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8-09-11张文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给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树立信心,培养能力,课堂因此充满活力。
关键词:探究学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兴趣;活力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传统的应试教育充满了活力。教师转变观念,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新知,感受成功的乐趣。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如何让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趣味无穷?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联系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圆锥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端了一盘沙子进课堂,还拿了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和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容器。学生一看我准备的这些东西一下子就乐了,因为他们知道这节课又可以玩游戏了。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容器,并展示给学生看,问:这两个容器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并指出,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同时又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猜得最准确:在圆锥体装满沙子,然后倒进圆柱体里面,需要倒多少次才可以把圆柱体装满?”问题一出,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2次,有的说3次,有的说4次,有的说1.5次……经过一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纸上谈兵之后,我叫一位学生上台亲手示范倒沙子,在所有学生的见证下判断谁猜得最准确。经过试验之后,学生一致认为:圆锥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1/3。
把生活引入课堂,把游戏融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课堂也因此变得充满活力。
二、组织讨论,调动“探究”主动性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组员间的共同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安排“探究小组”,适时调控
探究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我一般安排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其中包括一名学优生、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学困生,同时会考虑他们的性格、兴趣、特长等进行分组,然后选取小组中的佼佼者作为“导生”,整个小组在“导生”的带领下进入小组探究学习,尽可能让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进步。
在探究时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老师要适时巡视课堂,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避免有些同学浑水摸鱼,避免“导生”包办答案,还可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例如当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要及时引导,合理点评,让小组探究学习在改善中不断进步。
2.寻找探究“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进行合作探究。作为学生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寻找探究“切入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每上一节课,我都會努力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知识,寻找探究“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绳子、尺,课堂上先把学生分成4人为一组的小组教学,先让学生一起动手用绳子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总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在计算时我们取它的近似值为3.14。并由此引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让学生明确:求圆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通过学生的合作,学生更明白周长公式的推导结果,加深对圆周长公式的理解,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我让每组的学生自行量出其他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同组的同学自行计算,比赛哪一组算得最准确。通过练习,加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认识。最后,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篮球场上去,让他们去自行寻找方法,计算篮球场上的圆的周长。在校园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量直径,有的说量半径,有的还说直接量周长就行了,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求比较大的圆的周长,我们最好还是找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利用公式来计算比较简便,也最准确。
这一节课因为有了小组成员的互相合作、探究、互助、实地考察,知识点落实非常到位,学生真正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创造平台,展现探究成果
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并及时作出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一般采用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言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尽量让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每一位代表发言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既肯定个人的闪光点,也肯定整个小组的表现,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大胆发表意见。汇报完成后,我会出示相关的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这次“探究学习”的成效。
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树立信心,小学数学课堂因此变得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文悦(1974—),男,汉族,广东省江门市,本科,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课堂的研究。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