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8-09-12张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张黎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预见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5%;参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预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而且进展极快,极易导致患者猝死[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将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已受到临床高度关注,在患者发生轻微症状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非常关键。而预见性护理刚好可对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预见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1岁,平均(63.8±5.1)岁,病发时间1~11 h,平均(6.5±0.6)h;预见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81岁,平均(63.3±5.4)岁,病发时间1~12h,平均(6.8±0.5)h。入选标准:均无精神和交流障碍;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合并肝、肾以及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疼痛护理等常规护理。预见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在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評估病情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计划,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让患者平安的渡过危险期。

(2)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剧烈疼痛时会引发严重的不良情绪,如恐惧、紧张和绝望等。因此,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其内心想法,对其遭遇表示理解,给予足够的安慰和关心,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及时疏导。通过发放疾病知识手册、播放小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让其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3)强化基础护理:接诊患者后立即给予心电以及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并密切观察监测结果。嘱咐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医嘱进行各项血液指标检测。在患者入院后即为其开通两条静脉通路,便于输血和输液。做好各项抢救药物、仪器设备和准备工作,并完成自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并发症预防护理:心律失常是此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早晨是高发时期。护理人员加强早间巡查,仔细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详细记录各项监测数据。若发生可凝的并发症迹象立即汇报医师并给予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问卷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共计发生9例(22.5%)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脏衰竭2例。预见组共计发生2例(5.0%)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和心脏衰竭各1例。组间比较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

2.2 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5.8)分,预见组为(95.4±4.1)分。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7,P<0.05)。

3 讨 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的抢救治疗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在接收患者后需第一时间对其病情实施监测,密切关注其病情这化,给予科学有效护理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风险[2]。预见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主,按照特定护理程序,根据患者可能会发生的潜在见险而进行的预防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投入到对患者的救治中,和医生共同商定救治措施[3]。通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分析其病情变化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心肌坏死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魏立平.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2):49-51.

[2] 徐凤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39+142.

[3] 孙 梅,王美兰,倪丽丽,唐媛媛,丁立香.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73-274.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