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2018-09-11王健
王健
摘 要:生物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近几年生物学被列为中考科目,还附加有生物实验的考试,所以生物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也提高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就不能停留在了解的认知层面了,老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也认识到这方面的改变,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就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难题了。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学这门课程和学生身边的各种事物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紧密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营造幽默协调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实验以及课外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无论哪个学科的学习,都应该将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机智,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习内容本身存在的乐趣,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单纯枯燥地接受理论知识。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在课改的这几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我深刻认识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而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协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兴趣程度。学生是否感兴趣,创设和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是很重要的,老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各种动物表演节目的视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表演节目,而普通的动物不会呢?”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的思考并踊跃发言,有一位同学说出了“他们是经过训练的。”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说法,顺利地引到了所学知识上。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觉到不是在上课,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比起使用枯燥无味的语言直接导入学生更容易接受。再如:在讲陆地生活的动物这节课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蚯蚓由于感觉非常无聊,于是将自己切成两段去打羽毛球的笑话。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我趁机问:“蚯蚓真的可以切断再生吗?”这样愉快的学习就开始了。
二、运用实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可以说是生物学习的灵魂,离开实验,生物学习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学习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方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提前要求学生准备鲜花,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书中的观察与思考去解剖花朵,认识花的各个结构。再如,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部分内容时,我先将实验的详细步骤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相互解答,而没有解答出来的问题,他们就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找到答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求教师课前要准备好实验器材,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同时,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教师不要急于参与到学生的实验当中去,而是观察他们的实验过程,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示范和指导。通过这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既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课外活动来激发兴趣
我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图标,并把这些图标放到自己的校园当中。学生一听积极性很高,我给学生提出主题:围绕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来制作。学生把制作的这些图标放到学校相应的地方,并标明制作者的名字,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我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其他同学对于图标的看法和建议,并倡导其他同学也要保护环境。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这种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这些都是在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达不到的效果,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总之,生物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尤其在中考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它不仅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和我们身边的各种事物紧密相连。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及时带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爱上生物学科。
参考文献:
[1]谢山,王月.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J].小作家选刊,2017(27).
[2]李吉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校园(中旬),2017(5):94.
[3]魏鵬程,叶树琴,李娜娜.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速读(旬刊),2015(11).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