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几点做法

2018-09-12赖声均

老区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飞龙大棚贫困户

□ 赖声均

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位于留车镇西南部,距中心圩镇10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62户1067人,总面积2.7万亩,全村农业以种植柑橘、水稻、养殖为主,产业单一,2015年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贫困户59户259人,现有党员39名,是“十三五”重点脱贫村。飞龙村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摘帽的最主要抓手,着力探索建立致富产业,已形成以三黄鸡养殖、光伏发电、大棚蔬菜种植等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产业脱贫成效较为明显,主要做法如下:

一、广泛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定产业

一是多层次全覆盖进行调研。工作之初,省、市、县乡领导发扬《寻乌调查》精神,沉下身子,深入一线,主动调研;普通干部上门走访调研,县直相关单位也赴村进行专题调研,都提出较高水准、切合实际的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发展意愿,切实掌握民情民意。

二是针对性高密度外出学习。分别组织村干部、小组长、群众代表、当地能人到宁都参观三黄鸡产业、到会昌参观大棚蔬菜、到大余参观旅游产业,结合实际,通过多方论证,提出产业发展思路。

三是重引领讲示范与企对接。与宁都惠大、正邦集团、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大户、宇阳光伏发电、博能集团等公司对接,如蔬菜产业,建立培训基地做示范,由企业搭建328亩大棚作为蔬菜种植培训基地,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引导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先行先试。

二、积极宣传引导,搅动思想认产业

一是开好户长会。在工作前期,通过调研,也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多次召开户长会,听取群众意愿,进行积极引导,达成发展共识,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

二是注重氛围引导。在实现贫困户增收以后,镇村两级干部狠抓贫困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贫困户乃至全体村民的精气神。全县率先践行乡风文明活动,制订《村规民约》,从脱贫致富等方面按季度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并进行表彰授牌,评选“最美飞龙人”,树立先进典型。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飞龙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外出返乡人士回家创业热情高涨,返乡人士不断增多,外地客商老板亦随之增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三是做到合作社带动。充分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为贫困户提供服务保障。成立“三黄鸡养殖合作社、光伏发电合作社、飞龙村甜杮种植合作社”等,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如养鸡合作社积极为贫困户建立鸡苗供应、技术培训、防疫治病、饲料提供、回收销售等一条龙、多方位、全覆盖服务,随时掌握贫困户养殖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四是做到党员带头。村级组织结合党员“先锋创绩”,深入开展以“比学习、比创业、比奉献,带头脱贫、带领脱贫”为主题的“三比两带”主题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在服务发展、宣传政策、结对帮扶、发展产业等工作中的热情和干劲,把党员编入“脱贫攻坚、矛盾调处、卫生保洁和村风村貌”四支服务队伍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合理利益联结,积极参与壮产业

一是三黄鸡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秉赋,积极探索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三黄鸡产业为抓手,以养殖合作社为纽带,以“党支部(党小组)+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的新路子。三黄鸡养殖合作社共有社员64户,其中贫困户59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2017年三黄鸡养殖出栏25.4万羽,实现利润139.5万元。按照“226”分红模式(村集体占20%,合作社占20%,贫困户占60%),村集体经济收入27.9万元,每户贫困户分红6000元以上。对没有饲养能力的11户贫困户,贫困户将建棚补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按比例享受分红,确保每年分红不低于6000元;对有饲养能力的48户贫困户,除了以建棚补助资金入股和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外,通过集体担保贷款100万元入股并享受年终分红,确保每年收入不低于16000元。

二是大棚蔬菜利益联结机制。传统的粮食耕作效益低下,导致土地撂荒较多,为此,飞龙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流转土地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通过引进山东专业蔬菜种植企业建设高标准大棚,种植果蔬328亩。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经与投资企业协商,由企业免费提供45亩大棚给合作社经营。一是合作社通过“倒包返租”方式给企业,按照2000元/亩收取租金,并用于村级事业发展;二是提供给贫困户参与种植,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服务、按照企业蔬菜种植计划进行同步种植,企业按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确保贫困户种植收益最大化;三是企业提供85%以上的用工岗位给贫困户,确保贫困户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能够实现就近就业,此项可为务工贫困户年均增收7200元以上。

