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市民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18-09-12

西藏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拉萨市死亡率民生

王 波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需求也将从物质方面开始向民主法治等更高精神层面倾斜。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对人们生活需求满足的贡献度较大,而等到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民生民计则需纳入到较重的考量范围。这即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贯执政理念,也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西藏作为一个地处祖国边疆的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上又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在这样的一个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研究西藏民生问题,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让西藏人民真正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共享改革开放的硕果,同时为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的胜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民生问题的研究起始时间很早。其中,1970年不丹国王就已经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将国民幸福作为国家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该指数涵盖了九个方面,共有72个指标。Heinz-Herbert Noll(2002)提出欧洲社会指标体系和生活条件指数,涵盖的领域共计有13个。

相对而言,国内对民生方面的研究涉及范围不但广,侧重也各有不同。其中,有从客观衡量指标构建入手研究民生问题的。张迎春(2017)以青海牧区为研究对象,按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民族成分等为划分依据,从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和谐六大方面,选出18项具体指标进行民生现状实证分析。分析认为决定青海牧区民生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1]。另外,亦有人从主观衡量指标入手研究,如任栋、夏怡凡、孙怡(2015)根据四川实情,从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和文体消费四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民生满意度指数,认为收入水平是民生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民生满意度高低还受年龄阶段、城乡等因素的影响[2]。还有的学者兼具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研究民生问题,如周昭杰、王洪川、苏杨(2015)依据2011-2014年中国民生指数调查数据,认为目前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对幸福感提升效果逐步减弱,相对而言,民生改善对人民福祉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另外,从微观层面分析,选取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4项公共服务发现主观满意度均存在某种“反差”。强调应优先改善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以提高幸福度。[3]

从财政的角度来研究民生问题的也有很多,邓力萍、成峰、王智烜(2016)用2004-2013西部84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了财政的民生类支出和发展类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教育类支出变动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基础设施投资则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均有正向关系;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地区才有显著正向关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呈现出负向关系,而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则转为正向关系。因此,根据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财政应该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做到精确投资。[4]另外,还有学者选取法制、教育、住房、生态、行政制度改革等角度面论述民生问题。

总体说来,民生可以从多角度来着手进行研究,即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也可以从经验分析方面入手。就指标构建这一角度而言,即可以从构建主观指标入手,亦可以从构建客观指标入手,或者干脆主客观指标齐头并进,来衡量民生的具体水平,从而进行政策指导。一般而言,主观指标的数据收集难度大,成本高,耗时多,相对比较简单的入手方式还是客观指标的构建。其次,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指标,一般都是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再到高层次的精神层面,大致沿着马斯洛需求曲线的方向来进行,这反映出了民生问题的动态性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民生诉求也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特征。因此,民生问题的研究也必须接地气,不可脱离实际,同时代发展同步。

2 拉萨市民生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民生客观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当期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保、医疗、环保等方面,但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特征,决定了死板的套用现有的民生衡量指标一定是不恰当的。因此,应根据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特征,以现有的主要民生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适用于西藏的主客观指标体系,即反映中国特色、又突出西藏特点。其次,在各具体指标的选取上应本着独立、科学、系统、以人为本的原则,还需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使指标体系确有描述、评价、检测和反馈的功效。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文章在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生态文明作为四个大致的指标选取方向,细分为17个方向来描述民生状况,同时根据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与适用性进行简要筛选,进一步具体化为35个指标,建立了民生客观理论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民生客观理论指标体系

2.2 拉萨市民生实用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出民生理论指标体系之后,还需根据数据可获得性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构建出实用民生指标体系。文章在查阅《西藏统计年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通过各方新闻报道,确定以下18个能找到具体数据的指标,见表2。

2.3 拉萨市实用民生指标目标值

表2 实用民生指标体系

文章在参考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拉萨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等基础上,确定了拉萨市实用民生指标的目标值,以便衡量拉萨市民生进程,并可用以求得民生实现程度值,见表3。

2.4 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在权重赋值上,方法大致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考量自身资源禀赋,并在通过反复权衡各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借鉴和听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18个指标权重值,见表4。

表3 拉萨市实用民生指标目标值

表4 指标权重

2.5 拉萨民生综合得分计算及民生状况评价分析

在确定实用指标体系、目标值和权重值的基础上,便可利用加权法计算求得拉萨民生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得分=∑权重×民生实现程度。2014-2016年的拉萨民生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及相关分析描述如下。

2.5.1 2014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从总体上看,拉萨市民生进程在2014年就已经高达0.68分。其中,按实现程度来看,排在前四位的是: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排在后四位的是: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说明近年来拉萨市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提高就业和从业人员素质、居民消费等方面着实下了大力气,而排名靠后的指标所属范围较为集中,主要体现为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见表5。

表5 2014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

表6 2015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

2.5.2 2015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从总体上看,拉萨市民生进程在2015年进一步增长到了0.7532分,综合得分提高了10.76%.其中,按实现程度来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旧是: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排在后四位的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其中2014年处于后四位排名的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指标被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所取代,这反映出政府在生产安全的管理控制上狠下了功夫,见表6。

