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8-09-11董小兰
董小兰
摘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很重要,英语教学在农村小学没有重视起来。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寻求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一、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手机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课余时间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英语。在农村,英语练习实践机会少,留守学生多,家长为了方便和孩子交流,就给孩子买手机,对学生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导致农村小学出现大量英语学困生。
2.学校原因
(1)对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些英语教师渴望取得成功,期望更多。在教学方法上不重视学生的情感,经常批评学生,伤害学生的感情,成为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之一。
(2)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偏低。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和英语教师普遍短缺。有的教师没有积极性,教学观念没有改变,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导致学生认为该老师不关心自己,慢慢地放弃了英语学习。
3.家庭原因
(1)家长文化水平低
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底,根本不懂英语,认为学英语在农村没用,因此,对子女学英语也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留守学生自暴自弃
受社会的影响,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外出挣钱是青壮年最直接的做法,产生了部分留守学生。孩子就由自己或爷爷奶奶照顾。长期缺乏父爱母爱,许多孩子变得孤僻,行为不能自我调整,自暴自弃。他们根本没有学习兴趣。
二、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策略
依据“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通过下面几种途径促进其转化:
1.认识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信心
(1)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给学生讲明白:英语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我国已加入WTO,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密切。我们不但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而且也需要把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我们。个人在升学、就业中学好英语机会更多。
(2)注重情感投入,把爱心献给学生。大部分学困生孤独自卑、缺乏自信。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爱孩子,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认同想法,感受到心灵温暖。这样他们才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1)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设计合理。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有层次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英语歌曲、游戏、校本课程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让他们在有趣地学英语、练习英语。
(2)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很关键,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效果不理想,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教师要在语音教学、学生单词记忆方法和听课和课后复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抽出较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语音和拼写辅导
学困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在记单词时,往往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英语字母与音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发音规律。
4.分层教学,使他们各有所得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感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困生指定标准,完成就是成功。例如,在教授新课背诵时,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其背诵关键的短语和一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内容。让他们每天都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把适当的机会让给学困生,并当众给予赞扬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充分利用学优生资源,结成帮扶对子,转化学困生
教师平时多帮助学困生。鼓励同学互助。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成绩中上的学生来帮助学困生,并鼓励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应尽量面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又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困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还保证了练习的效果。
6.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家长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家长要鼓励监督孩子学习,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在孩子的面前,家长要多向孩子說说英语老师的关心和问候,以及老师的优点。第二,购买一些与学习英语有关的书籍和学习用具,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第三,家长多了解多沟通老师的教学工作,在家多督促孩子读课文,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面形象,对孩子的学习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和爱心,持之以恒。只要教师用最真诚的爱去关怀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教育他们,一定会换来他们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樱花.遭遇学困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58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