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2018-09-12金蕾
金蕾
【摘要】目的:讨论应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63名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63例患儿声像图均可见肿大淋巴结,最常见部位为脐周、右中下腹部。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散在串珠样,大小为1-2cm,呈均匀低回声,中心为髓质高回声。结论:高频超声探头对小儿脐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且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診断依据。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从我院门诊儿科因腹痛或腹泻的就诊患儿中,研究这些患儿的超声图像,作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从分析质料和临床其他检查中统计,大致分为急性阑尾炎或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按年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多见于4-6岁左右的小儿,其血常规主要指示为感染病毒。一般出现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或是在肠道炎症之后,由于小儿的基本体征正常,只是偶尔主诉腹痛不适,时间较长,家长带患儿就诊,患儿行腹部彩超检查,可见下腹部脐周肠管间可见成串排列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中心为髓质结构强回声,或大或小,由于小儿腹壁较薄,因此运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检查范围为回肠、大肠区淋巴结,此区域出现较多。特别是患儿在感染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后,该病毒最容易沿血循环到达回肠或大肠区淋巴结,引起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应激性增生,并肿大。如果时间久,则常常进一步发展成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由于腹痛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因为小儿语言组织还未成熟,故表达不太准确,主诉为有时肚子疼,有时疼得厉害,但是大部分,约90%以上的患儿都是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腹痛不剧烈,隐痛居多,临床医生体察患儿腹痛部位,每个患儿疼痛都不一样,但是可以很清楚,此种腹痛不似急性阑尾炎发作时,腹痛难忍并痛点相对固定,相比较之下,却较急性阑尾性炎要轻微很多,而且疼痛部位几乎没有任何的反跳痛及腹壁紧张,几乎大多数的腹痛,患儿都是可忍受,不影响生活起居饮食,一部分皮下脂肪较少的患儿,触诊医生可见患儿腹部脐周旁可见扣及到具有压痛的如黄豆状小硬结节,临床医生初步诊断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收集超声影像治疗,并追踪观察患儿的回馈信息,由此经我科超声检查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6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此比较经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运用价值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患儿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2-1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脐周或下腹痛,不伴发热,发病至超声检查时间4小时-1个月。
1.2 方法
应用我超声科室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Elite型高频L12-5线阵式浅表探头,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腹部皮肤,用高频超声探头,并涂抹安必洁耦合剂,依次扫查患儿的右腹、左腹及脐周,必要时扫查阑尾区,分别记录并采集扫查中看到的类圆形低回声区的数目,并依次测量大小、观察排列形态、及内部回声,以长径>1.0cm,横径>0.5cm,长径/横径>1,拟诊为淋巴结肿大。[1]
2 结果
全部受检对象均可见检测到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部分呈实性回声,部分呈髓质强回声,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63例患儿中,在脐周、或右中下腹部均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回声。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散在分布,独立存在,无重叠,无融合;横径大小为1-2cm,中心为髓质高回声,周边为低回声,皮髓质分界多清晰,其外形光滑完整。淋巴结内血供不丰富,呈点状或短线状。如图1所示。
3 经过回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由于常常是经过上呼吸道感染后,或者是在肠道感染后,隔断时间出现,临床中小儿主要的表现为腹痛,偶尔伴有发烧或者是呕吐等其他表现,一般很少出现。
(2)小儿主诉腹部疼痛,部分患儿主诉出现以右下腹为主,但是大部分患儿在体查后,均表示腹痛可以忍受,也为出现明显的饮食生活,儿科医师同事也在腹部周边并未触及到明显的反跳痛及板状腹出现。
(3)腹部疼痛并不完全固定,不是持续存在。
(4)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脐周旁可见多个肠系膜淋巴结显示,部分表现肿大。
(5)因为患儿年龄偏小,临床医生通常需要我们超声科在检查过程中,排除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的诊断。目前肠系膜淋巴结炎,作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见于5-6岁左右的小儿,多属于病毒感染。临床常常在表现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者是在小儿肠道炎症之后。[2]
临床研究表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呼吸道感染后,在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临床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偶尔伴有发热,或是呕吐,甚至部分患儿伴腹泻,人体解剖学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遍布大网膜上,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其显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在该处吸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3]。
应为小儿皮下脂肪少、腹壁较薄,所以引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超声分辨率高,所以在这样具有超高分辨率的情况下,超声显像可以精准地显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数目,形态大小以及其内部结构,从本组63例中,分析超声采集图像,可以很明确显示淋巴结都很明显增大,大部分淋巴结长径超过1.0cm,横径超过0.5cm,一部分呈散状分布,一部分呈串珠状排列,外形光整,互相独立,大部分皮髓质分界清楚,部分呈实性回声。临床上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我个人认为,基于小儿主诉表达不清,虽然两者在症状上很相似,都表现有腹痛,或是呕吐,由于小儿主诉表达不确切等因素易混淆而误诊,但是从超声显像来看,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可见清晰观察到阑尾明显肿大,呈腊肠状或是手指状混合性回声,部分中央可伴液性暗区,另可见漂浮细强光点,部分因有渗出,或是炎症浸润,周边相对模糊,而且从解剖学上看出阑尾的体表解剖,以及血常规的参考值,与肿大的淋巴结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症状为脐周或右中下腹疼痛,疼痛间患儿感觉较好,无固定压痛点,腹肌不紧张。急性阑尾炎压痛点一般局限在麦氏点,并伴反跳痛,疼痛常进行加重,所以对于主诉腹痛小儿患者,我们今早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可见很迅速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段,可以有效的排除疾病的干扰诊断,有利于临床医生精准地处理病情,指导药物治疗,显著提高诊疗疗效。所以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有利于鉴别诊断,对于腹痛患儿明确诊断,防止误诊,提高疗效,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价值,在诊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血芬.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8,17:1561-156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3]PuyaertJB.UItrasonography of theacuteabdomen:gastrointestinalconditions.RadionlClinNorthAm,2003,41:122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