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检查前初筛血清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

2018-09-12李宁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6期

李宁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及其他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与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28例各型常见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非姜缩性胃炎患者。慢性姜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I显著下降,PGII没有显著差异,PGI/PGI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I、PGII & PGI/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镜检查前临床诊断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和胃癌的初筛参考指标。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常见上消化道疾病;放射免疫法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内镜医师工作量大,很难实现胃癌高危人群的胃镜普查及保证胃镜检查质量,这是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远低于日韩等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有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是一种成本低、易普查、有效的评估胃粘膜的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血清PG在胃癌及其他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选取安吉县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428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5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54例。对照组87例,为胃镜及病理检查正常者。

1.2 方法与仪器

患者入院后第2d清晨抽空腹静脉血5ml送检,PGI和PGI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由上海聚创医药公司提供,仪器为罗氏生化分析仪P800,罗氏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I、PGII数值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I显著下降,PGII沒有显著差异,PGI/PGI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胃癌患者相比,PGI、PGI[2]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的前体,根据其免疫及生化特性可分为PGI、PGII两种亚型。PGI、PGII主要由胃粘膜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II还可由胃窦的幽门腺、胃贲门腺及十二指肠球部的Brunner腺分泌。正常情况下仅有约1%的胃蛋白酶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有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原是反映胃粘膜组织状况的良好指标,从本研究结果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组PGI、PGII显著升高,PGI/PGII比值升高,可能与患者主细胞和壁细胞数量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大量分泌有关,也可能因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致使粘膜分泌的PGI和PGI工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增加,造成粘膜分泌的PGI、PGII血液含量升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PG明显升高可能间接提示胃酸分泌过多,也解释了反酸作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之一的原因。因此,血清PG检测可以为应用PPI制剂提供客观依据,或许可以作为酸相关疾病二级预防的初筛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的发生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本研究表明血清平均PGI,PGI/PGII水平与粘膜萎缩程度呈负相关。由于胃粘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从而使胃底腺大量丧失,胃粘膜分泌功能降低。因此胃癌组血清PGI及PGI/PGII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本组资料显示,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血清PGI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且PGII水平保持基本稳定,PGI/PGII明显减少。这可能因为腺体和主细胞数量减少,被幽门腺或肠化生代替,因而PGI水平下降PGII保持稳定。在本组资料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血清PGI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PGII水平则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分泌的PGII细胞分布较广有关。

多数癌症包括胃癌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仍不确切,甚至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癌症的发生存在偶然性,因而就目前尚不能实现癌症的一级预防,降低胃癌病死率的关键是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我国,人口基数大难以实现胃镜普查,内镜医师工作量大导致检查检查质量下降是我国胃癌早期发现率低的客观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寻找一种成本低、灵敏、准确的早期检测方法。本研究看出,血清PGI及PGI/PGII水平降低对胃癌有一定预测价值。胃镜检查前初筛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使检查者对被检查者的胃粘膜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性的针对PG水平下降的患者进行胃镜精查,有助于提高内镜医师的检查效率,对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常见胃肠疾病有参考价值。

由于血清PG水平受种族、年龄、性别、检测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不高,本研究目前缺乏有关PG随访的数据,动态PG水平的临床意义还有待了解。

参考文献

[1]Munzen maier A,Lange C,ClockerE,et al.A secretedshed productof Helicobacter pylori activatestranscription factor:nuclearfactor-Kappa B[J].J Immunol,1997,159(12):6140.

[2]李红涛,吴开春,李彩宁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胃体粘膜萎缩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2(02):141-142

[3]马亚楠,李夏雨,李倩倩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7(23):10957-10960.

[4]黄语嫣,陈卫,昌高楠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04):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