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带动力建设要解决好三个命题

2018-09-12顾晓园

前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梦

[摘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初心和使命,需要加强党的带动力建设,即解决好三个命题:如何塑造为民情怀,解决想不想带动的问题;如何打造带动能力,解决能不能带动的问题;如何掌握带动方法,解决会不会带动的问题。

[关键词] 党的带动力; 中国梦; 为民情怀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8-0052-04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重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以我们的号召力、影响力、动员力团结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奔小康、和谐幸福圆梦想,是一个要不断在实践中诠释的问题。

党的带动力建设是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实践特征

第一,带头、带领、带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带头是指“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强调管理者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先学一步、先做一步,只有发挥“车头效应”,列车才有可能跟着跑。带领是指“领导或指挥人们进行集体活动”。强调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直接引领、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向被管理者传递间接经验,发挥“牵引效应”拉着列车跟着跑。带动是指“通过动力使有关部分相应地动起来,引导着前进”。强调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形成传帮带机制,将统一化的认识传递给被管理者,使被管理者形成自发的效仿行为,实现“牵引效应”到“动车组效应”的转换,进而真正形成联动效应。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作用中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一方面客体对主体具有制约性,要求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更强调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性,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表现在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贯穿于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的各个环节中,其实质就是对于目标、计划和行为方式的自觉选择。因此,带头、带领、带动都是主体作为能动的存在物,在能动的劳动和交往中把他人对象化,进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不同之处在于:带头更强调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对实践的引导,或个人对群体的引导;带领则强调事物的因果性分析,强调一个结果对另一個结果的影响、示范作用,揭示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带动立足实践更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主体通过客观实践活动引领客体与自己一道从事某项活动,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不难看出,在这三者之中,带头和带领更多强调主体的主观意识、主观能动性和主观目的性,而带动则偏重于强调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与客观效果。如果说带头是管理者通过自身的影响力、魅力单枪匹马地战斗,那么带领则是管理者通过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凝聚力带领一支队伍,而带动则是在客体向主体、被动向主动、个体向群体的转化过程中通过影响力、魅力、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凝聚力等实现大范围内的主动追随进而形成。

第二,带头是共产党阶级性的实践品格。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即带头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的发挥作为抓住“关键少数”的重要一招。他强调:“从严管理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1对于领导干部带什么头、怎样带好头,他指出:“‘羊群走路靠头羊’。带头人关键是‘带头’二字。希望大家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2。”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明确提出:要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执行《准则》《条例》,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带头抓好家风,带头遵守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等等,所提要求几乎涵盖了从严治党和从严管理干部的方方面面。

第三,带领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本质性论断清晰地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先进性具体、历史地统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带领之上。带领也就构成了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共产党人就应以上率下、身先士卒、一往无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的历史。带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直接体现,是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四个自信”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第四,带动是共产党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实践特征。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应该是理论上的引领者和实践上的先行者,应当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价值取向,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共同努力奋斗,共同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因此,从党应当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性来看,带动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共产党应有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必然,也是共产党阶级性和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上下同欲者胜”,党的带动力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事业成功与否。

对于带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推动事物发展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3“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1

如何加强党的带动力建设

第一,如何塑造为民情怀,解决想不想带动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带动是能带动的前提。增强“想带动”的思想自觉,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始终充满激情,保持想带动的愿望和志向,奋力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主观想不想带动,是主动带动还是被动带动,是“我要带动”还是“要我带动”,立足点不一样,效果往往也大不一样。

想不想带动,直接检验为民情怀深不深。换言之,是否具有为民情怀,是在思想上解决想不想带动问题的总开关。为民情怀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突发的、偶发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凝成的。涵养为民情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明确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和性质,清醒认识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要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立足于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理想、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有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和坚毅品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殚精竭虑、夙夜在公、昼夜兼程的精气神,不患得患失,不坐而论道,始终心系基层,带头到一线、下深水,迎难而上、争先干事,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2

第二,如何打造带动能力,解决能不能带动的问题。加强能力建设,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着力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想带动,但是否能带得动,最终取决于能力。

带动能力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和个人魅力等的综合体现,带动能力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打造带动能力,要抓住两方面要義:一是要牢牢树立带动信心,即对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充满信心,坚信人民群众愿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在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带动下,与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跟随党、依靠党,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在党性锻炼中逐步形成的能力素质充满信心,不在主观上设置思想障碍,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工作、敢于带动,不刻意追求轰轰烈烈的带动效果,多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内化于心的工作,不简单以一时一地的带动效应评判长期性、全局性的带动效果,笃定前行、久久为功,不断在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持续增强带动自信。二是要切实加强自身修为,努力做到“心高志远、脚踏实地”,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带到底不移志的定力,又有抓铁有痕踏石有印、于细小处见成效的实招;努力做到“胆大心细、行稳致远”,既在需要带动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挺身而出,又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打好“带头、带领、带动”的组合拳;努力做到“正己尽己、修身养德”,既要守住政治操守、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切实发挥正面带动作用,又要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塑造公道正派的个人形象,维护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

第三,如何掌握带动方法,解决会不会带动的问题。列宁同志曾经说:“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1。”带动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引,运用思想方法解决“是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运用工作方法解决“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想带动、能带动,但带动效果好不好,还要看方法是否对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带动。带动作用的发挥,尤其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新形势下,带动作用的发挥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带动既是工作手段又是工作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又比如,带动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考虑带动先进群体,也要考虑带动普遍群体,两个群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整体带动。再比如,带动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需要带动就意味着意识和行动上还有短板,找出短板、补齐短板,进而可以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会在带动过程中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掌握正确的带动方法,要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上下功夫。带动离不开号召及响应,如果没有一般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带动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仅限于一般号召,而没有具体直接地在所号召的工作中深入实施、取得经验、进而推广带动,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具体指导,就无法考核自己提出的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同时,任何形式的带动,必须在带动过程中形成一个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少数积极分子的带动骨干,并使带动骨干和群众密切结合,才能实现带动效果,只有带动骨干的积极性,而没有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带动就会成为少数人的空忙。而如果只有群众的积极性而没有有力的带动骨干进行恰当的组织引导,群众的积极性也不可能持久。此外,带动要服务于中心工作,将各方面带动摆在适当的地位,避免带动的盲目性和盲从性。要统筹全局,正确决定一个时期的带动重点和带动秩序,并把这一重点坚决地贯彻下去。关于带动方法问题上的细节问题,无法一一述及,需要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站在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去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聚焦提升以高超的群众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带动力这一重点,不断用心思索、大胆创新、长期实践,最终形成带动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大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顾晓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中国梦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