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术与血浆脑钠肽的关系及预后的研究

2018-09-12刘俊明张雯赵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3期

刘俊明 张雯 赵亮

【摘要】目的 探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血清BNP<100 ng/m1为界值,试验组为PCI后血浆脑钠肽升高的患者;对照组为PCI后血浆脑钠肽正常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2 h、术后12个月患者血浆脑钠肽、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随血浆脑钠肽水平上升,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及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递增。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后的预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再狭窄;血浆脑钠肽;左心室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BNP是1988年由日本的su-doh等从猪脑内分离纯化的一种利钠肽。结构和功能类似于A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血清BNP的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可敏感和特异性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1-2]。近年来BNP成为目前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国外早期研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差时BNP和NT-proBNP的表达会明显增加,还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血清BNP和NT-proBNP也会明显增加[3];国内仍有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BNP有着密切关系[4],但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行PCI后BNP水平的变化是否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仍未能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来自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入院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建议,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术前有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肾损害、病毒性心肌炎等导致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的患者。共入选病例130例,男9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2.5±11.5)岁。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术后患者是否规范服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2 h检测BNP;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查BNP水平皆正常,依据术后12 h BNP,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BNP升高的患者;对照组BNP正常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心血管原因死亡指: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卒中、猝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及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以及介入手术同意书后行PCI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行心脏超声检查,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LVM)的计算方法如:LVM(g)=1.04[(LVD+IVST+PWT)3-LVD3]-13.6,左室重量指数(LVMI,g/m2=LVM/BSA),并计算出△LVMI=介入术后12个月LVMI-入院时LVMI。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血浆BNP水平分组资料及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植人支数见表1。随BNP水平上升,其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同血浆BNP水平分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2个月随访时LVMI和EF值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升高的患者12个月后LVMI及LVEF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用来改善冠脉病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及冠脉动脉硬化斑块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功能,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本实验研究发现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行PCI后,血浆BNP水平升高的患者12个月后LVMI及LVEF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患者BNP水平升高的患者心脏结构容易发生重构,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缺氧时能促进其分泌增多,其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缺血可使心脏收缩功能减低;缺血也可使部分心肌坏死,其收缩功能减低;缺血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减低;缺血、缺氧、内分泌系统激活易导致心律失常。另外有文献报道心肌梗死后4 d或者7 d的BNP水平对预测左心室重构价值最大[5-6],还有研究提出BNP主要由心室的心肌细胞合成、分泌,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及室壁张力对BNP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因此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冠状动脉内的病灶经介入手术后,斑块结构发生变化,细小斑块脱落,或介入后血管复流欠佳,导致病灶远端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血浆B型利钠肽升高的程度与心肌的缺血、缺氧相关。

本實验研究还表明血浆BNP水平增高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NP水平正常组。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血浆BNP和NT-proBNP的明显增加可以预测死亡风险、初发心力衰竭、新的急性冠脉事件,近期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支架术前的NT-proBNP水平是预测猝死及心肌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eirica BM等[7]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30天BNP水平与患者2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相关性更大。国内仍有很多研究提示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均表明血浆BNP水平的高低可以为患者预后及病情变化给予一定的提示,这与我们的实验研究相一致,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术后血浆BNP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大,预后越差,可以为以后临床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综上所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患者远期预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着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Kirsten Bibbins-Domingo;Maria Ansari;Nelson B. Schiller;Barry Massie;Mary A. Whooley.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Disease:Data From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Circulation.2003,Vol.108(No.24):2987-2992.

[2] Emily Lubien;Anthony DeMaria;Padma Krishnaswamy;Paul Clopton;Jen Koon;Radmila Kazanegra;Nancy Gardetto;Erin Wanner;Alan S. Maisel.Utility of B-Natriuretic Peptide in Detecting Diastolic Dysfunction:Comparison With Doppler Velocity Recordings[J].Circulation.2002,Vol.105(No.5):595-601.

[3] Urszula Brzezinska;Nour Eddine El Mokhtari;Rüdiger Simon;Andrzej Tykarski.The effect of coronary angioplasty on plasma NT‐pro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rterial hypertension[J].Blood Pressure.2006,Vol.15(No.3):173-178

[4] 牟华明,邵 江,牟一丹,庞小华,刘 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评估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35):4796-4798.

[5] 孟晓京,李晓刚,杨红梅.早期B型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远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J].临床荟萃,2013,28(5):397-4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