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奥会新设项目视野下我国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018-09-11赵威刘岩赵琦

武术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街舞文化产业发展

赵威 刘岩 赵琦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三届青奥会^·舞项目设置为背景,思考得出:我国街舞文化产业包括相关文化的演进;街舞文化产业构成以及发展模式的价值开发;从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大众体育运动寻求功能定位;对规范街舞文化产业市场、建立管理机制、形成文化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方面进行系统构建。从而为我国街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街舞 文化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131—05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奥林匹克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确认,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中街舞将作为新设项目入选青奥会。青奥会的举办对于推进区域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大契机。街舞运动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进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爱。街舞运动的开展还带动了一系列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各地街舞大赛运动品牌的赞助、街舞流行服装设计、街舞考级机构的日渐成熟。其商业价值、运动功能价值、文化传输价值等都是值得肯定的。2013年,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成立,这也标志着街舞运动越来越被官方所認可。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了解街舞运动发展现状、回眸街头运动到文化产业的变迁、整合街舞文化产业资源、探索功能定位、构建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3 研究意义

通过与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对比来探寻我国街舞文化发展趋势。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来源,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同时对街舞文化产业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我国街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青奥会新设项目视野下我国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查与本选题的相关文献,并搜集近年街舞竞技、街舞文化、街舞产业相关的文献,研究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进展,并借鉴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本课题提供参考。

2.2.2 专家访谈法

对研究街舞文化、街舞产业的专家进行相关问题的访谈,为本课题确定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及评价标准。

2.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得出,文化、文化产业、街舞文化产业、青奥会对于街舞的影响等之间相互的关系,总结街舞文化产业的概念、类型、发展现状等问题,为街舞文化产业发展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街舞文化演进

“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发展中所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Hip-Hop的文化内蕴研究》一文中指出:街舞文化既有运动的元素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有极高的社会认同感,与其它文化一样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终于正式宣布成立“CSDA全国街舞执行委员会”,拟在全国建立了20个省级分委会,超过300个城市建立了培训基地。经过严格考核,每年将会培训出2万多名优秀的街舞相关工作人员。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街舞运动,积极推广街舞,在各大官方活动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街舞的身影。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到:“很多艺术形式都是由外国兴起,比如说唱、街舞等,只要群众喜爱,我们就要赋予其健康向上的内容”。从民间舞蹈到官方认可的体育运动,街舞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3.2 街舞文化产业的价值与开发

3.2.1 街舞文化产业的构成

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目前“街舞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业内学者还未给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同时与青奥会相关的街舞文化研究尚属空白。文化资源分类包括以下三种: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及自然文化资源。根据街舞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我们将街舞归类为非物质文化资源;从历史角度去看,街舞属于现实文化资源;从价值共享地域来看,街舞属于世界文化资源。同时,本研究通过对街舞、街舞文化、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将街舞文化产业界定义为:以街舞舞蹈为核心,对街舞物质和精神元素进行创意和开发,形成包含影视、图书、音像、报刊、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街舞新品种等街舞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以及与街舞物质元素有关的服装、饰品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街舞具有时尚、流行的特点,而流行伴随着的往往是巨大的商业利润,街舞作为时尚文化的营销代表,其现代商业运作表明街舞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且已呈现出产业化的形态。街舞产业化,就是对单纯以竞赛、培训为龙头的旧形式的突破,而将其竞赛、培训、服饰生产、休闲娱乐、文化认同、街舞元素再生产等进行集约运作,规模发展,从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开发自身价值,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3.2.2 街舞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根据街舞文化产业的分类和和调查,我国街舞文化产业发展类型主要有文化旅游、主题街头场所、节庆会展、街舞电影、街舞电视真人秀、街舞类综艺节目、嘻哈潮牌服饰、街舞赛事表演。

