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初探
2018-09-11张光全
张光全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年不能和父母待在一起的,和父母的交流会非常少,甚至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交流几乎为零,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易出现心理问题。有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远高于非农村留守儿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笔者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从小缺少亲子关系,长期处于情感缺失状态,易产生不利于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人格缺陷。主要有如下情况:
1.情绪不稳定,性格偏执
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在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很多的事,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常将自己与非农村留守儿童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无论在做什么事时情绪都会比较浮躁,并且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是选择给家中的长辈抚养,在年长一辈的思想中,孩子是要被保护、全面照顾的,除了让孩子吃饭是长辈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在精神教育方面长辈根本没有意识,这就形成了对孩子的溺爱,这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心灵脆弱,不想被伤害,或者不敢面对使得他们性格怪癖。
2.自信心严重缺乏
自信心严重缺乏是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首先是没有父母陪伴的自卑,比如说同龄的非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上下学时都会有父母接送,这种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眼中是父母非常爱他们的行为,而反观自己,本来心灵脆弱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时候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不喜欢自己,所以不愿意陪伴在自己身边,形成了没有父母陪伴的自卑。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家庭经济状况所导致的,父母在外工作,没有时间关心他们,与同龄非农村留守儿童的对比使他们在外在方面显得格外自卑。
3.安全感缺乏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的特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有怀疑,他们对别人给他们的想法有强烈的反抗心理,他们不愿意为未知的事情去付出或者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自卑的特质,他们对周围的事件都戴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形成了极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他们在对待事物方面还有严重的消极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热情,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4.亲子人际关系障碍
因为在心理上形成的自卑,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格外敏感,他们不愿意与自己有差别的人交流,这种太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农村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健康成长。
1.家庭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道环境,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即使父母不得不外出工作,父母也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想什么,想做什么。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呵护,一句暖心的话语比任何的物质补偿都要来得有用。另外,在选择孩子的抚养人方面也要慎重,不能选择一味宠爱孩子的抚养人,更不能选择孩子从心底不能接受的抚养人,这对孩子的人际交流非常重要。因此,父母不应为了工作而工作,应该多给予孩子一些时间陪伴。
2.学校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因为没有父母陪伴的第一道环境已经没有了,学校作为第二道环境就应该尽可能地去做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農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教育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学校更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心理问题,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疏导,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3.政府
政府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开展心理咨询课程,正确地引导家长,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在生活上给予农村留守儿童资助,在心理上投入资金聘请相应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与别人进行交流,养成健康向上的性格。最好可以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孩子的父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重视儿童心理健康这个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政府应当担负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素养,让这些儿童与非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为祖国未来之光!
参考文献:
[1]米娜.幼儿园智力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丁龙江.牡丹江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课题批准号:GS[2017]GHB3141)研究成果。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