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

2018-09-11曾翠兴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问题串创设

曾翠兴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有直观情境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问题,在多方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串”,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串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串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考虑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学习中,营造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很快爆发学习的动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方程、函数、圆、应用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要认真把握好,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把知识放进现实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以把问题串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案例:以九年级上册学习画三角形的外接圆为例。

问题1:如何在球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

问题2:过一个点能画多少个圆?

问题3:过两个点能画多少个圆?

问题4:过三个点能画多少个圆?要分情况讨论吗?

问题5: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又能画多少个圆呢?跟前面的问题有关吗?

对这个“问题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入手,增强学生对外接圆概念的理解,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启发,逐层推进引导,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知识,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透彻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个成功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创设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指导学生去动手大胆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

题。有效地设计问题串,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学习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稳定性。

问题1:为什么晾衣架是三角形呢?

问题2:晾衣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吗?

问题3:两者有什么不同吗?能运用学过的什么知识去解

释呢?

这几个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设计问题串的时候注意加入生活情境,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具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能认真听好数学课。

2.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有实效的问题串

学生的学习有两种发展水平: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控制好难度,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能力等。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有效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的问题还要幅度适中,有问有答,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度。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驱使学生在多种互动中生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数学,找准问题切入点,整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创设有实效的问题串。

案例:学习九年级下册求扇形的面积:

问题1:假如风扇的可达范围是3米,转动的角度是100度,那么风扇的扫射区间多大?

问题2:小学学过圆的面积公式,能想起来吗?

问题3:那么扇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跟圆的面积公式有

关吗?

问题4:学了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能求出风扇的扫射区间多大了吗?

问题1可以马上吸引学生,问题2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问题3和问题4是对本节知识的研究学习。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用已有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能很容易得出公式以及很好地运用公式。问题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欲望,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通过设计变式问题串,培养学生灵活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不要太单一,可以通过变式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这样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对比加强,使学生触类旁通。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得应用条理化,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变式问题串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

如图,直线l及直线l外两点A、B

问题: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得PA+PB最小。

点P在哪里?

4.通过教学反思,提炼完善“问题串”

教师在每节课后应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随之调整导学案和教法,通過教学反思提炼完善“问题串”,以便巩固和完善课堂。我们可以设置反思问题串,教师展示之前相关的问题,提出反思的问题,组成问题串,反馈各类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变式问题训练,不断提炼完善“问题串”,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案例: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

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x2-2x+1=0有几个解?(以前学过)

问题2:二次函数y=x2-2x+1与x轴的交点有多少个?

问题3:已知抛物线y=x2+mx-2m2(m≠0),该抛物线与x轴有多少个不同的交点?

问题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此案例中通过设计相关联的问题串,能够引起学生反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去反思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把错综复杂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不断反思去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三、问题串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郭沫若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乐,忘记劳苦,喜欢学习数学。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和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积极提问,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较大的抽象性,要求比较灵活,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很好地运用开放有效的提问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问题串所得到的答案进行重新整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网络结构,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设计以下的问

题串:

问题1: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什么样的方程组适宜用加减法?

问题3:在应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注意什么问

题呢?

问题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要根据什么去选取解法呢?

这样设计问题串,能帮助学生把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应用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3.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动手研究和合作讨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串”进行教学,设置逐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问题串”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努力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真正有效锘的数学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八年级上册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问题1:同学们猜猜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结合图形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问题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请计算出三角形的斜边?

在這个案例中,环环相扣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巧妙地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问题的互动中生成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尧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颜仁荣.“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问题串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