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2018-09-12高磊
高磊
【摘要】目的 本文就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米力农治疗,参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参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BNP指标、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米力农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安全又有效,疗效优于多巴酚丁胺。
【关键词】米力农;多巴酚丁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排出心脏,致使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及灌注不足而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主要是通过强心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进行抗心衰治疗,目前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因此在药物选择上要加以慎重。我科为该类患者采用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均<40%。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49~74岁,平均(67.1±4.8)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7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单次剂量为50 μg/kg.min×5 h,1次/d。
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单次剂量5~10 μg/kg.min×5 h,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后对比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患者经治疗后,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程度为2级及以上,记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程度为1级,记予有效;患者症状、心功能分级未见好转或加重,记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
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6 min步行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观察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4/75),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為6.67%(5/7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收缩性心力衰竭在心衰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占比,收缩性心衰患者是以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为主要表现;临床中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我科为患者所选用的多巴酚丁胺属于儿茶酚丁胺类强心剂,对心肌β1受体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发挥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米力农是一种双吡啶酮类的强心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肌内磷酸二酯
酶Ⅲ活性而增加心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可激活相应的蛋白酶,促使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并可发挥良好的正性肌力作用。该药物还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进而增加心肌供氧量,有助于细胞能量代谢,增强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与此同时,还可扩张周围血管、减小循环阻力,这对减小心脏前后负荷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应用米力农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均有效,综合衡量,前者更具推广价值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于彤彤,刘双双,王菁菁等.舒张性和收缩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分析[J].天津医药,2015(1):68-71.
[2] 陶智军.米力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70,7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