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
2018-09-12蔡志鹏
蔡志鹏
【摘要】通过对消化内科900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近三年来我院在消化内科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数据和表格的形式详细说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其所占的比例。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用药剂量过大和重复用药所占比例较高,也是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比最小的是联合用药所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联合用药不适宜也随着新药的不断涌入而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改革,新药层出不穷地涌现到市场中,医生对于临床用药的选择也是日渐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合理用药。消化内科在临床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于消化内科的治疗也是日渐关注。消化内科虽然不是刚起步的科室,但是在用药上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与患者本身的机体机构和承受能力有关。因此,本院通过对病例分析,将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作表比较,以清晰明朗的形式为消化内科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的选择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男性患者495例,女性患者405例。所有患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没有自身其他相关疾病,对药物耐受性相差不大。
1.2 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900例患者进行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详细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消化内科治疗的900例患者中,共有101例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用药剂量过大共42例,重复用药共21例,这两种情况是临床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过大呈逐年下降趋势,重复用药情况也有所降低。随着近年来医药类型不断增多,临床医生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却是逐年增加,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的情况也有上升趋势,这说明医生对于新药的药理作用和联合用药还不是特别了解。不合理用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患者共5例。详见表1。
3 讨论
用药剂量过大主要包括单次给药剂量过大和给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效下降,不利于长期临床使用。如兰索拉唑(商品名:达克普隆),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口服30mg/d,如果每天给药剂量为60mg,那么就会有一定量的药物蓄积在体内,不仅对机体肝脏造成一定的伤害,还会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抗生素在消化内科中也较为常用,如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都需要配合抗生素治疗,我们应该严格控制抗生素在消化内科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以免造成抗生素耐药。
重复用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常用名相似,药物机理不同,药效也不相同;
(2)药物名称不同,化学结构或主要成分相似,药效不一;
(3)新药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研究不全面;
(4)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以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
重复用药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患者本身的一种变相伤害,重复用药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比单一用药增加数倍。因此,我们提倡临床用药适宜合理即可,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
联合用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此常出现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情况。联合用药不适宜主要表现在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忽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患者本身疾病等。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与阿片类生物碱吗啡合用,吗啡会降低多潘立酮的药效;细菌性腹泻给予小檗碱、盐酸地芬诺酯与八面蒙脱石散,小檗碱是治疗轻度细菌感染性腹泻首选,盐酸地芬诺酯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双八面体蒙脱石散适用于激惹性腹泻。后两种药物均不适宜用于细菌感染性腹泻。此项主要的原因是医生不了解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所产生的拮抗作用。联合用药不适宜不仅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影响,还会耽误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控制,因此临床医务人员要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使用,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或住院时间延长是较严重的用药失误。主要原因是忽视患者本身疾病或患者没有完全遵医嘱服药。如已有眼疾的消化内科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给予服用奥美拉唑,导致患者视力障碍、眼损伤等视觉变化,从而使药物疗效下降,患者不良反应加重或住院时间延长。
4 解决对策
强化药事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或者医院需要建立药事管理协会,不定时对本机构的消化内科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严格落实岗位职能,对本职责的用药质量进行严密监控,遇到抗生素用药量过大或不合理用药时,需查明原因并作出汇报。日常用药情况需要本岗位人员详细记录,以待日后查找原因。
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医生药理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医疗机构和医院需要对醫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规范化的用药流程,从源头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很多医生对于药理知识的了解不够,需要药剂师的配合,如果能够对医生进行药理知识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即减轻了药师的工作,也降低了医生用药失误、不合理用药情况;知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根据常见的几种用药不合理原因进行药理知识宣教,向医生讲解抗生素使用原则、联合用药注意事项、大剂量用药对人体造成的远期伤害、不合理用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内容,指导医生进行处方审核,如果存在质疑,需要及时跟其他医生和药剂师讨论。
优化药师队伍是降低不合理用药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医院滥用药物情况,各地开始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目前我国药师人员缺口量大,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更是严重缺乏专业的药师人员,医生处方基本得不到药师的审核,增加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院要鼓励内部人员考取药师证,加强药学专业人员培养力度,确保药师能够配合医生合理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负面影响。
患者合理用药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多数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用药情况不是很了解,认为用药量大、量多就能够尽快改善自身病症,用药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甚至有些患者自己给自己开药,而医生很多由于回扣或者高提成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使得滥用药物现象严重。因此,很有必要向患者宣传医药知识,鼓励患者合理用药、及时就医、遵从医嘱,从科学角度治愈疾病并提高自身免疫力。医疗机构和医院可以将消化内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以文章形式进行推送,让患者从自身情况出发,不盲目依赖药物,增加用药知识。
总之,在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熟悉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努力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403-404.
[2]潘兴华.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及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5(08):57-59.
[3]曹琰艳.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