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贫困户吃上“产业饭”

2018-09-12马晓刚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兴安盟贫困人口内蒙古

◆ 文/马晓刚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明水河镇整洁漂亮的西口移民新村,村民何喜明趁天还没黑,正在给11头膘肥体壮的“宝贝牛”喂饲料。何喜明说:“过去想发展养殖业,手上没钱,多亏市里给贫困户发放的3万元产业发展借款。”帮忙拌饲料的媳妇金小红接过话茬说:“去年收入差不多有4万元。”来串门的边德荣老人也参与到谈话中:“我家去年培育了白桦树苗,阿尔山林业局订单回购,卖了一万棵苗,挣了7000元。”

近年来,内蒙古以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依托1个龙头企业为贫困户带来4种收益,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到贫困地区,在就业岗位设置上,优先录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同时又强化了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上提供多重保障,形成了全方位的精准扶贫模式。该区70%以上的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既“输血”又“造血”,共33.5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获得收益。通过产业带动,14.6万人实现脱贫。旅游、电商、特色种养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得到重点培育,产业扶贫的力量,正在该区各地拔节生长。

“金鸡”产“金蛋”1个龙头带来4种收益

2018年的暮春时节,锅撑子山下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德青源公司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热闹非凡,伴随着连绵不断“嘎嘎嗒”的鸡叫声,240万只扶贫“金鸡”陆续产下“金蛋”,仅一个月时间,蛋产量已经突破500万枚。

据了解,德青源是中国蛋鸡产业化第一品牌,在脱贫攻坚中,德青源将自身探索出的“有机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蛋品物流体系”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和云养殖模式推广到贫困地区,实施“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搭建起完整的蛋品加工产业链,贫困群众借助扶贫资金以入股形式参与到产业化的生产中,获得稳定收益,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

“林西县提出‘1+4’产业扶贫,就是依托1个龙头企业为贫困户带来4种收益,分别为财产性收入、生产性收益、资产性收益和劳务性收益,与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高度契合。”林西县扶贫办主任赵光明说。

2017年5月,林西德青源第一栋鸡舍在十二吐乡开槽动工。当年11月,林西德青源就完成全部建设并做好进鸡准备工作,按合同约定支付给林西扶贫办200万元用于扶贫工作。“这200万元中,138.7万元用于扶持重点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及设置公益岗位411个;29万元用于十二吐乡就业带贫,设置公益岗位173个;32.3万元用于健康扶贫工程,纳入脱贫医疗保障基金,解决了95名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问题。”赵光明告诉笔者。

德青源公司与林西县实施“金鸡扶贫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带动贫困户就业,让贫困人口获得劳务性收益,目前,公司已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26人,占公司人员比例31%,人均月工资为2000元。

秸秆综合利用每个环节优先录用贫困户

内蒙古兴安盟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兴安盟也是内蒙古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属于国家划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内蒙古兴安盟农作物秸秆废弃到田间地块,如何变“废”为“宝”,让环境美起来,让腰包鼓起来,兴安盟成功走出一条解决的路子。

2016年7月,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与科右前旗各乡镇村合作,共同打造“爱放牧村级秸秆造粒扶贫车间”,每年收成之后,农民们会将秸秆收集起来,由扶贫车间经过粉碎、压缩造成秸秆颗粒,并由公司回收,促进农民增收。目前,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年处理农作物废弃秸秆3万吨,年生产生物质炭基肥料5万吨。

“之前只靠种地卖粮赚钱,从来不知道秸秆也可以赚钱,自从有了这个公司,我家农田里的秸秆也可以卖了赚钱,增加了一笔收入。”科右前旗归流河镇西山湾子村村民白龙告诉笔者。公司负责人表示,二期项目已与今年5月开工建设,将为贫困户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

如今,这一模式已经在内蒙古全面铺开。该模式以炭肥为媒介,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在生产环节和公益附捐上明确带贫减贫标准。在项目生产方面,在秸秆收储环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差异化补贴;在秸秆造粒环节,车间直接用工和临时用工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炭肥生产环节,工厂设置一定比例岗位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炭肥还田环节,按补贴约定(规定),以炭肥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益附捐方面,企业从炭肥销售额中提取1%定额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村设置公益岗位,支持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公益扶贫事业。

这一模式在内蒙古的广泛推广也使得2017年该区秸秆有效利用达到2608.67万吨,有效利用率82.5%。

多元利益联结为贫困户上多重保险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驼乡永泉生态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投入运营,工作人员正忙着驯化骆驼,为驼奶生产做前期准备。合作社通过托养贫困户骆驼,再向贫困户分红的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缺少生产资料和发展资金的困难。目前已有23户贫困户的31峰骆驼在合作社里托养。

“首先给嘎查带来了稳定的集体收入,其次能够带动全镇的贫困户脱贫,每个贫困户在合作社入3峰骆驼,每年分红2000元,三年后为贫困户返还母驼和当年驼羔。”巴音塔拉嘎查嘎查长杨振元介绍说。

阿拉善右旗主动将骆驼产业置于产业扶贫最前沿,已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科研+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等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为确保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失,还为每峰母驼缴纳意外保险,形成“公司发展产业+贫困户受益+保险公司担保”的专项扶贫发展模式。

目前,全旗已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牧场103家、专业大户8户,累计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的有1400余家,比例稳定在81%,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47%,比2013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订单合同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已经形成,带动该区214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共享产业发展收益。

猜你喜欢

兴安盟贫困人口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爱在内蒙古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