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走过的兵团岁月
2018-09-12郭旭亚
文/图 郭旭亚
没能保存下那份珍贵的建设兵团应征通知书,心有遗憾,但当时收到通知书的欣喜若狂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之中。当年,能拥有一份固定工资收入的工作,是上山下乡知青梦寐以求的。还记得,那位兵团带兵人严肃的口吻:“我们团是高空作业施工队伍,非常艰苦。”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对拥有这份工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1970年9月,福建建设兵团四师二十三团(即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在德化县共招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350名(代招90人),实收351名,其中包括那位从德化一路追随新兵队伍抵达三明团部、说什么也要留下的女知青。
流动的施工生活
9月23日,二十三团新兵在德化县城报到集中。根据团部军务股公布的全体应征人员名单,包括我在内有25名新兵分配到三营七连。三营七连是二十三团标兵连队,施工工地在清流县05兵工厂。
9月25日,七连新兵与其他兄弟连队一样,大家各自爬上军用大卡车直奔施工工地,团部三明驻地的新兵连也在出发的行列中。
我们的卡车队伍从德化县城出发,翻越过大田戴云山脉著名的十八格崎岖山路,一路往西北方向挺进。进入三明市地界,天色已黑。三明是福建省当时刚刚设立的三线工业城市,远远望见那一片河谷灯光,新兵个个满眼垂羡。我们只在这座城市的下洋营部驻地匆匆夜宿,隔天清早,便又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线路,继续向二十三团最为边远偏僻的05工地跋涉驱驰。
记得,我们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抵达工地后的次日,在酣睡中被清亮的哨声惊醒。我们这群新兵从未列队集合过,彼此也都还很陌生,武装排长好不容易才帮大家整合完毕,全连工人师傅队伍早就齐刷刷地等候在一边。连长要求我们,今后必须在一分钟内集合完毕。他说:“你们是建设兵团招收进来的兵团战士,我们七连是全团的标兵连队,你们必须为标兵连队作出兵团战士的表率榜样。”接着,他对新兵宣布了有关连队的日常管理条规纪律:每周一、三、五早上集合跑步,二、四、六早会或打扫公共卫生,不定期夜间紧急集合训练;晚间,除周六自由活动外,其余的时间由连队安排集中学习或民主讨论;当前,工地处于收尾阶段,周天根据实际需要加班清理现场,做好工地退场及新工地进场准备。
出于备战需要,05兵工厂隐匿在清流的深山中,一条狭长的沟谷从山口通向厂区,重要的军工机床设备安装在山洞里,职工居住的宿舍散落在夹沟的两旁。工人师傅告诉我们,这工地住宿条件相当好,厂方将沟谷最深处的几幢固定建筑交付我们使用。一般条件下,施工住宿都要靠自己搭盖临时草棚。连队安排女新兵住在一栋小宿舍楼里,男新兵集体住在小仓库里,这些房屋都背靠峡谷的山崖。下连队没多久,一名男新兵夜里被毒蛇咬伤了,所幸被及时送进县医院救治,化险为夷,亦无大碍。
1971年,笔者在将乐化肥厂工地留影。
建筑工程安装,施工进退场最为艰苦,施工所需要的重型机械机具机台、笨拙的操作工具设备以及成堆的电缆、电线、钢轨、角铁等各种材料都必须跟随大部队转移,都得靠大伙儿肩顶背扛搬运装车。连队只有一辆大卡车,司机来回不停地奔忙。外来支援的车辆,要根据上级单位调度安排,运输车辆随到即装车。所以,每一次转场装车都是突击行动。我们常常是在凌晨或夜里,甚至是正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要紧急装车。半个多月下来,新兵个个疲惫不堪。连长给大家鼓劲:“你们很辛苦。但是,先遣进场的人员更辛苦。他们人手少,要卸车还要整理归仓。”大伙儿一听,振奋起精气神,继续加油干。
清流05工地退场,连队一排压后阵,我们一排电工班是工地最后撤离的班组。夜里,莽莽的深山沟壑里就剩下十来个人。天亮,我们拆除了工地上最后的临时电源,检查了周边安全状况,大伙儿坐在大堆的行李中等候接车。
冬天,深山寒冷、萧索、空寂,阵阵北风从山口往峡谷深处倒灌,曾经的连队营地已经空荡悄然。