目前我国街舞类嘉年华活动开展较少,根据研究近年来我国街舞嘉年华的资料统计出,近两年,全国共有9场街舞类嘉年华,分别是:厦门举办的“Keep It Real嘻哈厦门嘉年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街舞精英交流会展演”、成都“狂欢街舞嘉年华舞蹈展演”、南京“三石舞蹈嘉年华”、广州“大学承舞蹈嘉年华”、广州“Real-Life我们的生活第五届广州嘻哈潮流文化节”、上海“嘻哈集结&舞林争霸&同程首届海上嘻哈嘉年华”、深圳“2016嘿吼年度嘻哈盛典”、天津“天津市第六届体育节-津门街舞嘉年华”。

在舞台剧公演方面,全国共有31场。分别是:广东“舞Round初心Vol.2FreakBerry第二届成果展”“Hilty&Bosch20;周年亚洲巡回公演《WILL》广州站”“华农FARMERZ十四周年公演”“The Best Crew舞蹈剧团《梦舞街》演出”“20H广州青宫KiDance少儿流行舞成果展”“SPEED 18周年盛典2016舞界限暑期成果展”“Dr.Bus 2017深圳说唱专场”“舞所畏惧第六季大型学员公演”“东莞理工TNT街舞协会十周年THIS IS DANCE街舞专场”“东莞理工TNT街舞协会十周年THIS IS DANCE街舞专场”“THE D.0.G.S《悟音参乐》街舞专场”11场。上海“Black Chise Vol.3街舞公演Show”“假如这世界上只有中文歌-上海站”“Royal Family“荣耀王冠”Honour the Crown专场秀”“2017MDT年度舞蹈盛典”“THE ART OF DANCE ALL STAR SHOW 2017”“疯客笑廖Funk Salotto X Fab5boogz Workshop”8场。此外,北、南京、成都、河北、武汉、福州、乌鲁木齐、澳门等9座城市举办了12场公演。与其他形式的街舞文化推广相比,舞台剧的发展模式更为成熟,举办地多数,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

街舞类真人秀是近两年在我国比较热门的节目,也是我国街舞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如:優酷冠名的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爱奇艺的《热血街舞团》《舞力觉醒》等。天猫和优酷集团联手打造的《街舞争霸》节目也即将在2018年10月上映。街舞类综艺节目的播出是街舞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之一,这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街舞文化,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

街舞题材的电影电视也是街舞文化产业的支柱,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几部作品是美国的《霹雳舞》《热力四射》《街舞少年》《舞出我的人生》《年度街舞大站》、电视剧《少年嘻哈梦》;英国的《舞力对决》等。我国具有影响力的街舞题材电影是《精舞门》,该片由陈小春、范冰冰、南俊贤主演,2008年上映时期在我国受到大众追捧。相比于美国,我国街舞题材电影挖掘过浅,此类电影文化产业有极大地开发空间。

这些和街舞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通过对不同的街舞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开发,在推广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街舞、喜爱街舞,投身于街舞运动中去,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3.3 街舞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

3.3.1 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同文化产业活动的互生共荣关系也越发紧密,城市为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还在创造经济价值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街舞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是城市街舞文化发展的根基和支柱。通过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培育城市街舞文化角落,构建街舞文化产业链,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比如城市中的废旧工厂区、潮流时尚广场,那些具有街舞文化烙印,具有聚焦和便于集聚的特点,这对于街舞爱好者,街头运动爱好者和街头艺术家来说正好符合他们的运动与艺术需求,在城市发展中既不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又能为街头文化的产生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3.3.2 推动大众体育文化和运动

体育文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大众体育发展从文化建设和运动有关项目推广来进行,这些都离不开传播学视角。体育文化的传播从多方面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功能的有机整体。目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传统文化传播媒介与互联网耦合使得体育文化内容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从各大网站的体育直播吧到各类APP应用软件,体育消费者更加有选择的去收看体育节目。知名体育博主,评论员或者体育明星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话题都是大众所津津乐道的内容。这就体现了文化产业中的网络媒体对大众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大众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就更加便捷、有利。体育传媒与体育赛事的共存效应已经愈加明显,赛事体系成熟的比赛经过成功的包装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城市引进大型体育赛事例如奥运会、青奥会对城市产生的效应价值更加显著。利用街舞文化产业的本身功能,通过拓宽大众传媒渠道,发展大众体育力量。

