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2018-09-11杜春环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葵花读书课文

杜春环

现在的语文课堂,每个教师对教材侧重点的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也不同,很多老师认为,细致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有的老师认为对文章段落的分析是重点;还有的老师认为,细致的学习写作手法,才能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但我认为,语文的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因此我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去体味文章的内涵。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读”而学文呢?

首先,我认为要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读书重在自读自悟。然而有时在课堂上,因为四十分钟的时间局限而不能给孩子充足的读课文时间,认为不如多讲些更实用。于是很多语文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就开始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这时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明白,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很肤浅,思考也不深刻,当然也不会有真切的情感了。所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有时教师为了赶教学计划,心急再训斥几句,让孩子更不愿也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只会被动接受,而不是主观积极地思考问题,效率低下,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有时候读一遍他们还很茫然,再读下一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在教《葵花之最》一文时,一开始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画出来后,并不急于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这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能不能通过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呢?如果实在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内求助解决。给了孩子充分时间阅读后,学生们的问题基本都能自行解决了,比较难的,小组内也会解决。接着,我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依然没有急于让同学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读课文,这次读完以后,很快就有同学说出答案了,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看出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让孩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容易。所以想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课文,一定要给足读书时间,他们自己就会解决许多問题,悟出许多心得体会。

其次,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学习课文,那是远远不够的。杨再隋教授曾说过:“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地引导。”在学生自读自悟之后就要带领学生进入深度感悟,但受学生认知能力、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还不能很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那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巧妙而润物无声地给予点拨、引导。

所以,在《葵花之最》这篇课文中的深读感悟环节,我先出示感悟题:课文写了葵花的哪些品格,仅仅是写葵花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接下来,我仍然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体会感悟、思考,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交流。有个学生汇报:我在“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了一朵明艳的花”感受到这株葵花的顽强不屈。我及时引导:为什么这么恶劣的环境,葵花还能开花,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葵花吗?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葵花象征着驻守边防的女兵们,进而体会女兵们不怕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巧妙的点拨,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中心。有时候甚至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所以,教师的“点”要做到恰到好处,润物无声,不能生拉硬拽。

最后,我认为感悟之后的有感情朗读,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是一个生命融入另一个生命的重建过程。学生要想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一定得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我们还要在对文本感悟完之后,再给学生提供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学生只有带着自己所感悟到的情感,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情感,感悟到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理想境界。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泪下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品析语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砸东西时,母亲,为什么悄悄地出去?为什么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母亲最后的临终遗言传递出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理解母亲所说的“好好活”?这些问题在深度感悟环节引导他们理解之后,让他们自己确定朗读情感,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给大家听。为了渲染气氛,我在学生朗读时配上了音乐,有的同学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还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那深沉的母爱情感中。课堂是成功的,学生只有读得明白,才能悟得深刻。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朗读中培养他们逐渐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葵花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葵花王冠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葵花之门
葵花 外一首
葵花点穴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