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路上:纵论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8-09-12刘向永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资源库教育资源杂志社

刘向永

2002年2月,我启程从东北远赴北京,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一名编辑,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我从没有想到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结缘这么久。杂志从创刊到现在正好出版了200期,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一名参与创刊的编辑,我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见证了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坎坷与成就。从轰轰烈烈到黯然失色,从充满激情到失望遗憾,再到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回看曾经走过的道路和付出的努力,无论曾经的过程多么坎坷,但无悔于努力的过程。回首来路,再往前看,我们永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上。

从“校校通”到“三通两平台”:学校信息化环境发生了什么改变

2002年初,我初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工作,恰逢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11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在政策的推动下,很多地区和学校加快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信息化环境改善工作。再到2012年,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经历10多年的建设,我国学校信息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许多缺陷,学校信息化环境差异大、更多指向管理信息化、关注学生学习还不够等,导致许多学校仍然停留在“教室多媒体化”和“教学PPT化”阶段。

因此,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后,学校信息化环境需要实现“云+网+端”三者的融合。云就是具有一个统一的云平台;网就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环境,至少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端就是教师和学生要有一个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美国2016年教育技术国家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确保师生有宽带能接入互联网,且有足够的无线连接,校外也应拥有和校内一样的网络访问设施。无论校内、校外,要确保每位学生和教师至少有一个能够使用的上网设备,且有相应的软件和资源,能够开展研究、沟通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及合作等活动。”构筑覆盖学校+家庭+社会等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从资源库到资源服务公共平台: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及服务

记得我2002年刚到杂志社工作时,我们当时会配合着做一项工作就是组装光盘,将分别印制的光盘合装到一个光盘盒内,然后作为资源库提供给各地教育局。当时提出资源库是考虑到网络并不支持自由下载,因此做成了光盘产品。2000年9月,K12教育网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个教育资源库产品,由此引发了2001年教育企业的资源库大战。记得杂志社曾经先后做过不少的专题探讨资源建设问题,例如,2002年5期杂志社做过《整合天下资源:资源库建设综合报告》专题,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当时的现状和展望了未来发展。从当年的资源库一路走来,如今是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图解决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

从资源库到资源服务平台,我们看到了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逐渐丰富和发展。(1)适应需求变化,提供不断发展的资源。教师们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以往只是信息呈现的课件,到如今的试题库及微课资源等,教师们不断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水平。(2)破解“买得多,用得少”,提供适切个性化资源。“买得多,用得少”是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中面临的最大困惑。很多地方投入巨资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或平台,使用者寥寥无几。但另一方面,百度文库的最大使用者群体反而是教师,如何给教师提供他们愿意用、用得上、有效果的个性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育技术能力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能力到底该如何发展

教育部曾经于2002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记得2003年非典前,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工作会议。此后,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我在2002年曾经专访过教育部师范司马立司长,记得她说过“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师掌握基本信息能力的基础上,以后的培训应注意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使受训者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历经了一轮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后,教育部于2013年起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不断出台的教师培训政策来看,我们看到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但现实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并不理想。教师在面对新技术进入教学时,并不像教育管理者所预想的那样喜出望外,而是普遍带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于教师“不行”,而要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支持、评估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要让教师愿意“打开”自我,接受新的技术与理念。

从信息素养提升到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到底该被教些什么信息技术能力

作为一本读者主体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一直以来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刊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的论文。我记得2002年刚到杂志社的第一个专题就是采访了王吉庆教授、李艺教授等专家。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与当时杂志社副社长谷力第一时间专访了课标研制组长李艺教授。接着,我与牟艳娜编辑组织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专题。2017年底,教育部又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走向了新阶段。

从2000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理论,引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逐渐从工具论的泥潭中走出。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认识到由于信息素养偏重于信息处理,侧重于方法层面,只是计算机工具论的延展和深化而已。于是,人们将理论视角投向了计算思维,重新认识到编程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在课程价值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正如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所言:“今天我们重视编程,已然不同于几十年前计算机教育初期的编程教育,而是在培养学生们一种‘计算思维+的能力,让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创造实践。”

从支持分享到促进研究:杂志平台带给了教师们什么

2002年,我曾经全职或兼职地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我总是在想,杂志平台到底为教师们提供了什么?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回顾十几年的编辑工作,我们看到了杂志对于一线教师的支持分享作用。通过对于教育信息化最前沿的理论、技术与教学的介绍,杂志引领了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工作。从Web2.0到教师博客,再到微课程,杂志上的文章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经验的分享与发展。但是,杂志的工作不仅仅是分享经验,通过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很多教师凝练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厘清了自己的教学研究,实现了从实践经验到理论体系的跨越。依靠杂志平台,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逐渐成长起来,许多人成为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今年恰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时代的开始,带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再向前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党的既定方针,恰好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应该秉持的总则。唯有面向世界,改革自身机制,才能够赋予教育信息化以新的动力、新的机遇与新的成就。幸福,就发生在行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上,无限风景。

猜你喜欢

资源库教育资源杂志社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