3.3.3 增强国际街舞文化合作与交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发展,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现代社会由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物质消费的同时更多的文化的消费。街舞文化的国际交流形式也愈来愈丰富,从之前西方电影中的模仿、学习变成后来邀请国际知名街舞舞者来华授课,再到现在大型街舞赛场上我国舞者与国际高水平舞者的同台竞技。目前街舞项目已经人选青奥会,这也意味着我国选手通过选拔,入选亚洲赛区名单,代表中国与全世界的街舞舞者进行比拼,舞者的风格将会让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已经融入街舞。街舞在我国发展多年,根植于不同文化的中西方街舞,其价值取向表现出诸多差异和冲突。

3.3.4 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从我国文化发展来看,全球化与文化发展至少从意识形态交融、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民族精神建立有着重要意义,街舞属于西方流行文化,这种前卫、流行、乐观主义至上的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本质区别,但从街舞本身来看,街舞的动作里存在着中国武术的影子。国内越来越多的街舞团体都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街舞里,一些著名的团队,比如深圳的“龙舞者”、北京的“少林三十六房”、福建“精舞门”等。这些知名团队在国际街舞舞台上都展现了中国元素,又比如“李小龙”“醉拳”“霍元甲”“黄飞鸿”等人物形象都用被多个舞团利用编舞和个人展示呈现在舞台上。面对西方流行文化的“入侵”,如何利用国际潮流发展规律引领当代中国街舞的发展、如何借鉴我国优秀中华元素展现国家魅力和民族之魂,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国不仅需要高度的文化自律、自觉,还需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和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相比,传承千年的的中国文化似乎并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被人所熟知,虽然今年来由原来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如何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街舞文化里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我们还在用国外服饰“潮牌”当作一种炫耀资本;当我们以西方节日庆典取代我国传统节日;当我们用西式商业活动代替中国元素的仪式庆典,这些行为对推动我国国内文化产业形成阻碍。随着街舞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元素必定会走进更多国际友人视线,让世界街舞文化形成以中国元素为荣耀的风格。

3.4 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构建

3.4.1 规范街舞文化产业市场

中国街舞经历了“自娱自乐”、初具团队规模、再到形成俱乐部、最后走向商业化发展阶段,谁的俱乐部经营得好,谁就挣钱多;到现阶段,舞行业应该告别个人,拥抱团体,走出小圈子,迈向大行业。街舞应该以时代、竞合、城市、健康、动感、艺术作为文化定位,只有充分與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群众文艺培养、打通老少层次、创意营造、教育培训、衍生产业等方面结合,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协作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融合本土特色,才能更好地在本土落地生根。将市场格局建立、文化根基打牢,改变传统思路,借助社会资源和多方平台的整合与合作,将街舞市场从荒蛮状态、粗放式发展逐步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转型。

3.4.2 建立街舞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各国对文体管理体制有着不同的类别,美国采用的“社会调节型”、法国进行“多元化交叉型”、北欧国家实行的“分权自制型”。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是“三位一体型”,即由党领导、政府管理、群众自治形式展开。街舞项目属于群众团体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下属的健美操协会街舞委员会担任文体活动的组织。对于街舞文化产业的开展,我们可以从管理层次上来剖析,可分为宏观和微观。

宏观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1)制定方针政策。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方便街舞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艺术创作,街舞后备人才的培养,街舞文化相关产品的经营许可,街舞赛事投资,街舞教材著作,街舞题材电影,街舞类综艺节目等方面进行。通过政策对街舞文化产业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2)制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进行街舞论坛报告会的开展,如之前CHUC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产业高峰论坛》,以“为艺为商,街舞四方”为主题在郑州举办。中共金水区委副书记李晓雷致辞。参加人群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多个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领导、负责人等六百余人。这样的大型会议对于街舞产业项目优惠政策措施,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思想都有着理论依据。(3)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条例。制定文艺法规,有助于文艺政策的稳定性,有助于国家文艺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举办大型国际精品街舞赛事(5)建立文化产业法规体系,完善街舞市场运行机制,控制对街舞类产品的内容审查,规范市场经营主体(经营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各级部门统筹兼顾,监督指导,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6)加强街舞演出市场管理。文化部门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管理,扶持和赞助公益演出团体。通过文艺考评、优秀倶乐部评选、财政补贴等方法引导和鼓励街舞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4.3 形成街舞文化产业链

