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中有美·心里有爱·情系民生
——读王建生散文集《布谷声声》

2018-09-12蔡先进

长江丛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情系声声布谷

■蔡先进

散文集《布谷声声》汇集了作者从2014年春天至今四年间的散文作品近六十篇,约二十万字。该书分为五辑,第一辑《布谷声声》写乡土风物,第二辑《我的乡亲我的堤》写民生,第三辑《银杏树》写悠悠亲情,第四辑《道观河》写本土文化,第五辑《千年的记忆》是游记散文。这本散文集既写了鄂东乡土风物,也写了乡情、乡音和亲情,或风情万种,或气象万千,或唯美曼妙,或一唱三叹,或细腻温婉,或粗犷豪放,修辞手法灵活多变,形象思维的水准较高,显示了深厚的文学语言功底。

写景抒怀、咏物言志。如《冰天雪地糍粑香》《老家的火钳》《情趣一抹挂枝头》《一场春雨一首歌》《春探鹏城》《大明湖赏柳》《大九湖之秋》等均是其中代表性作品。这类文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通感、抒情和粘连等手法写景状物,营造了风情万种、气象万千的意境,读来唯美曼妙、诗意盎然,别有一番韵致。其中,《大九湖之秋》简直是如歌的行板,是一组优美俊逸的散文诗,可谓如诗如画。

五六月的山岗上,万亩桃林万顷碧波,舒展的枝叶将初夏的潮湿和阳光,光合成养分……桃子却是关不住的孩子,悄悄地溜出绿色的闺房,探出羞红的圆脸,欣赏外面的世界。可太阳无处不在,绿色的波浪里闪出红色的光点,告诉人们那里有待嫁的新娘。然而,仅仅一闪,桃子便迅速消失,重新钻进少女膨胀的衬衣。(《情趣一抹挂枝头》)

这段文字通过拟人的手法,短短一百余字,将眼中的桃林写得灵动传神,别具风韵,达到“风情万种”的审美效果。《情趣一抹挂枝头》结尾运用抒情、通感和粘连的手法,很有文学意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果树是树,也不是树,那枝头挂着果子的香甜,挂着收获的情趣,还挂着父老乡亲的希望,挂着我永远的记忆。

作者不仅擅于写细腻温婉的诗性散文,而且也能写雄浑粗犷的大气文章。《我的乡亲我的堤》《我记得洪水流过的哭声》《春风化雨》《铁锤叮当》《无法拭去的伤痛》等爱意流淌、情系民生的文章中,作者拳拳赤子之心漫溢于字里行间,其悲悯情结深沉厚重。《我记得洪水流过的哭声》里女支书“放泼似的的嚎哭”痛彻心扉,让人过目难忘。《我的乡亲我的堤》写洪水肆虐时,村干部身先士卒,喻婆婆乐善好施,程志献出年轻生命,初伢的养猪场毁于一旦,当水灾来临时,人民临危不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场景读来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我的乡亲我的堤》最后一章排比出气势,修辞巧妙,爆发出强大的语言张力,颇有艺术感染力!《铁锤叮当》流露出的“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霸气令人动容。

再看作者的亲情散文。《父亲的名字》和《妈妈的味道》很有代表性。《父亲的名字》人物塑造真切丰满,一位廉洁自律、宽厚为怀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妈妈的味道》构思精妙,充满童真趣味、沧桑味道、生活气息,尽显天伦之乐。《愿中秋的月光照进天堂》,这篇散文凸显的人情美也很有感染力。《无奈》和《送别》是两篇怀念岳母和岳父的散文,均不足千字,语言洗练精致,惜墨如金,情深意笃,感人至深。

《吃红薯》这篇散文很有特点。红薯俗称苕,是鄂东人民喜爱的粗粮,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困窘岁月,为缓解老百姓的饥馑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红薯喜爱有加,了然于心。对于作者写到吃苕放屁的情景,我深有同感。其中,作者写到偷苕时心惊胆战的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当读到作者随县委工作组蹲点到村,“闻着灶膛里还未燃尽的牛粪味,望着一家老小饥饿的眼神,再好的美食也咽不下喉。时间越长,心里迷茫就越多……”我被作者情系民生的忧思情怀深深打动:在当今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思甜忆苦”的思想显得难能可贵。文中所彰显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布谷声声》

作者不仅擅于浓墨重彩的写景状物,注重追求浪漫唯美的诗意和文采的优美,还擅于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讴歌他们美好纯洁的心灵世界。诚如作者在创作简介中所言:“美好的文字应该是美好生活的真实再现。”他通过散文写作践行着“眼中有美,心里有爱,情系民生”的审美追求,他没有辜负美好的生活,生活赐予辛勤笔耕的他累累硕果。我们有理由期待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散文佳作。

猜你喜欢

情系声声布谷
布谷,布谷(外一首)
插秧有感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偶感
情系河山
收集秘密的男孩
知了声声叫
山里的孩子情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