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将从批量生产模式走向私人定制模式
2018-09-12曹培杰
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庠序到私塾,从古代官学到现代公立学校,时代发展总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尤其是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时代变革。这必然会对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和运行规则提出新的要求,探索面向未来的学校成为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学校的形成与演进
学校教育是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伴随着文化的创造、积累和传承的需要而产生,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化教育活动的专业机构。
早期的学校带有浓厚的家族或家庭色彩。从夏商时期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庠序之学,到西周时期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九流十家”逐渐涌现。随后,以传承儒家思想为核心,在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逐渐兴起了私塾教育,私塾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
19世纪中后期,现代学校以其特有的集约化、标准化组织优势和专业高效的运行模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深化,学校逐渐走向高度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但是,当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现代学校的组织优势正在退化,而劣势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凸显,尤其是标准统一、组织固化、运行机械以及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缺陷更是让学校饱受质疑。由于过于追求标准化,学校更像是一个生产学生的教育工厂。
未来学校的内涵与特征
今天,在这个不断变化和连接一切的世界,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如何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无限可能,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学校的全新使命。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学校将从“批量生产”模式走向“私人订制”模式,学生可以用他们最喜欢、最适合、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教育服务。
未来学校包括三部分: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让学生站在教育舞台的正中央。这是一项系统性改革,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也包括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变革。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有些地方把未来学校等同于豪华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软硬件设施上,引入各种高端的教育装备,忽略了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等软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未来学校成了披着华丽外衣的教育工厂。未来学校靠的是学校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水平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学校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育转型上,通过空间、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才是决定未来学校成败的关键所在。
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未来学校不能停留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缝缝补补,而应是在新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流程再造,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构建和谐开放、灵活多元、富有生机的学校新生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1.差异化的教
现代学校的运行方式基本是按照工业时代的思维,固定的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内容,并试图让所有学生达到固定的标准。未来学校将突破这种强調标准统一的运行规则,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帮助他们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未来学校要打破“一言堂”现象,倡导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转变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轻视实践体验的状况,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密切关注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个体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完整的视角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个性化的学
未来学校要注重培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促使他们逐渐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激励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并养成能力。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课程外包和政府采购将成为未来学校的重要特点,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同时,未来学校要打破工厂式的教室布局,增加空间的开放性和设施的灵活性,支持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建设创客空间、学习角、开放式长廊、社会性活动空间等非正式学习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交往中建立人际关系、掌握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
3.人性化的管
未来学校的兴起,表面看是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实际上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双重革命,涉及教育组织管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未来学校变革必须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人的自我实现”摆在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秉持教育主体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对话、沟通、交往、合作等方式进行组织协调,通过职能划分和机构重组,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职能相对独立,加强机构之间与机构内部的协调,学校组织构架将从纵向垂直模式转向多向交叉的互联模式。学校管理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科层制体系,更多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加强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之间的衔接,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进行教学。学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组织管理中,各项学校事务都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利用大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栗洪武,陈磊.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J]. 教育研究,2015(10):119-125.
傅松涛,毕雪梅,张东会. 教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回归与超越——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的组织形态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20-25.
曹培杰. 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 教育研究,2016(10): 46-51.
曹培杰. 未来学校的兴起、挑战及发展趋势[J]. 中国电化教育,2017(7):9-13.
王素,曹培杰等.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R]. 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
张治,李永智. 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7(4):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