我们单身汉行装简单,一副床架、一块床板、一个大箱子、一捆背包,说走就走。双职工或带家属的职工,锅碗瓢盆杂什多,他们打早就得忙着拆捆绑扎行装。班长是双职工,他的爱人是营部的财务,这回没下工地。副班长夫妻都在工地,两个孩子留守在三明基地上小学和幼儿园。师母说,快半年没见到孩子了,大女儿乖,从小懂得自个儿料理生活,现在她能独自照顾弟弟。师傅师母会过日子,眼前这些小饭桌、靠背椅、面盆架、小橱柜都是利用工地设备拆装箱板自己制作的,今儿也跟着一道搬家。师母还喂了两只下蛋的小母鸡,说是给闹胃病的师傅补身子。那天,连队的接车久久不来,副班长瞅着那一筐菜苗发急。三线建设在偏僻山沟,日常蔬菜供应困难,连队施工进场首项任务是开荒种菜。我们班副业生产由副班长负责,他早就在这边菜地里育了苗,现在正急着赶到新工地开荒种菜。我瞅着困在木条箱里扑腾的小母鸡,瞅着那一筐子菜苗和那一堆小饭桌杂什,突然鼻头一酸,眼泪簌簌地往下淌。
参加兵团的第一年,我经历了连队三次大转场:从清流县05兵工厂转场到长汀县3691兵工厂,再转场到宁化县化肥厂,又再转场将乐县化肥厂。第二年,连队继续转战明溪县梓口坊水电站、建宁县合水口水电站、永安县维尼纶厂。期间,我们一排还小规模三进三出长汀3691兵工厂,两进两出宁化化肥厂。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年后,我也加入了双职工队伍,把家安在了流动的施工工地上。
学徒生涯的起步
记得当年,连队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七连仅配备两名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施工任务是依靠充分发挥班组长技术骨干作用。我的学徒起步得益于两位班长师傅,一位是一排五班班长蔡细界,一位是一排三班班长王恒祥。
1972年的永安维尼厂工地二十三团标兵班三营七连蔡细界管道班
蔡细界班长是1952年部队集体转业的复退军人,所带的一排管道五班是二十三团标兵班。新兵下连队,我们六名女知青首先分配到他的班组,参加锅炉试车运行。锅炉试车运行分三班倒,主要工作内容是烘炉试压。班长带领我们负责白班,任务是按照试车操作规程,将大块头原木劈成柴火送进炉膛里燃烧。
如果按时间段分工,当班小组各自完成任务,对于我们来说会轻松一点。但是,班长考虑到夜班人员体能下降,便要求白班必须为晚班备好柴火。我们还是头一回使用大斧头,大块头原木本来就很难啃得动,更何况硬疙瘩纵横交错,啃不动的硬骨头只好留给班长。眼看木柴堆成了高高的垛,这时,班长发现了新的目标—— 周围山上躺着好些枯木。他从仓库里领来一把弧型大锯,带着我们把这些枯木一段段锯下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它连推带翻滚下山,再劈成木柴装进炉膛。我们六名女战士以班长为榜样,像男人一样拉大锯,像男人一样抡大斧,一个月下来,个个体重削减五六斤,锅炉试车也顺利成功结束。
学徒生涯的第一堂课,我学到东西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连队正式分配,我当上了一名电工。王恒祥师傅是我们一排电工三班的班长,他是1952年部队集体转业组建工程团之际,从上海引进的工程施工技术人才。
工地上最神气的是电工,腰间束戴着电工专用的工具皮带夹,就像似军人背挎着驳壳枪匣子一样威武。可是,学徒整整半年,我都没能用上这套工具安装电器设备。每天,我的工作是背公用工具包、拉板车、跑仓库领工具材料,或者是同民工一道搬梯子、扛跳板。一块跳板重达七八十斤,民工一头,我一头,扛着登上三四米高的梯子,专门为师傅搭拆施工平台。我的精神几乎要被这种笨重的粗活击溃了。
这天,班长问我:“半年来,你学到了什么?”我一脸懵样,半晌没吱声。班长语重深长地说:“我当了三年的学徒,替师傅端了三年的夜壶和尿盆。但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你看明白了师傅们是怎么布线、破线、削线、扎线的吗?电是危险的,做一个电工要对自己装的每一盏灯、每一台马达负责。”顿时,我脸红耳臊。不久,我第一次安装一盏户外雨披吸顶灯,激动得手脚都有点发颤。当师傅点头微笑检验过关,那一刻心花怒放的心情,至今还记得。
经历了学艺难、学艺苦,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技艺的品质。工匠与工匠精神,最初正是源于对这种技艺品质的追求。
1971年,笔者参观红色中央苏区瑞金留影。
最后一个入团的新兵
当年,建设兵团十分重视连队的思想文化建设。我们连队是二十三团标兵连,团里招收的很多文体骨干新兵都被充实到我们连队,连队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校期间,我就喜欢舞文弄墨、唱歌跳舞、打球运动,到了兵团连队如鱼得水—— 办广播、出墙报、写文章、做演讲,组织连队文艺宣传队,很受大家的欢迎,也很受连队领导重视。但,却不知不觉地滋长出自满的情绪。