三是光伏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根据飞龙村日照条件及地理环境优势,依托县光伏扶贫优惠政策,探索出光伏产业发展“一统一分两保障”模式,实现全村59户贫困户光伏产业全覆盖(户均10千瓦,年收益户均1.1万元)。其中“一统”为:整村推进,需装尽装,针对有需求的所有农户,全部享受县光伏发电惠民政策,由县财政每瓦补助1元安装费,3000元保底,5000元封顶。“一分”即分类实施:对符合屋顶光伏安装条件的农户,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可实现农户每年6000元收益。对不符合屋顶光伏安装条件的农户,采取集中选址、统一安装模式,在汪屋沙坪、下岭背岗上分别设立两个集中光伏发电站,安置无安装屋顶光伏条件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提高收益,可实现无安装条件的贫困户每年6000元分红收益;“两保障”即同步保障贫困户及村级经济收益,在汪屋沙坪建造300千瓦集中光伏,其中165千瓦发电收入用于保障33户贫困户脱贫,135千瓦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下岭背岗上建造345千瓦集中光伏发电站,发电收益全部用于巩固59户贫困户脱贫成效。到2020年,贫困户全面脱贫退出后,两个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的发电收益将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增强村级发展后劲。

四是扶贫车间利益联结机制。做到“长收益,短收入”结合,积极发展“扶贫车间”,引进企业建立手机配件制作工厂,在罗村小组建设了500平米生产厂房,吸纳和安置50余名(其中贫困户21人)闲散劳动力就地就业,贫困户收入为保底1200元加业绩,工资基本可达2000元左右。同时可解决近百名闲散劳动力进行分散加工就业,每人每月可实现200-2000元不等劳务收入。 同时,成立了“飞龙村村民就业服务中心”,打造集培训、中介、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于一体便民服务组织,为解决村民就业等提供服务与保障,如介绍到南方稀土公司11人、环球陶瓷厂17人就业等。

四、全面消除顾虑,强化保障扶产业

一是配套好基础设施。积极完善与发展产业紧密相关的通行、灌溉、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通组公路硬化。对全村未通水泥公路的6个村民小组,完成10.8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解决蔬菜外运难题及642人出行难问题;二是完善农田灌溉工程。重点对鸡舍供水、大棚蔬菜基地供水进行了完善,维修水渠4000米,解决6个村民小组511人农事用水问题,解决136个鸡棚供水问题。三是电力设施建设。优先对上下岭背集中点电力设施进行架设,全面完成飞龙台区、罗村台区等全村0.4kV、10kV线路拆改共5.2公里,保证集中点共45个新建鸡棚电力供应,并对全村6个变压器进行扩容,由原有293千伏安扩容到1440千伏安,仅基础设施投资达3000余万元。

二是配套好技术保障。积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农技专家深入到村和田间地头,举办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培训班。分期分批组织村民到技能培训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重点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技能进行培训,如三黄鸡技术人员、大棚蔬菜技术人员常住在村指导、农粮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近年来,共组织培训12批500余人次。

三是配套好服务体系。努力完善销售体系、保险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贫困户提供信心保障,如对三黄鸡产业,坚持规范养殖模式,严格实行“六个一”,即统一规划,围绕全村产业布局建立136个标准化鸡棚分配给贫困户使用;统一育雏,合作社统一购进鸡苗在专门保温室进行统一喂养,30天后分散到户进行养殖,确保鸡苗成活率;统一技术服务,制定专门的技术流程,每星期五晚上召开合作社成员交流会,提高贫困户养殖技能;统一饲料供应,合作社整进零出,降低养殖贫困户成本;统一销售,由合作社统一对接市场,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统一保险,除建立风险基金确保贫困户最低收入外,对接保险公司开展三黄鸡养殖保险,每只鸡保费0.48元,其中财政补贴90%,养殖贫困户分担10%,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猜你喜欢

飞龙大棚贫困户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飞龙剪纸
进军魔环山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