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沉香品种鉴定方法及鉴别研究
2018-09-12王文霞
王文霞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沉香品种鉴定方法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获得的具体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结果 在200~300 nm范围内,正品中药沉香紫外光吸收图谱最大吸收峰值能够达到(226±2)nm。结论 在中药沉香的鉴别上,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法是以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且鉴别的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沉香;品种;鉴定方法;鉴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7..02
沉香是一种双子叶乔木植物,具有暖肾纳气、降气温中的功效,且在脘腹胀痛、气逆喘息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我国,沉香主要产自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沉香的性微温,味辛、苦[1-2]。但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沉香,因此,如何采用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进行鉴别,是当下各界关注的主要话题。本研究探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法在沉香鉴别上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品沉香购自北京同仁堂,土沉香购买于义乌商品市场,假沉香购自于由海口凤之舞香业有限公司。
1.2 研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进行检测,并获得具体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6.0中进行分析,以统计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沉香零阶光谱数据对比
国产沉香:峰位为204.94,谷位为203.12,相同吸收峰值为1.323,大峰值比为6.07,大峰大谷值比为6.75。进口沉香:峰位为204.94,谷位为204.01,相同吸收峰值为2.3045,大峰值比为6.31,大峰大谷值比为6.66。伪品沉香:峰位为204.94,谷位为232.13,相同吸收峰值为0.9755,大峰值比为1.61,大峰大谷值比为6.62。经统计分析发现,伪品沉香和正品沉香相比较而言,两者在相同吸收峰值、大峰值比、大峰大谷值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种沉香一阶导数光谱数据对比
国产沉香:峰位为200.11,谷位为214.12,相同吸收谷值为-0.0611,零交点为6.02,第一、二强峰值比为3.97。进口沉香:峰位为201.97,谷位为212.98,相同吸收谷值为-0.0567,零交点为6.02,第一、二强峰值比为3.62。伪品沉香:峰位为201.01,谷位为216.12,相同吸收谷值为-0.265,零交点为3.01,第一、二强峰值比为125.02。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正品沉香与伪品沉香在峰位、谷位、相同吸收谷值、零交点、第一、二强峰值比的对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紫外光吸收图谱对比
国产沉香:理化鉴别有玫瑰红色斑点,且持久不褪色;紫外光最大吸收度为224 nm,薄层色谱为玫瑰红色斑点,浸出物为11.4%。进口沉香:理化鉴别有桃红色-颜色变化不稳定;紫外光最大吸收度為228 nm,薄层色谱为4个桃红色斑点,浸出物为8.7%。伪品沉香:理化鉴别无变化;紫外光最大吸收度为225 nm,薄层色谱为无斑点,浸出物为28.5%。
经统计分析,在200~300 nm范围内,正品中药沉香紫外光吸收图谱最大吸收峰值能够达到(226±2)nm。
3 讨 论
在中医观点中沉香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由来,沉香的味道属于偏苦、辛性偏温,不仅具备抗菌杀菌的功效,还有滋养五脏、理气清神功能。温脾滋胃等功效。沉香在中医理论当中是一种高贵的药品原材料,在实际的使用当中,沉香能够实现止痛、化痰止咳、纳气平喘的功能,对胸腹胀痛以及胃寒、胃酸、呕吐、哮喘等并发症具备有效的治疗功能。因此,沉香药材内富有品质极高的树脂和挥发油,其中的挥发油具备中药中一种珍贵的镇静物质,中医理论称之为沉香螺醇,可温肾纳气、调节肝脾,改善呕吐、气逆、大肠虚秘[3-4]。
根据本文上述鉴别当中,主要是在300 nm内的吸光度进行检测,中医正品沉香对待紫外线光的最大化吸收峰值处于在223±2 nm之内,将以上的三种鉴定方法可以得知,对中药沉香进行科学化鉴别研究,其鉴别的结果非常明确,呈现樱红色,存放一段时间后,颜色并没有明显褪色,从渗透物的检测情况来讲,伪品沉香虽然也会呈现正品沉香反应,但其燃香过程会出现很多不同,伪品沉香呈现的香味特别刺鼻,并且相对来讲,薄层色谱以及紫外线吸收光的检测情况对于沉香鉴别有着较大的准确率,高于理化检测。因此,要将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法两种鉴别方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综上,在中药沉香的鉴别上,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法是以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且鉴别的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斐,吴惠勤,黄晓兰,等.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研究沉香的特征成分[J].分析测试学报,2017,36(7):841-848.
[2] 杨锦玲,梅文莉,董文化,等.两种伪品沉香鉴别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35-39.
[3] 丁哲远,张文博,李海潮,等.沉香鉴别方法及特征性成分检测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7,30(5):56-61.
[4] 吴惠勤,侯思润,黄晓兰,等.SPME/GC-MS鉴别沉香真伪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1):1369-1375.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