产业的发展除文化满足外和经济价值分不开,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我们可以利用价值链的理论和产业链进行比较思考。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行业的价值链。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直观的知道,街舞文化产业是上游和下游产业的价值链产业。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街舞从业人员保守估计在300万以上,街舞相关产业年产值在500亿元以上。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知道许多隐性的潜力可以被纳入到街舞产业中来,比如服装服饰、教育培训、影视作品、舞台精品、电视选秀、音乐制作、极限运动、街头艺术等,以及许多周边衍生产品,都可以以街舞为载体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条,甚至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街舞产业的发展需要由此,“从教学到演艺,从服饰到时尚,从视频直播到影视动漫开发,等等,街舞完全可以形成一条具有深厚市场潜力的街舞全产业链条,带来广阔的价值,拉动群众消费,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3.4.4 提升街舞文化品牌价值

街舞文化品牌由不同要素构成,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共生其品牌价值,街舞文化品牌可以是一个商标、名称、符号、包装、造型、音乐配乐、个性口号组成。街舞品牌核心可附着特殊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表现出来,比如赛事、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等。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和形式和有效地载体结合,形成富有精神意义层面上的内容。街舞文化品牌产品的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都涉及到有利益关系的群体,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品牌价值的产生与品牌知名度、品牌消费者、品牌打造者和社会文化属性等相联系,为单次的文化品牌宣传或长期品牌形象的发展带来资产收益。

通过对街舞文化品牌的消费,满足了消费者精神需求,品牌价值的形成还受到消费者自身属性影响,不同风格的舞者对服饰要求、歌曲要求都不一样。他们的个性、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决定了其内在需求的差异。街舞文化品牌的的价值形成是文化和精神层面互动过程。通过媒介来产生对品牌认知度,满足消费者身心发展。

4 结论

(1)青奥会与街舞的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青奥会是一个新兴事物不同于发展成熟的奥运会,但对于体育项目和街舞文化发展具有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大众体育文化和运动、增强国际街舞文化合作与交流、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作用。(2)街舞作为时尚文化的营销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且已呈现出产业化的形态。国外成熟的街舞体系的街舞文化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业、传媒产业、音乐唱片业、电影电视业等。我国的街舞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主要有文化旅游、主题街头场所、节庆会展、街舞电影、街舞电视真人秀、街舞类综艺节目、嘻哈潮牌服饰、街舞赛事,但是发展程度不高。各地应该结合当地情况,找出街舞文化产业所在区域,从不足之处发展。

(3)国外成熟的街舞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街舞产业发展的趋势,街舞类综艺节目是我国街舞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之一,相比于美国,我国街舞题材电影挖掘过浅,此类电影文化产业有极大地开发空间。(4)西方流行文化的“入侵”是我国街舞文化发展的问题之一,如何利用国际潮流发展规律引领当代中国街舞的发展、如何借鉴我国优秀中华元素展现国家魅力和民族之魂值得我们思考。(5)我国街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构建:规范街舞文化产业市场、建立街舞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形成街舞文化产业链、打造街舞文化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慧坚,谷枫.当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策略[J].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2]童苡萱.北京市体育舞蹈竞赛与培训市场的产业化运作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3]李兰青.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品牌赛事分析[J].管理观察,2017(32):58-59,63.

[4]祝守梁.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提升[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5]李浩,韩孟孟,朱赛.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8).

猜你喜欢

街舞文化产业发展
街舞女孩,势不可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这!就是街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的街舞梦想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街舞青春,你的未来在这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