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与艺术为双翼 助学生活动上新台阶
2018-09-12冯安华
冯安华
随着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开展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层次不断提高。对此,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统筹协调北京市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及对外交流的单位,做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该中心副主任张京华,请她介绍中心近年开展学生活动的有关情况。
记 者:中心作为北京市教委直属机构,近年来职责有扩大,业务增多,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张京华:2013年,北京市教委在整合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并挂北京市少年宫、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北京教学植物园的牌子,同时设有北京市校外教研室、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等机构。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北京地区学生活动组织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负责本市校外教育的教科研工作;负责本市植物与环境教育实验基地建设,为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植物科学、综合实践等相关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中心受市教委委托,负责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北京大学生艺术团、北京阳光少年艺术团、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建设管理工作。中心每年开展北京学生艺术节、北京学生科技节、阳光体育联赛等全市性大型学生活动100余项,参与学生达100多万人次。
记 者:请您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介绍一下中心当前是如何开展中小学生活动的?
張京华: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来看,科学需要艺术的想象和创新,正是艺术的感性激发了科学家的创新思维;人文艺术上的修养开拓了科学家的创新意识,成就了他们的创新与科技发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的互动,成为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更强调跨越学科与行业边界的融合发展,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艺术融入科技中,可以为科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追求,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科技人才。
比如,中心承办的2018年7月12日的以“地铁·城市·未来”主题的“首届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和2018年8月2日以“智·造”主题的“京津沪渝四直辖市中学生科技挑战赛”等重要的跨省市活动都渗透了学科融合理念。跨越边界的本质是整合、融合。在比赛过程中突出中小学生的不同知识和学科背景,甚至是跨地域学生的思想碰撞。
记 者:中心也有专职教师队伍,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各类活动,请问这与学校举办的活动有哪些区别?
张京华:与学校相比,我们中心组织的活动更强调实践性、动手性、探究性,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平台更高。中心在市级层面汇集了全市优秀的各类活动的人才,学生有了更高的交流平台;中心还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省际比赛,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中心牵头组织的北京学生团队曾代表我国少年儿童出访20余个国家及地区。二是内容更丰富。我们组织的活动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延伸,强化学校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心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场馆资源、企业的资源等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三是形式更多样。为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活动水平,我们组织了专家宣讲团进校园、国家大剧院青少年周末音乐会、索尼探梦科普下乡、北京市中小学生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其中,许多活动不是举一所学校之力所能举办的,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
记 者:2017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请结合“指导纲要”精神,谈谈中心下一步工作的新思路。
张京华:面向新时代,中心将在市教委领导下,以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首都社会教育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生活动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学生活动的档次和水平,增强组织学生活动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贯彻公平、优质、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二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通过普及型、提高型的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丰富校外特色活动体系,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三是在内容上,倡导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构建自主选择、分层活动的活动体系;争取实现学生都能参与的校外活动。四是在组织上,规范市级学生活动管理,活动按照分层、分类、分级的模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