这样的机会。据保守估计,在北京各类社会组织专职工作的青年人,约在10万人左右,兼职的数量则更多。
移动互联网提升了快速动员能力。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便利了资源整合和活动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常态,碎片时间的线上动员组织、固定时间的线下集中活动成为通用模式。青年社会组织更加扁平化、去中心化,动员范围进一步扩大,动员速度和组织能力大幅提升,活动信息的扩散更为迅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甚至可以跨越国界。
网络新经济催生了网络社群的新形态。北京率先进入了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成为全国网络新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比如,以各种直播平台和O2O平台作为基点,一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游戏玩家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这些新型业态催生了大量新型网络青年社群,成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新形态。这些粉丝组织聚集在网络空间,平时的线下交流比较少,虚拟化、网络化特征更为明显;爱好和利益更为紧密,利益链和情感链交织在一起,粉丝经济在网络背后推波助澜。偶像崇拜的心态让组织顶端的偶像和其运营团队对粉丝具有极强的号召能力,这对首都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新时代首都青年社会组织的研判
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一个主体多元、阶层分化、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样的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市场均无法满足各群体、各阶层千差万别的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尤其是对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人来说,需求更为迫切,这为青年社会组织的诞生提供了土壤环境。但是,由于青年社会组织普遍成立时间短、组织规模较小,存在资源和人才缺乏、组织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资金缺乏更是制约组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首都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北京市18—35岁青年占常住人口约37%左右,数量庞大,是首都最有理想、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广大青年通过创建组织和加入组织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社会将变得更加普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参与公共管理事务和社会治理的强烈诉求,服务项目的灵活性、多样性、针对性、精准性,让青年社会组织成为首都社会共治共享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正效应与负效应并存。青年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扎根青年,在服务青年需求、引领青年参与、化解青年难题、公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组织领域最活跃、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先进代表。青年社会组织的存在有助于改变网络上青年群体的无序围观和混乱参与。但在重大事件、敏感节点和复杂舆论环境下,又因其无序性和非理性,可能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在国内的一些公共事件中,不乏青年社会组织的身影和声音,尤其是新型网络社群。在一些敏感事件上,意见领袖的言论、水军组织的策划和粉丝及群众的围观相结合,形成巨大的舆论声势。如何有效联系、规范管理、正确引导这些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日益增强的青年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北京城市治理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做好新时代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正视青年社会组织在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中的积极作用。青年需要在兴趣爱好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情感生活上找到倾诉交流的对象,在利益诉求上建立互为支持的网络,在社会参与中搭建个体参与的渠道。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帮助青年反映呼声,帮助党和政府解决青年问题;可以实现青年社会的自治,精准服务青年;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要积极应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不應视之为洪水猛兽,设置重重障碍,这样反而会使其暗潮涌动,游离于视野之外,甚至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言人;也不应盲目乐观,听之任之,甚至不加鉴别,胡乱扶持。要让青年社会组织始终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发挥好作用,传播正能量。
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主动联系、服务和引导。一是要主动联系,抓早抓小,凝聚核心骨干。各级学校党委和共青团要抓好学生社团尤其是高校社团工作,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孵化器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骨干的凝聚和政治吸纳。要善于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和网络舆论中有影响力的年轻人,尤其是新型青年网络社群的核心人物,主动构建职业型组织、地域型组织和交往型组织发展平台,用组织的方式增进感情、促进发展、约束行为。要建立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日常联系和定期培训机制,推出社会领域人才评定政策和培养计划,择优推荐进入青联,将他们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二是要服务现实需求,促进规范发展。积极回应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建立孵化基地,帮助其解决经费不足、办公场地缺乏和财务管理不善的问题,提高其项目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支持条件成熟的在民政部门完成登记注册,条件不成熟的到属地党团组织登记备案,不断促进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实体化发展。三是要加大方向引导,有序服务大局。通过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组织青年社會组织有序参与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其基层组织动员优势和服务项目的灵活性、多样性、针对性、精准性,在首都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中有序作为,在背街小巷治理、生态保护、环境提升、养老助残、社区服务等领域有序参与。
巩固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枢纽作用。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执政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共青团熟悉青年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行为方式,是新时代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核心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共青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枢纽作用,在青年社会组织领域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各级团组织要高举理想旗帜,在最大公约数上最大程度吸引凝聚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要坚持政治优势,稳妥有序推进在青年社会组织建立团组织,协助党的部门建立党组织,发现培养举荐社会领域优秀人才。要加强购买服务,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青少年服务职能,但要避免变成“二道贩子”,联系了社会组织却远离了青年。要主动作为,创建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联合组织,实现组织再造。要加强调研,建立首都青年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制度,定期调研和完善数据,建立向党委定期汇报青年社会组织相关情况的工作机制。
高度重视青年社会组织可能引起的治理风险。要防止青年社会组织领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在举办重大政治活动和发布重大民生政策时,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情况摸底和动态评估,化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预防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要区分重点,分类施策。鼓励支持红色的,积极争取灰色的,坚决抵制黑色的。要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要掌握传统青年组织的网络动员渠道和新型网络社群的聚集空间,加强监管,对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坚决打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合法登记,依法活动,改变现在重登记注册、轻过程监管的现状。要建立应急处突机制,关键时候能找到组织找到人,能摸清情况,迅速开展工作,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引导,事后有反馈。总之,要不断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社会组织的调研和研判,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式,使青年社会组织成为促进首都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作者:郭文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 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