表7 2016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

2.5.3 2016年拉萨市民生进程评价。从总体上看,拉萨市民生进程在2016年已经达到了0.8259分,综合得分提高了21.46%.其中,按实现程度来看,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提前完成了目标;排在后四位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2015年排名后四位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被城乡居民收入比所取代。

2.5.4 2014-2016年拉萨市民生进程总体评价。从三年的综合得分上来看,其特点为:从数值上看,分值均过半;其次从增长率看,不仅增长较快,并且增长具有加速趋势。这说明拉萨市在民生问题上的确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并且成效显著。

2.5.5 特定民生指标分析。从表1到表7数据分析,2014-2016年按实现程度曾进入前四位的民生指标共有6个,分别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4个指标始终保持在前列。

表8 特定民生指标分析

从表8的数据来看,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2014年以来就已经实现了目标值,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个指标与前面三个指标类似,起始值已经很高,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实际过程中出现波动,在2014-2015年出现有不增反降的情形发生。

2014年-2016年按实现程度曾进入后四位的民生指标也有6个,分别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其中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三个指标始终出现在后四位指标之列。

表9 特定民生指标分析

从表9的数据来看,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均有增长,并且增长率有加速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的综合得分增长比率每年均为负值,说明城乡差距在扩大,另外从绝对值上来看,数值相对而言在上升,具有加速趋势,这说明需要对城乡差距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指标的实现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均存在着增长率出现波动的情况发生。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结论

文章在吸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与适用性,按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生态文明作为四个大致的方向选取指标,构建了民生的客观理论指标体系,对目前的民生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得到以下结论:

3.1.1 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但存在差异化现象。如文章所述,拉萨市在民生问题上的确狠下功夫,民生状况总体上不断加速得以改善,但在指标取值上也显示出了短板,有两极化趋势。一方面,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四个指标始终位于前列,但公共服务下的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三个属于医疗卫生类的指标则始终处于后四位指标之列。西藏地广人稀的人文特征,使得医疗卫生事业无法像教育事业那样,把人群聚集起来集中进行处理,而只有分散到各乡镇设点进行工作,在有限的医疗硬件设施和医护人员约束前提下,很难面面俱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交通的不便使得患者难以及时就诊,如果碰见大病需要去县市级的医院就诊则更为困难。另外人口居住的分散也加大了卫生宣传工作执行难度,使得农牧民卫生意识较为淡薄。

3.1.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得以进一步抑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橄榄型的收入结构,有利于社会和谐,边疆的稳定,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上来看,数值逐年增长,经济发展稳步进行。但从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出发,总体趋势却有缓慢的下滑,说明差距在扩大,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

3.1.3 就业形势良好,但需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来看,自2014年起就以实现了目标值,但从长远来看,形势将非常严峻,不容忽视。以区内高校毕业生为例,其择业的首要方向是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考试,随着这类就业渠道吸纳能力逐渐减弱,需要新的就业渠道来释放就业压力;其次,第二、三产业尽管能提供较大的就业空间,但西藏高海拔、交通不便、环境脆弱等因素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吸纳能力;再次,就业人员质量有待提高,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的新要求。

3.2 政策建议

3.2.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西藏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民生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在中国支援西藏的背景下,西藏更应抓住机遇,紧跟中国发展的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首先,从量上面来看,西藏产业呈现出第一产业产值较低而第三产业产值较高的合理结构;但从质上面来看,却远远未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因此,在维护祖国统一和西藏稳定的前提下,建立具有西藏特点且科学有序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的逐利本性,以寻求产业规模扩大、结构更为合理的突破路线。

其次,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发展机遇,以共谋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利用目前西藏已建立的交通基础设施,将西藏建设成联接南亚板块的纽带点。在海量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流动下,为西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规模扩大和升级。西藏高海拔、缺氧等自然禀赋,决定了传统的经济发展套路不一定能完全照搬,需要依赖创新来进行发展路径上的突破。创新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市场机制把资源配置到合理的方向上面,形成良性发展。

3.2.2 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调整具有时效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得以完成,西藏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为迎合市场需求多样化的需求,接下来需要注重的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业类别等的发展和梯度上的合理搭配。同时,需注重教育培养的指导作用和就业市场的反馈效应相协调,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让知识改变命运,让教育协助西藏的长远发展。

3.2.3 进行适当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是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集中。西藏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特点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和各项成本的相应提高,反映到了交通、医疗和教育等方方面面,成为改善民生的障碍。与之对应的是,适当的人口集中能带来西藏的生态环境有利保护,积累旅游资源,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就业水平,促进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让各项改善民生的人力和物力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随着西藏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集中的趋势也随之出现。在利用市场自动调节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发挥社会主义社会能集中资源干大事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引导。

3.2.4 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体系。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人力资源的一级市场,那么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体系则是二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体系,有利于将人才分配到最适合发挥其能力特长的地方,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形成合理的人才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拉萨市死亡率民生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拉萨市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