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子女厌学情况之我见
2018-09-11曹辉
曹辉
摘 要:随迁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厌学,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这一特定群体的厌学情况,指出了这一问题形成的特有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關键词:进城农民工子女;厌学;原因;建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比2014年增长
0.4%。我所在学校主要的生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他们占总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通过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比较讨厌学习的人数里面,本地学生占25%,而进城农民工子女占37.1%。很明显看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厌学情况较严重。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城市农民工子女厌学所特有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1.由于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会让孩子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他们很多在短期内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尽管有些孩子很努力,但还是有很多孩子的学习开始跟不上了,成绩下滑严重。面对这种暂时的困难,他们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而出现了消极的情绪。
2.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质量还有很大差别。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方式方法可能要受到挑战,导致成绩下降。如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这种局面,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导致厌学的情绪出现。
二、家庭教育的过失和缺失
很多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存在问题,而且明显地呈现出两个极端化的发展趋势。
1.有这样一部分农民工,他们自己的条件艰苦,经济贫困或者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他们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比如说,要求子女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之下,他们就会加重子女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比如说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特别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经常给孩子灌输自己生活有多苦多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只能考一个好大学等,他们没有考虑孩子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有些农民工家长在这种心理之下,就有可能出现暴力教育的状况。比如说,家长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我就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所带的班,有一次期中考试以后,我发现几个学生的成绩下降比较明显,我就请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来学校谈话,他们来到办公室以后,我先委婉地说了一下孩子成绩下降。其中一位家长听了以后,就很明显地表现出了生气,然后他坚决要求看成绩单,看完后,我看到他已经有点愤怒了,然后坚持要把孩子找来当面问问。下课后,我把他的孩子叫到办公室,没有谈两句,他就开始动手了。
2.一些人已经对于读书不再看重了,这包括了一部分的农民工。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教育那只是学校的事情,或者就不算什么。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不管不顾,有的农民工家长两年多了一次家长会都没开过,一次学校都没来过。甚至有一次班上的一名农民工子女作业经常不交,上课都没好好听过,我就打电话叫家长来谈谈孩子的问题。那位家长先是推三阻四不来,到后面竟然说让孩子安安稳稳待学校就行了,学习无所谓,让老师这方面就不要管了。从这可以看出,这些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极不重视。既然家长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很多孩子也就慢慢觉得学习无所谓直到厌学。
三、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和冷漠
首先,一些农民工子女在心理上较脆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容易气馁,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厌学。所以我们要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虽然我们很多学校有心理健康课,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但他们没有完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厌学得不到很好的矫正。
其次,我们一部分老师在上课提问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一般很少去提问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当我们讲完一个知识点以后,感觉大部分学生已经会了的时候,我们就把少数人给忽略了,而我们忽略的人可能是农民工子女。我们这种看似平常普遍的做法,其实是近乎冷漠和残忍的。这有可能彻底毁灭他们继续学习的希望,让他们越来越讨厌学习,直到放弃。
四、心理适应不良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在农村的时候,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朴素的环境,在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当进城以后,他们所看到的他们和城里的人较大的经济差距,这让他们感受了严重的不公平或者低人一等,这样下去,认为读书根本就没用,根本无法弥补差距,厌学就成为了他们表达不满最简单的武器。
下面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首先,作为农民工子女面对环境的改变,要和城里的孩子多交流,很快建立起新的同学圈、朋友圈,很快融入这个新的环境中。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团体意识,我们并不孤单,有很多人会帮助我们,这样我们就有了克服困难的足够力量和信心。
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高压手段和漠不关心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的家长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首先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关心他们的各个方面,让他们感受到背后有父母坚定的支持和理解,这才是他们一直前进的动力。
最后,学校要针对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开展长期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而我们的老师要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爱。
参考文献:
[1]蒋国河,孙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反思[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
[2]李玉贞.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5,15(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