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12于利辉
于利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性心梗患者120例,分为例数均为60例的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上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不仅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还在生活质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行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内科成人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急性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具体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且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形成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急性心梗生活质量。对此,本文选择120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性心梗患者120例,分为例数均为60例的观察组及对照组。120例患者中有70例为男性,有50例为女性;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8.2±8.2)岁;文化水平:小初中及以下患者有30例,高中患者有70例,大专及以上患者有20例。两组患者不管是性别,还是在年龄及文化水平上,都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①为患者准备病房,并在病房中配置齐全各种基础设施(如空调、饮水机和电视机等);②要加强对病房温度及湿度的控制,其中温度控制在18℃~23℃,湿度控制在50%~60%[1]。
1.2.2 健康教育
①护理人员要对刚入园的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性心梗相关知识,并告知他们该疾病有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②还需要将与急性心梗相关的报纸、书籍等放置病房中,以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1.2.3 心理护理
护理要对刚住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检查,以了解患者病情,然后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减少患者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1.2.4 用药护理
将正确的用药方法及剂量告知患者,并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避免用药错误导致病情治疗无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1.2.5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患者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2]。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非常滿意、满意、不满意;②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件SPSS 21.0统计学软计、分析和处理本研究数据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使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6.67%(52/60),观察组VS对照组(x2=5.8858,P=0.0153<0.05)。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梗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诱因都会导致急性心梗发生,轻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重者则可导致患者死亡。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激动、紧张等情绪,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心梗的治疗效果[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60例),在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上均明显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对急性心梗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 露.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9):152+154.
[2] 康智宏.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2):195-196.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