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9-12张瑞霞
张瑞霞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各54例)。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预见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8.52%),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85±8.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54±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目前,伴随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上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通过预防的理念,事先给予一定的护理指导,进而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各54例)。预见性组男性34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56.64±5.78)岁;常规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56.95±6.03)岁。每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①口腔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护理,轻拍患者后背,并协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对于昏迷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分泌物,并且使用液体石蜡涂抹患者嘴唇,对于张口呼吸的患者,则需要将纱布浸湿并覆盖患者口部。除此之外,给予患者浓度为30%的低流量吸氧,控制每分钟流量在4~6 L之间;②尿管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气囊导管以及集尿管连接完好,并且确保集尿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引流畅通。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夹闭引流管,进而预防细菌的滋生。同时,根据患者的尿量决定放尿时间,通常情况下每间隔4 h排放1次;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和处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均使用SPSS 21.0软件包予以各组见数据和指标的处理和核验,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对比后,得出P<0.05,则表示具有明显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各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预见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各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的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0.64±7.56)分,常规组为(60.36±6.14)分,T值=0.211,P值=0.833,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85±8.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54±7.76)分,T值=7.987,P值=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预见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8.52%),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85±8.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54±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通过专业的技术联合科学的方案,加之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密切监测,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进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
概而总之,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确切。
参考文献
[1] 刘明月,杨伟伟.对5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9):151-152.
[2] 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