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合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2018-09-11段守法
段守法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全体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有效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就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任务。要想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作用,教师首先应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精选合作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和互助,在小组展示时教师能够激励学生勇于辩驳,小组评价要全面恰当,能起到激励学生勇于进取、勤于思考的作用。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在数学课堂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共同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应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获得。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着很大差异,自主探索知识对于智力水平稍差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全体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全体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就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小组活动时一言不发,沉默寡言,参与意识不强,欠主动,使得小组活动冷冷清清,还有部分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学习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活动起来叽叽喳喳杂乱无序,偏离学习主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为了加大课堂容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在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完全,还没有来得及讨论时,教师就急于提出问题使得学生只好交换补充答案,学生就根本没有时间去探讨思维过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了过场,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来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实践证明,恰当的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即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搭配,每组人数根据班额情况确定4~6人。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单人一个角色如小组长、操作手、发言人、监督员等,并且规定每个角色在小组活动的职责,小组内的角色可以实行定期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增进了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二、精选内容,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与互助
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形成期,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舞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有所感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倾听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在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出现这种现象呢?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著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有选择地接受。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注意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见解做比较,想想组员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找出他人发言的漏洞,进行补充或反驳。这样,学生认真听,各抒己见,很快达成共识,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
三、展示精简,体现合作,激发学生敢于辩驳的勇气
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中习惯说:“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学生习惯回答说:“我认为怎么怎么样。”在汇报交流中并没有体现小组合作的意识。在一节教学设计中,我看到老师的说法是:“哪个小组来愿意来说一说?”同样,小组代言人也回答:“我们小组觉得如何如何。”这样既能让学生展示出小组合作的结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看到这节教学设计,我有所思考,正在班级逐步培养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习惯,让学生代表小组发表看法,在汇报中体现合作意识。教师提供机会给不同小组的成员进行回答,不同小组的回答有相同之处,亦会有不同之处,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抓住学生答案之间的衔接点活跃课堂气氛。一个小组的答案回答得好,再激励另一个小组加入讨论来挑战他们,形成竞争态势。鼓励同一小组的不同成员按照自身职责分工,各自发挥所长;另外,鼓励不同小组的相同分工人员进行据理力争、为自己小组加分。教师在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下,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优势与亮点,教师在一旁认真倾听,协调关系,指挥若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即可。
四、课堂评价规范多元,以激励性语言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评价的标准是哪个小组成员回答得最完整,讨论的问题最有价值和意义,成果最好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奖励,最后均纳入期末成绩考核之中。这有利于最大很度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而获得相应奖励,也是对他们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进取精神、探索能力都大有益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