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分析
2018-09-12高惠芬
高惠芬
【摘要】目的 探究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抽取同一所电池厂工人100例将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血铅浓度进行检测,并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预防措施。
结果 100人中84%的工人血铅值处于正常范围,16%的工人血铅值处于异常范围,其中12%为铅中毒观察对象,4%为铅中毒;引发铅中毒危险因素主要包含工种、性别、吸烟史以及户籍。结论 组织工厂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并对其实施生产安全和铅暴露人群预防措施进行教育。
【关键词】职业性铅暴露人群;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1
铅中毒是因为铅以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进入人体中,从而引发。主要表现为腹泻、肝肾损伤、头晕以及腹痛等,致使工人铅中毒的主要因素为职业性铅暴露,主要人群为从事铅酸蓄电池生产的工作[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同一所电池厂工人100例将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为男性,40例为女性,年龄跨度21~56岁,(39.6±2.3)岁为平均年龄。工龄时间均为(5.1±1.9)年。工种分别为包片、充电、加酸、涂片、包装以及管理。对工人的静脉血进行采集而后实施铅检测。体检者均未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选择真空采血针对对体检者进行采血,采血量为4 mL,而后将其在4摄氏度冰箱进行放置,在48小时内完成检测,选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方法对血中铅浓度进行检测。
问卷调查。选择自制问卷调查对体检者如下内容进行调研:性别、年龄、职业史、工龄、生活习惯以及户籍等。
1.3 诊断标准[2]
依据《職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对体检者进行诊断,血铅值在400 g/L以下为正常值,血铅值在
400 μg/L~599 μg/L之间为铅中毒观察对象;血铅值大于
600 μg/L为铅中毒。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在进行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数据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值为卡方以及t值,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铅浓度检测
100例工人中84人血铅值处于正常范围,比例为84%;16例血铅值处于异常范围,比例为16%;其中12人为铅中毒观察对象,比例为12%,4人铅中毒,比例为4%。
2.2 危险因素
经过分析后可知,引发铅中毒危险因素主要包含工种、性别、吸烟史、户籍以及工龄,见表1。
3 讨 论
目前,多数学者铅中毒予以临床研究后认为,铅和其化合物在生产环境中经消化道以及呼吸道进入体中,而后产生蓄积表现,铅和其化合物蓄积量达到一定后,会产生腹泻、肝损伤以及腹痛等铅中毒现象。铅和其化合物产生的毒性和体中蓄积剂量存在关系,铅在体中与包含巯基酶进行竞争,进而对巯基酶活性产生抑制,特别是和血红素合成的相关酶[3]。判断人体血铅水平的主要手段是对铅浓度进行测定,特别是血铅浓度结果。
对于我国而言,铅酸蓄电池具有严重的铅污染现象,在工厂场所中铅烟水平超过规定水平,为此在此环境中进行工作的工人具有较高的铅中毒发生率。铅烟水平只能够对工人接触外剂量进行反映,血铅水平能够对近阶段铅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的总负荷进行反映,从而能够对人体接触以及吸收铅敏感指标进行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引发铅中毒的主要因素包含工种、性别、吸烟史以及户籍,此外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可能和男性工作时无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关系,未进行有效的防护,存在吸烟史的工人血铅水平高于无吸烟人,这是因为吸烟人员大口吸气或者香烟中具有较高的铅含量存在关系。与此同时,工人需要在下班后进
行及时冲洗,将铅烟洗去,从而降低皮肤吸收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为了将工人的血铅浓度降低,需要定期对其进行体检,并且讲解作业安全,实施健康教育,而后将工厂中的洗漱设备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碧峰,梁娇君.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1):43.
[2] 练思玲,黄福永.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5):395-397.
[3] 郭恩谊,李金凤,付志斌,等.铅作业工人早期铅损害监测指标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7,33(4):448-451.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