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及实施策略
2018-09-11张旭琴
张旭琴
摘 要:作业设计的创新性是培养初中生个性与能力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作业设计中更是如此。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也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进行作业设计,还要加强学生创新式的作业练习,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及实施策略”这一课题展开具体的讨论与
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众所周知,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老师通过作业情况一看便知。同时,作业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是语文课堂中的关键一环。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来看,很多的作业设计中都存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作业“复制性”强,作业难度过高或者过于简单等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性
设计。
一、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一味地讓学生做一些纯理论知识的题目,但是,并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巩固和消化,这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业环节的重心,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失去了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此,根据当前新课标所提出的“作业设计要突出创新性,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我校就在坚持做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作业设计比起传统的作业设计,不仅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进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的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方面、多角度的素材统一,要将教材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社会、时政以及信息化等内容紧密相联,采取个性化、多样化、开放性的作业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个人的思维和能力都各不相同。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通过分层作业来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都能顺畅地完成作业并获得一
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注重作业的自主性
设计具有自主性的语文作业,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得到自由,对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的机会,促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曹操的作品《观沧海》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这样的作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看看谁的学习效率高。这个能够自由发挥的作业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合作学习,都完成了这次作业,而且效果十分不错。有的学生为《观沧海》配上了音乐,并进行了有感情的诗歌朗诵;有的学生则将《观沧海》与曹操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曹操的诗歌特点。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
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力,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习惯性地将教材中的参考答案作为作业的统一答案,这就呈现了一种“我们的思想都一样,我们的答案都一样”的认同趋势。当然,教师也往往会拿“标准化”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这种“简单趋同”的绳索就捆绑得学生创造力全无,趣味殆尽。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体现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设计思维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倡作业的分层性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都是班级统一的,这严重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适当地设计语文作业的难易程度。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把“响晴、贮蓄”等生词作为基础部分,这是基础差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之美;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我就重点教他们修辞手法,并让他们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情感寄托。这样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还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的原则以及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笔者认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促使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得到不断提高,以达到为学生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桐增.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分析[J].学周刊,2017(5).
[2]李爽.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