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情谊未必要“谢师宴”

2018-09-12谭敏

求学·素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情谊毕业

谭敏

随着中考、高考的结束,“谢师宴”又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日,不少地方专门发通知,严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谢师宴”。

不少人觉得,情感是需要表达的。离别在即,对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培养,学生、家长怀感恩之心,若是单纯请老师吃个饭,表达一下谢意,未尝不可。感念师恩,这是“谢师宴”曾经盛行的重要原因。可是,一些地方的“谢师宴”却越来越偏离本义,有的成了家长之间财力的大比拼,家长们互相攀比,酒楼越来越豪华,礼品越送越高档;有的则摆到了娱乐场所,更有甚者给老师送巨额礼金,不仅让老师的形象大受影响,也异化了师生关系。

真诚的感恩走向攀比、铺张和庸俗化,变了味的“谢师宴”没有意义。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严刹吃请歪风,“谢师宴”已经明显降温。狠刹“谢师宴”不是不让学生和家长感谢老师,而是为了避免学生和家长采用不适合的方式来谢师。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不应提倡,借办“谢师宴”之机敛财当然更不行,至于给老师送厚礼,那不是谢师,简直是害师。

记得我们当年考上大学后,几个同学约着一起去看高中班主任。老师很高兴,提前买好菜,在家里做了一大桌菜,还开了一瓶酒招待我们。这应该也算是另一种“谢师宴”,虽然请客的人正好反了过来,但师生之间单纯美好的情感却是相同的。

其实,要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未必一定需要宴请这种形式。随着“谢师宴”的降温,各地也涌现出了更多有意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这让师生关系越来越回归本真,更体现出尊师重教的传统。

武汉的一名家长,给全年级的老师送了一首改编的感恩诗,以此表达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敬重,被老师们认为是最好的离别礼物;江苏的一名考生,走出高考考场后向老师深深鞠躬,同样也表达出了他对老师的情感;有的学校举行毕业仪式,学生向老师送花和贺卡深情“表白”,师生哭笑相拥,场面让人感动……相信多年以后,老师们肯定早已不记得吃过的菜肴,但翻看学生们当年送的贺卡,回想当年的告别场景,定会被学生们发自肺腑的深情言语所感动。这样的师生间的情感表达远比吃一顿山珍海味要有意义得多。

老师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尊师重教也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除了通过各种谢师仪式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我们更应看到,尊师重教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不局限于毕业前的集中表达。对学生来说,教师节不忘送上节日的祝福,毕业后与老师保持联系,有空回校看看老师,聊聊工作和生活,让老师为学生取得的人生成绩而自豪;对家长来说,平时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做好家校互动,共同教育好孩子,或者通過参加家委会来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往往比形式更重要。

(摘自《广州日报》2018年6月27日)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关于“师生情”话题的时评文,文章视角独特,主题鲜明,充满思辨色彩,气韵俱佳。围绕当前毕业季“谢师宴”的热点事件,以醒目的“师生情谊未必要‘谢师宴”为标题,点明了“师生情谊”与“谢师宴”的辩证关系,倡导运用新的形式来体现尊师重教的传统。

文章结构层次鲜明,条分缕析,意蕴深刻。在行文中,作者按照时评文的五步法进行分析论证,即“引—点—议—联—结”。第一段,作者简明扼要地引出“谢师宴”的话题,引述各地严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谢师宴”的内容,提出“谢师宴”与师生情谊的关系;第二段,作者通过剖析当前“谢师宴”盛行的原因,点明了“谢师宴”演变成不正之风的根源;第三段,作者重点分析议论了变味的“谢师宴”产生的危害;第四段至第六段,作者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联系社会生活,引述了多种富有意义的谢师形式,重申了尊师重教应回归本真,建立纯真的师生美好情谊的观点;第七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谢师方式,对学生和家长都提出了期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平实,行文流畅,论点与论据有机结合。既有深刻的道理论证,如“真诚的感恩走向攀比、铺张和庸俗化,变了味的‘谢师宴没有意义”等,又运用了典型的素材论据进行论证,如武汉家长改编感恩诗、江苏考生深鞠躬、学生毕业仪式上向老师深情“表白”等事例,使文章论证更加充分,内容更加饱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 何远珺)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情谊毕业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情谊
毕业季
情谊,讲究势均力敌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朋友的情谊
程门立雪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