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2018-09-11贾社军

武术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贾社军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曱组中级别部分散打比赛视频的技术运用等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以期为高校散打教练员指导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以后的比赛提供理论支撑,为在今后的训练实践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地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关键词:中级别 大学生 武术散打 技术运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036—0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文献及武术散打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向北京体育大学(2人)、首都体育学院(1人)、西北师范大学(2人)、西安体育学院(3人)的相关学科老师们进行采访、请教、讨论,得到关于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及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1.2.3 录像回放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的实况录像进行技术分析。在观看过程中,统计判断标准严格依照国际武术联合会审定的最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来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统计,为研究提供切实可靠、宝贵的数据支撑。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软件Excel2010对录像打分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保证研究内容客观、科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2.1.1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比赛场局数总体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7年中级别男甲组子大学生散打比赛的21场46局比赛录像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比赛中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组合、倒地、下擂和判罚情况,从不同技术使用的次数、得分次数、平均每局使用次数及平均每局使用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总结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和变化。本研究中级别的各个级别比赛场次和局数情况如数据所示:

2.1.2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2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拳法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占总使用次数的比例为53.91%,其次是腿法技术的使用率,为39.51%,而摔法技术的使用率最低,为6.58%。另一方面,得分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摔法技术的得分率最高,为54.65%,拳法技术的得分率为25.85%,而腿法技术的得分率最低,仅为13.95%。

造成该组别拳法技术使用率高的原因是,相比于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而言,拳法技术自身灵活、快速的特点使該技术在日常的训练课中所占比例增加,单一技能掌握程度相对较好,但由于专业训练的年限少、个人的竞技水平低及比赛经验较少,拳法技术在比赛中得分率相对较低。腿法技术其攻击范围广,速度快、力量大也成为运动员使用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腿法技术力量要求较高,技术结构较为复杂,该组别的运动员自身素质水平的相对较低是影响比赛得分率的重要原因。虽然摔法技术对于比赛得分取胜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由于摔法技术难度大及体能的要求较高的特点,整体基础专项水平较低的甲组大学生在比赛中种类选择单一,使用率较低。

2.1.3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组合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3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组合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比赛中整体组合技术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说明男子甲组中级别选手在比赛中多以单一技术动作为主,连击组合技术动作的使用率较少。在所有组合技术动作中,拳法组合使用次数最多,使用48次,平均每局使用率为41.2 7%。拳法腿法组合使用率仅次于拳法组合,但成功次数最多,成功18次,得分率为56.25%。腿法摔法组合和拳法腿法摔法组合的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均为最低,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为0.07次,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得出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甲组比赛运动员组合技术主要是拳法组合,其次是拳法腿法组合。拳法组合使用率最低的是70KG级,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不到一次;总体组合技术得分率最高的是70KG级。

2.2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散打技术发展趋势

相对于其他项目的大学生运动项目而言,虽然武术散打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多年,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但武术规则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规则逐步完善和变动,从过去1928年的国术国考到至今使用的新规则,都体现出其易变性,再加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刚刚兴起,大学生运动员与丁组运动员相比较,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在对规则的认识,技术的体悟,训练体系的全面性和竞赛经验的丰富性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前面的分析和相关学者对散打技术的研究情况,总结出了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影响因素为:对规则的熟悉和运用程度,拳法节奏,腿法和摔法的临场运用效果,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竞赛经验,教练的临场指导能力,运动员技术训练的体系,技术组合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该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2.2.1 拳法:由无节奏向节奏感转化,重视击打效果

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拳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该级别大学生对基本拳法的掌握程度存在稳定性差和拳法技术动力性定型程度较低的特点。拳法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拳法技术除了与冲拳、贯拳、抄拳等单一技术动作结构的完整性和基本功的稳定性相关外,还与使用技术动作的速度和频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即节奏感)配合密切相关。由于拳法技术作为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其拳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对于竞技实战的结果至关重要。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对拳法技术节奏感进行的专项技能练习已然成为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越来越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广泛关注。

2.2.2 腿法:突出隐蔽性,成为抢分制胜的法宝

在竞技实战的众多武术散打专项技术动作中,腿法技术由于其速度快、力量大、成功率高,攻击范围广等特点已然成为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选取的得分和防守技术之一,并成为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经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腿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在前八名比赛21场46局的比赛得出结果中鞭腿在该级别所有使用的场次数中最多,鞭腿使用成功次数最多,其次为正蹬腿,再次为侧踹腿,其他腿法没有出现,说明腿法训练结构也是比较单一,虽然腿法技术在该级别大学生的使用率较高,但由于其自身力量水平的欠缺以及技能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使动作时间延长,另一方面,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专项素质相对较差,且腿法技术对体能的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为腿法技能手段选取单一(鞭腿技术为主)可被识别性强而隐蔽性较差的特点,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高使用率而低得分率的状态,随着比赛的进行进而导致运动员的体能下降,竞技表现能力降低。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武术散打腿法技术的多样性、快速性、隐蔽性和力量性将随运动员水平的提升而越发得到相应的重视并进行专项训练,不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中将成为抢分制胜的重要法宝。

