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8-09-12张晓岐陈守强
张晓岐 陈守强
【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处理过程中采取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中医针灸推拿诊治方式,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方式实施救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有效数分别49例、55例,有效率分别81.67%、91.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1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多发病,患者存在有腰腿酸痛等表现,该病情存在有反复性特点。当前临床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治疗,非手术治疗方式包含有针灸、推拿、牵引等,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1]。另外,人们在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观察中
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与女分别71例、49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3.73±3.23)岁,平均时间(5.4±2.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排除其他方面因素干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中医针灸推拿诊治方式,患者应处于俯卧体位,针灸治疗主要穴位为关元俞、L3-L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辅助穴位包含飞扬、委中、昆仑穴、承山、侧秩边、承扶、阳陵泉、环跳、风市、丘墟等,进针顺序依次为腰部、下肢循经、臀部,针灸处理时间间隔为10 min,留针持续时间为半小时,每天实施针灸治疗一次[2]。推拿处理过程中,患者应处于俯卧体位,推拿方法包含揉、点、按、推、拿、擦等,按摩力度取决于患者承受能力。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方式实施救治,针灸推拿处理过程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牵引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处于仰卧体位,借助于床边实现牵引处理,牵引质量取决于患者自身状况、承受能力及肌腱韧带状况。每天给予牵引治疗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0 min[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有效数分别49例、55例,有效率分别81.67%、91.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比较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中包含头晕情形患者1例,占比为1.67%,即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为1.67%;对照组中包含头晕情形患者4例,占比为6.67%,腹泻患者2例,占比为3.33%,即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为10.00%。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处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有效数分别49例、55例,有效率分别81.67%、91.67%,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更好(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0.0%、1.6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 坤.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20-2121.
[2] 高 明.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癥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4124-4124.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