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质博物馆特色科普教育活动
2018-09-12郭然
郭 然
山西地质博物馆是太原市目前唯一一座自然类博物馆,是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求知修身的“第二课堂”。依托馆藏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我馆开发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各色科普教育活动课程,在吸引青少年观众入馆参观的同时提升社会影响力。另外,我馆与太原市的各高校、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积极合作,走进校园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进一步发挥科普教育的职能,让太原市民享受一场场精彩的地学知识盛宴。
山西地质博物馆科普活动之“探秘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
“有这样的一群古生物,它们生活在距今2.4亿年~2.1亿年的三叠纪,有四肢,但不能行走;是爬行动物,却终身生活在海洋之中。
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什么导致了它们如此独特的身体构造?快与小伙伴们一起,来探索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吧!”
活动公告发布的当天,报名电话络绎不绝,很快活动名额就报满了。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探秘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如期举行,小观众们集中参观了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着重了解了三叠纪时期我国著名的贵州关岭生物群。
紧接着,小观众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始了古生物标本黏土画制作。黏土画以山西地质博物馆内的幻龙标本为蓝本,使用超轻黏土制作一具栩栩如生的幻龙骨骼化石标本模型。
活动老师先是讲解了这具幻龙标本的外形特征,体态结构以及头尾、躯干与四肢的比例关系。后又对它的肢体因适应水中生活演化出的特殊结构做出了详细解读。使小观众们对海生爬行动物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孩子们创作黏土画
黏土画的制作,不仅要细致观察古生物标本,更需要动手来表现自己对古生物化石的感受,通过动手的过程,深刻了解幻龙的肢体结构从而更进一步明白幻龙这种生物特设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
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亲身感受与在学校教室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中玩,玩中学”,一方面提升学习古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山西地质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开辟了“第二课堂”,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互补,而且带动了市民到博物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为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馆校联合,科学讲座进校园
山西地质博物馆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同时,也把科学知识送到学校教室。与太原市的院校、中小学开展合作,把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编成科普讲座。
在课堂上不单单是演讲,配合生动有趣的幻灯片,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提问回答,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活跃了气氛的同时把科学的精髓输送到学生脑海,丰富了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