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护士担任病区内审员模式在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的应用

2018-09-12张柳柳刘建红

关键词:内审员病区护士

张柳柳, 吴 冰, 刘建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

为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模式,近年来实践能力考核模式不断更新,由传统单一的考核转变为对护士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核[1]。护士实践能力指护士个人工作或执行活动所表现的胜任程度,也是个人在工作情景中综合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经验、价值观以及自我能力培养后所展现出来的成果[2]。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往往与临床实际情境脱离,不能有效评估护士的综合能力,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丰富护理质量内涵,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疗和护理的协调发展,是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一直探讨的主题[3-5]。本研究以某三甲医院688名临床一线护士定期轮流担任科室内审员的模式,对病区其他护士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即病区一线护士转换角色,站在内审员的立场对本病区护士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一线护士68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N3层级护士78人,N2级护士254人,N1级护士320人,N0级护士36人,所有护士均已取得护士执业职格证书。

1.2 方法

1.2.1 制定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①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精神面貌。②晨间护理的执行情况。③书面、口头及床边交接班情况:要求护士熟知交接班制度,查阅既往交班报告,床边交接对患者有礼貌用语、注意隐私保护,交接内容突出患者阳性体征、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已实施的护理措施等。④任意抽取1位护士,要求被考护士向考核者自我介绍,汇报自己所负责患者的管理思路,当天重点患者(包括患者主诉、现病史、辅助检查、医疗诊断、治疗、阳性体征、风险评估等)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健康宣教、人文关怀等,并床边考核1项与该患者相关的护理操作。根据考核内容的实际情况,集中讨论,制定各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

1.2.2 培训内审员: 本研究中,由各病区所有一线护士轮流担任内审员,每次安排2名护士,1名N2或N3级护士搭配1名N1或N0级护士。为了更好地开展内审,每病区护士长对本病区护士进行内审员相关技能培训,采用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培训有要求、考核有标准,要求每位内审员围绕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内容制定计划,熟练掌握评审程序、方法和技巧,做到审核现场善于观察,能与受审者进行充分沟通;评审结果要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督导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2.3 考核流程: 考核前1 d确定2名内审员,内审员通过病区患者总体情况,抽查需考核病例(一般选择病情较重,症状典型的一级护理患者,或者是有特殊治疗或特殊病情变化者),被考护士认真准备,包括患者资料的收集、现有护理问题等,根据病情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护理计划,并练习相关护理操作。考核过程中,内审员根据被考护士的汇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如患者携带PICC导管,则可以提问PICC维护的注意事项,或者询问患者对携带PICC导管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考核时间选择在上午07:30-10:30。第2天,由内审员汇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1周后复审。

1.2.4 考核后反馈: 考核结束后,内审员按评分标准评分,于次日晨会上进行反馈。反馈时,内审员可先对本次被考护士做得较好的方面进行肯定,而后再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指导意见,给予可持续改进的建议,并告知下次复查时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688名护士考核成绩,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此考核模式的满意度,内容包括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难易程度、评分标准、考核成绩、考核组织工作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为满意度评价,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研究结束后将问卷发放给病区护士,共688份,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回收有效问卷68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2 结果

本研究中,688名护士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综合成绩平均为(86.70±12.1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本次考核的综合满意率为95.64%。其中,考核形式和考试内容的满意率较高,均为100.00%,考生对考核难易程度和考试成绩的满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3.28%和82.85%,见表1。

表1 护士满意率调查结果[n(%)]

3 讨论

本研究中,考核模式要求考核者及被考者均能熟练掌握系统的护理评估法,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这能有效促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实践,以提高自身观察、评估的能力。同时,该模式也增强了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多数护士忙于被动地完成临床工作,缺乏主动观察、思考的意识,较少能发现自身及病区其他人存在的问题[6-7]。而通过临床一线护士担任病区内审员的模式,能让护士主动查阅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在考核过程中,内审员所设置的拓展问题通常会涉及到临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这不仅是测验被考护士的综合能力,对内审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也是一大考验。另外,让护士从考核者的视角来发现本病区所存在的问题,更贴近病区实际情况,考核时面对的不是陌生的专家,而是自己的同事,缓解了被考护士的紧张情绪,更有利于发挥护士的真实水平。该考核模式作为一种情景模拟法,提升了护士对患者情景的问题分析、判断能力,这与马蕾[8]、张建红等[9]研究的情景教学法能促进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结果相一致。此外,在每一次评审中,也能让内审员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临床工作能力。

本研究中,内审员的安排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使内审员的知识层次相对稳定,能更准确、客观的反映考核结果。本模式下的考核形式让病区所有临床一线护士参与到考核中,有效提升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科室主人翁意识,在评审的过程中也更能体会到自身的职业价值感。而对于考核的内容、考核难易程度及评分标准都能与本病区实际工作情况密切贴合,更能体现护士的真实水平。在考核组织工作方面,大家协力配合,共同解决临床问题,也有利于病区融洽氛围的营造。这种“人人参与、人人评审”的考核模式,促进了各层级护理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准备临床实践考核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病区内每位护士齐心协力推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局面,有效提升了专科护理内涵[10-11],同时通过一线护士担任内审员,也使病区的护理质量改进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对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增加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一线护士担任病区内审员的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护士自身转化角色,担任病区内审员,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这也顺应了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要求,有益于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从而更专业、科学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该研究模式的设计理念可为临床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管理提供借鉴,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研究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研究人群较小,在人员结构、病例选择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扩大样本量、合理配置人员,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等,使该模式能达到全面评价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内审员病区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最美护士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内审员在企业质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企业管理体系内审员能力强化探究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