七连连队纪律严明、制度规范,为了支持连队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连队将早操时间调整给我们自行安排。那时正值冬天,我便擅自决定让大家自由活动,自己也乐得躲在被窝里多享受会儿温暖。一天,被连长逮个正着,只好搪塞道:“我在背台词呢!”晚间全连大会,连长不公开点名批评了我,这件事成为连队的经典话料。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宣传队里,文艺基础差的队员学习舞蹈动作有困难。这天,正为几个队员学不会动作发急,连指导员见了便过来支招,我心里烦哪听得下去,冲着他便嚷道:“你又不懂,别瞎指挥。”在场的人惊讶不已,我却浑然没有过火的感觉。那一阵,恰逢兵团开展“反骄破满”学习运动,连队结合实际进行思想作风整顿,我也成了连队骄傲自满典型人物中的一位。
兵团岁月,火红年代,基层连队政治氛围浓厚,新兵个个争先恐后要求加入共青团,我也不例外。我努力学习业务技能,任劳任怨工作,积极组织连队各项文化活动,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满满的。可是,眼看着一起参加工作的新兵全都入团了,自己的入团考验则遥遥无期。在当时的环境中,我不能不感到压力。我开始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反省自己的内心思想,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与待人处事。如果说自己从小就有反省的朦胧意识,那么,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有了自觉地反省反思的良好思维习惯。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领悟到个体与他人、集体、环境协调相处的道理,很快地以实际行动调整并纠正了思想作风。半年后,我加入了共青团,在紧接着的团支部换届选举中,被大家推选为团支部副书记。
永安县维尼纶厂是20世纪70年代全国最先投产的九家维尼纶厂之一,曾被誉为“九龙之首”。1971年,兵团二十三团以三营为主力,抽调部分其他营的连队会战永安维尼纶厂,转战南北的三营七连也奔赴永安,与各兄弟连队并肩奋战在维尼纶厂工地上。1973年7月,建设兵团体制调整,二十三团重新划归福建省基本建设局,七连隶属的二十三团三营改制为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第一工程处。同期,我被工程处抽调到工地新组建的“三八女子电工班”。“三八”班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为实现大干、快上、提前完成永安县维尼纶厂施工任务发挥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积极作用。1974年,我代表三八女子电工班先进集体出席了在永安县召开的全国基建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三八女子电工班的先进事迹报告,激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不久,该班组被推荐评选为“全国建设系统三八红旗标兵班”。
匆匆的兵团岁月,铭刻在我身心上的印记,只有当人生的道路越走越长,再回首时,才清晰地发现:那是一种思想精神的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人生价值观的初具成型。
备注:福建永安维尼纶厂于1971年开工,1975年基本建成投产。为表彰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第一工程处(现三明分公司,即原福建建设兵团二十三团三营)在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的突出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工程一处“全国大庆式企业”称号。1977年,工程处汪益贤主任作为获奖单位代表进京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受到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