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龙”对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研究

2018-09-11傅雪祥毕玉祥

武术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舞龙作用

傅雪祥 毕玉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舞龙于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舞龙运动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纽带的作用非常认同。认为在提升民族文化认知、提高民族文化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理性思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政府机构在社会文化事业中扮演好角色,积极开展舞龙等民俗文化活动,为学生乃至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外部环境。高校加大对国策的执行力,积极开展各项舞龙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舞龙 大学生 民族 文化认同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105—03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运动从民间发展到高校,从民俗娱乐活动发展成竞技运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触舞龙,接触民族文化。但是全球化趋势已扑面而来,现代化的脚步日趋加快,世界各国文化交错传递,各种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认知都有着各自的影响。研究舞龙运动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从而为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1 高校“舞龙”的开展现状与挑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舞龙”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之一,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具有浓郁的风俗风情色彩[1]且具有民族地域性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能将其遗忘,必须有所继承。在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龙狮文化,就必须不断地创新,挖掘他的自身文化价值,以民俗新理论和现代科学为指导,将民族体育文化引向现代社会主义的新轨道。高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主战场,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而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和兴趣,若干年后,这必将造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流失。而在高校大力推广和发展“舞龙”,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该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中,为“舞龙”运动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所以,近年来,舞龙舞狮在海内外各地蓬勃发展。尤其在高校,推广愈加火热在2003,中国体育联合会的中国龙狮舞蹈分公司在中南大学正式成立,并力“百校龙狮进课堂”。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85所大学加入该计划。

2 高校开展舞龙运动的文化价值

舞龙运动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历史,在体育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3]目前在我国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人群正不断萎缩,甚至有一些项目已经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也遗失得越来越严重,在世界体育文化的舞台上也正不断被边缘化。高校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身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在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运动中应该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舞龙”运动不同于高校开展的其他现代体育项目,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也完成了“龙之舞”的发展,也完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

3 舞龙运动对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

3.1 构建民族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龙文化就一直贯串于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进程。由于长期的文化认同,国内外对中国人的血缘和亲和性产生血浓于水,能为合作的文化基础和共同的身份斗争。[4]在今天的“龙之舞”运动中,是以“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打造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纽带。舞龙活动源于原始图腾和祭祀舞蹈,但又从根本上胜过了任何一种原始图腾和祭祀舞蹈,它已从基于狭隘血缘关系的氏族文化象征,逐步升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5]如今,“龙之舞”运動的精神更是反映中华民族的团结、独立、和平、爱与自我完善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黏合剂”,是无法割断的精神”纽带”,[6]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得到不同的性格,不同政见者我们的儿子和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女儿,民族复兴和促进社区团结,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南四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舞龙队队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关舞龙运动在民族文化中的精神纽带作用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结果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是否认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说法”有72.7%的学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27.3%的学生认同这一观点,认同率达到100%,而对于“是否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中有46.9%的学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48.4%的学生认同这一观点,因此可以看出,龙在人们的精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此,通过舞龙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龙”文化的认同度,从而让舞龙运动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精神纽带作用。

3.2 提升民族文化的认知

舞龙习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民俗符号。舞龙运动属于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校园中进行舞龙表演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舞龙运动文化的认识。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在参与舞龙运动的过程中,有68.8%的学生参与过舞龙理论知识的学习,71.1 %的学生主动了解过舞龙运动的历史,对舞龙方面的文化进行了解,促进了大学生对舞龙这一民族文化的认识。

3.3 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性

中南大学自1995年起,开始探索民间“舞龙”和“舞狮”进入高校体育类专业的课堂,在挖掘、整理、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行动和创新项目,为其在大学教学开展定下了基调。截至2015学期已经修了“龙之舞”选修课的学生3126人,学生在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文化和精神的龙。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上的地位正在不断被边缘化。每年都会由中国龙獅运动协会中华龙獅大赛以提高全各地龙獅队的技术水平,2016年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杯”中华龙狮大赛湖南农大舞龙队荣膺“龙王”称号。

由表5通过对参与舞龙灯或其他活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可知,经常参与民俗活动的占了大多数。7.8%的学生必定参加舞龙灯及其他民俗文化活动,34.4%经常参与此类活动,还有39.1%的学生只要有机会,偶尔也会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来,只有18.7%的学生不常参与。因此,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参与舞龙运动后,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3.4 促进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选择

由表6可知,参与舞龙运动后,72.7%的队员都会有选择性的去认识其他优秀文化。在民族文化的认同上保持一种理性的思维,他们普遍认为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对文化保持一种理性思维,不再盲目地去学习文化,而是有选择地去继承和发展。因此,长时间系统的参与舞龙运动,会逐渐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选择意识,当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有选择性地去甄别和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

3.5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高校开展舞龙运动不仅应当被视为一项体育运动,而且应被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手段。龙文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又具有促进民族大团结的作用,其特殊功能是其他文化形式无法取代的。

通过对长沙市四所高校舞龙队队员对“关于舞龙运动提高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相关问卷的回答情况调查得知,52.4%的学生认为参与舞龙运动对自己对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而39.8%的学生认为参与舞龙运动对自己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而100%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参与舞龙运动,进行舞龙运动演出和比赛,可以影响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观众)。尤其是对他们的民族精神塑造,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首先,大学生参与舞龙运动可以促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参与舞龙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学习到龙的精神和文化,又能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最后,参与舞龙运动可促进参与者对优秀文化进行辨别,提高自身修养。

4.2 建议

其一,在国家大力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今天,各级政府和舞龙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国策的执行力,积极开展各项舞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活;其二,推动舞龙运动产业化加速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舞龙运動服务等级标准和相应的经营收费标准,确保行业内公平竞争,通过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不断促进舞龙运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舞龙运动倶乐部的经营模式转型,在倶乐部发展的同时不断吸收有利经验提高倶乐部的服务水平;加强舞龙运动俱乐部教练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原则,提高教练员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避免人才的流失;其三,加快舞龙活动“校社”合作建设,学校积极与民间舞龙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乃与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舞龙文化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太林.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之民俗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80-81,84.

[2]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605-606,623.

[3]刘文海.舞龙运动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9):115-116.

[4]马子理,马岩勇.从高校体育社会学特征看舞龙舞狮运动进课堂[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173.

[5]吕韶钓,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9):1178-ll79,1195.

[6]段丽梅.舞龙运动的民俗文化内涵[J].运城学院学报,2009(05):47-49.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舞龙作用
舞龙
中秋舞龙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