2.2.3 摔法:讲求快速巧妙,力量大

尽管武术散打摔法技术分类多、得分高、效果强,但由于摔法技术的难度较大且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使得男子甲组中级别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表现为技术种类选择单一,动作结构掌握程度相对不成熟以及积极主动采用摔法技术进行攻击的频率不高的现状,这些实战中摔法技术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如果被不合理地使用,不仅不会对掌控比赛形势有益,另一方面将影响其他武术散打技术的发挥。运动员除了需要加強摔法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力量素质的练习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训练中一方面强化已掌握的摔法技术,增强技术意识,使动作快速巧妙,另一方面还需全方位练习多种摔法技术,才能在时刻变化的比赛形势中选择恰当的摔法技术,在比赛中把握主动权,这将是未来摔法技术的发展趋势。

2.2.4 技术组合:提高组合能力,突出个人技术风格在武术散打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能快速、灵活地将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等根据散打项目的技击规律有机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各技术动作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比赛中运动员进攻的持续性,增加技击强度,因此得分率相对较高,是决定比赛走势的重要一环。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高度认识到组合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战比赛中已经广泛采用组合技术进攻,运动员组合能力的提升、多种类的组合技术风格及连续多次的技术组合将越来越成为比赛中组合技术制胜的关键因素,是今后男子甲组中级别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个性突出的组合技能能力的趋势。

2.2.5 技术创新:借助传统武术精华,提高技击功能

高强度的技击效果是武术散打项目运用最为显著的,训练和比赛中任何技术的练习或使用都应以高成功率和高得分率为基础。换句话说,武术散打竞技实战中没有技击功能的拳法、腿法、摔法和组合技术动作是没有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现如今,面对武术散打项目的不断开展,运动员竞技实力的日益提高,单纯紧紧依靠项目本身固有的技术动作并不足以面对现如今比赛中技术种类激烈竞争的现状。创新是突破自我束缚的灵魂,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对于技术动作的创新迫在眉睫,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形成各自独有的技术结构特点,只有相互借鉴,在实战中推陈出新,才更有助于运动竞技能力的发挥。例如,当今武术散打摔法的部分技术的不断革新就是积极主动借鉴中国式摔跤并结合武术散打项目快、准、狠的专项特点产生并发展以提高散打技击功能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在我们借助相似动作模式的传统武术的精华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与不断更新修改的竞赛规则相适应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有利于竞技实战观赏性的提高,而且在保证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使运动员针对性的发展专项技能动作,提高技击功能,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

2.2.6 技术训练:从单一转向全方位训练,训练水平趋向科学合理化

合理科学的专项训练是决定运动员能否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并取得佳绩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传统训练思维模式向合理科学训练思维的转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武术散打训练模式中,主要针对散打专项的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以及组合技术进行独立的练习,而忽视各个专项技术之间的内在规律,使得大多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作为回合制的运动,比赛是在有氧能力的基础上,无氧能力是其发挥竞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使其达到稳定的动力定型,更为重要的是进行运动员基本的有氧能力的训练,只有经过基础体能和专项技术动作的全方位训练,才能确保专项训练课的科学合理安排,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合理科学的从单一技术训练向全方位训练的转变,将是未来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运动员转向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参赛的技术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要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的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3.2 建议

(1)大学生武术散打运动员在竞技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仍区别于专业运动员,所以在日常训练、比赛设置、项目设置、运动负荷强度和量方面,需要针对这一个群体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置。在以后的比赛中,应加强对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设计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案,以确保其在比赛中技术稳定发挥。(2)要注重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散打运动员临场不惧,获得佳绩。(3)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训练关系,由简单化转为多样化,提高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4)要重视技术创新,借鉴传统武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和技击效果,特别是腿法的训练,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现代散打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士英.武術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陈超.陈超散打入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陈鹏,陈英.我国武术散打软实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72-76.

[6]毛浓选.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现状、问题及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05):584-589.

[7]张成明,王舜.武术散打比赛规则的加分制和减分制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4):97-102.

[8]杜俊凯.新时期下的武术散打赛事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01):43-44,36.

[9]吉洪林,赵光圣,张峰.“禁止重击”的学校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研究[J].体育学刊,2017(03):110-114.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