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记忆

2018-09-11少逸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黄继光杨洋钢轨

少逸

【人物·精神】

国旗护卫队的纪录:35年、25000多次、0失误

从1982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当时为天安门国旗护卫班)成立以来,在35年时间里,战士们共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在这背后,少不了日复一日的苦练……

近日,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由1名指挥员,1名擎旗手,2名护旗手以及32名护旗队员组成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首先进行一百步正步走,然后变换为齐步走,再行进一百步。两百步结束以后,32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在国旗杆南侧的32个终点站位处站定,并且全部对位精准。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经党中央批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在最后一次升完国旗合影的时候,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眼眶红了,泪花在眼睛里打转。守卫国旗整整35年,他们光荣地结束使命。

多维解读

1.挑战自我,追求极致。国旗护卫队队员对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踢腿,每一次执行任务乃至衣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坚持用最精细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对细节的追求,浓缩在对75厘米步幅的精确追求中,浓缩在震撼评委、观众的整齐划一中,也浓缩在35年、25000多次、0失误中。

2.精确和完美绝非与生俱来。“严、细、勤、恒”始终是他们秉持的管理理念。严,严到营区无便步,举手投足有规范;细,细到所有物品的摆位毫厘不差;勤,勤到全员额、全方位、全天候有督查;恒,恒到几十年如一日,任何时候都不松懈。

【梦想·火炬】

亲手“焊接”的儿时梦想

每到春运时节,相信都会勾起许多人乘坐火车出行的记忆。火车运行时那“咣当咣当”的声音,也记录了几代人的春节情愫。

生长在铁路旁的曾晓光,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再听到火车经过时老式铁轨发出的“咣当”声。铁道线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咣当咣当”的声音,就是因为之前铺设铁道线的时候,采用的是25米长的钢轨。钢轨和钢轨间都会有一个接缝,这种接缝会造成列车在轧过接缝的时候产生“咣当”的声音,同时也会降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长大后,曾晓光成了济南工务机械段的一名焊接工。新时代钢轨无缝焊接技术的出现,钢轨的每个接头要经过16道工序,无数像曾晓光一样的铁路焊接工用智慧和努力,让高铁变得更加安稳,造就了“千里京沪一线牵”。

多维解读

1.有梦想,誰都了不起。有时候,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但如果你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便能看到成功的曙光。正如曾晓光,梦想让他拥有信仰,坚持让他获得成功!

2.永不懈怠,修行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本职工作上精益求精的态度。然而,目前,我国各行各业中存在一种贪多求快、好高骛远的不良风气。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在社会各行各业呼唤祛除浮躁、踏实坚守、力臻完美的宝贵品格,才能培养出更多唯精唯一的大国工匠。

【时代·声音】

云中谁寄锦书来

满地满墙的书信、观众激动的泪水、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情朗读的明星,更动人的是书信背后透出的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

这一切,构成了央视新开播的《信·中国》强大的感染力,并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信·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由朱军主持,于2018年3月9日首播。节目从2000多封历史书信中发现50多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多元手段,与时代、历史、写信人和收信人进行灵魂对话,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这些书信中,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时间跨度从建党初期、战争年代到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一直到近五年。很多信件中所提及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后人也会在节目中一一出现。

在《信·中国》的首期节目中,一开场,就请出了杨烁朗读朱德总司令写信求助友人戴与龄给80多岁的老母和养母寄钱的事情。当时,四川饥馑,身无分文的朱德恐两位老人熬不过去,只能向好友借钱,并直言,所借的这笔钱必定不能偿还,因为他参加革命根本没有钱。一个堂堂的总司令,竟然连赡养自己老母亲的钱都拿不出来。另一封则是朱德写给自己的前妻陈玉珍的。大意是革命军队官兵一致,自己没有要过一分钱,所以也没钱来接待你们。这两封家书,将朱德总司令清廉奉公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听后感动不已。朱德的嫡孙朱和平将军告诉观众,爷爷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自侍奉老母亲,没能端一碗水给她……

《信·中国》播出后,在互联网上传播量惊人。当晚,6个关键词(句)登上微博热搜,霸榜24小时,其中,“杨洋读黄继光家书”更是成为首个进入微博两会热搜榜前三的综艺话题。同时,#CCTV信中国#话题攀升至微博总榜第四位(前三位均为两会话题),综艺榜第一位,单条微博转评赞多次突破10万,展现出了现象级的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多维解读

1.鸿雁传书,传播的是正能量。《信·中国》播出后,中国共产党员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往事及明星们对信件真挚走心的念读,引发了亿万网友“泪奔”,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不少人都在朋友圈留言:“为《信·中国》点赞。为‘君点赞。”“祝贺首播大获成功!你们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主席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指示,致敬!”

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在网上发表评论。有网友表示,“看了新开播的节目,被深深打动,尤其是杨洋和张少华老师念黄继光家书的那一段应该大力宣传,让新一代的孩子们谨记历史,缅怀英雄,珍惜当下!”

2.铭记历史才是对民族最大的敬意。《信·中国》从2000多封信件中,精选了50多位共产党人写给亲人和友人的书信,并通过李幼斌、唐国强、吴京、徐峥、黄渤、陈建斌、蒋勤勤、刘涛、陶虹、杨洋等60多位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和演员进行深情的朗读诠释。由于众多演员争先恐后地上台读信,人人乐当信使,不拿一分钱报酬,并引以为傲,使得节目品牌和效应大放异彩。

在第一期节目中,担任黄继光“信使”的是年轻演员杨洋,老艺术家张少华饰演黄继光的母亲。在上甘岭,黄继光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不立功不下战场!”

或许是年轻的演员与当年的英雄年龄相仿,或许在那一刻,杨洋真正触摸到了英雄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念到“不立功不下战场”时,杨洋情不自禁地重复了两遍;而当他振臂高呼时,台下的年轻人集体起立,含着热泪高声呼应。

若问这一幕为何会出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对祖国的爱得深沉!

猜你喜欢

黄继光杨洋钢轨
“不及格”
黄继光:舍身忘我 英勇无畏
钢轨预打磨在地铁线路中的运用相关阐述
致敬英雄黄继光
诗与远方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探访黄继光叔叔的故居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爱吃零食的小白兔
两种钢轨表面伤损在线整修技术方案的对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